被封建婚姻纠缠的几位历史名人

2022122413165817

封建礼教明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问题来了,要有后,就得找个配偶,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怎么找?封建礼教规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千年来,绝大部分人循规蹈矩走常人走过的路认命了。女人秉承古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而男人可有三妻四妾,第一个看不顺眼,可找第二个,第三个,直至第N个,只要养得起。

“五四”结束了两件事情,其中之一就是“媒妁婚姻”

二十世纪初,很多年轻学者出国留学,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同时受国内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企图摆脱旧思想的束缚。喝过洋墨水或富贵显达者,纷纷追求“自由恋爱”的新观念。但是,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根深蒂固,不是轻易可以撼动的。民国那会儿,几乎所有从乡下走出来的文人,都有一个小脚太太在那儿。于是那些脑子已经进入新时代,而身体还留在封建社会的学者精英们,在封建礼教和新观念的夹缝中艰难地寻求自我,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而这悲剧的主角却是女人。

今天,让我们走进民国,看看几位被封建包办婚姻纠缠的历史名人。

最广为人知的当属胡适先生的婚姻。

1917年,留美归来的北大教授胡适,不得不屈于母命,在自己27岁生日那天,迎娶了目不识丁的江冬秀。胡适内心也曾抗拒过,但终因“不忍伤几个人的心”而没有推翻婚事。婚后,胡适写了一首诗自我宽解:“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最终他们还是在一起过了一辈子。

张爱玲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胡适那么帅那么有才,却与她相守一辈子,没有纳妾,又那么听话。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看似没有辜负“媒妁之言”的发妻江冬秀,但是他辜负的是深爱他,并被他所爱着的曹诚英。

胡适和表妹曹诚英,在杭州仙霞洞做了两个月的神仙伴侣,花前月下,吟诗作赋,离开时难舍难分。

        9cf1eea2c3f5b62048210b23f74d517

曹诚英

        “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这是胡适写给才女曹诚英的情诗。在杭州读书时,曹诚英与已成名的胡适热恋。胡适向发妻江冬秀提出离婚,江一哭二闹三上吊,胡就此作罢。后时局动荡,1948年大离乱,胡适到上海看曹,留下一句“等我”,便飞去湾湾。从此天各一方,曹诚英等了他整整一生,未等到。
 
       鲁迅的婚姻也足够典型。
       1906年,鲁迅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新婚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洞房花烛夜,彼此默然的一夜,一沉默,就是一辈子。第三天,他从家中出走,去了日本。原配朱安女士独守空房41年,守着有名无实的婚姻,枯了华年,无性无爱无子女,一生颠沛,未得善终。
       在鲁迅眼中,“朱安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用许广平的话说朱安是“旧社会给鲁迅痛苦的遗产”。鲁迅生前,朱安成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至始至终,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没同过房,怎会有爱情的结晶?鲁迅去世后,朱安声称自己是他的遗物。
       鲁迅虽然对朱安没有感情,但是朱安待鲁迅却是仁至义尽。朱安孝敬公婆,除了得到公公婆婆的赏识,却一无所有,晚景凄凉。
        2022122413212340

朱安

       朱安曾跟鲁迅的学生俞芳这么说过:“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没有用。”
       朱安甚至劝鲁迅纳妾以延续香火,鲁迅嘴上说着“颇谬”,事实已与许同学同居,并有“香火”延续下来。
       谈起鲁迅先生和朱安的婚姻,很多人都不免感慨旧式婚姻制度对人的戕害。无论是鲁迅还是朱安,两个人都为这桩错误的婚姻付出了代价。
 
      郭沫若与发妻张琼华同鲁迅与发妻朱安的经历极其相似。
       1912年正月,郭沫若遵母命回老家成亲,新娘被揭开盖头的那一刻,蒙在鼓里的郭沫若不禁对新娘大失所望。张琼华不是他心中的那版绝代佳人,更让他绝望的是张琼华那双三寸金莲,和媒人说的根本不一样。他立马奋身奔出洞房,五天后离家出走。原配张琼华独守空房68年,只与丈夫见过4次面, 一生无子女。
       自从郭沫若走了以后,张琼华年复一年毫无怨言地照顾他的父母。郭家上上下下都感佩张琼华的好。他可以逃出家乡追求一个又一个女人,但张琼华只得待在郭家,以名义上的郭太太,做了几十年的保姆。
        2022122413232592
         张琼华与 郭沫若的母亲
       当然,郭沫若在婚姻问题上绝对是个渣男,他辜负的不仅是一个张琼华,还有日本太太和于立群姐妹。
 
       李叔同(弘一法师)十八岁时,由母亲做主与俞氏结婚,李叔同因为“孝”字同意了这门婚事,成亲这年,他18岁,俞氏年长他两岁,不过20岁芳龄。在李叔同的资料中,并无俞氏真实名字的记载,只知道小名蓉儿,是天津卫一位茶商的女儿。但她不是李叔同心中的完美伴侣。他幻想过这位过门的妻子,能与他琴瑟和鸣,谈诗作画,可惜这一切在洞房花烛夜彻底幻灭。眼前陌生的女子让他不知所措,新婚之夜在尴尬的氛围中沉默度过。接下来的三天,两人均未有半句言语,直到第四天,还是李叔同的一句“你识字吗?”方才打破了彼此间那份小心翼翼的不安。
2022122413260519
俞氏
       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六年,她相夫教子,克己持家,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李叔同,却始终未能获得丈夫的爱。
       得知李叔同要出家的消息,亲人试着要俞氏去劝说,但出乎意料的是,俞氏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却十分平静地吐出了几个字——“随他去吧”。
       李叔同把一生激情献给琴棋书画和日本妻子,唯独没有原配俞氏,俞氏是这场婚姻中被伤得最深,却爱得最纯粹,活得最通透的那个。
       除了以上这四位,还有诸如张恨水与徐文淑,郁达夫和孙荃,茅盾和孔德沚等等,太多数不过来。基本大同小异,也就不必一一赘述了。
       有人说,民国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些知识分子、作家。他们虽然向往民主自由,可是他们对传统非常妥协。他们都不满原来家里的原配,但为什么都还会回去成亲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父亲都早逝。大部分父亲在他们十岁前都去世了,以后妈妈都是启蒙老师,这些知识分子都听妈妈的话。而妈妈定的媳妇,他们一定得回去完婚。
       归根结底,封建礼教是罪恶之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30233

(6)
上一篇 2022年12月24日 下午8:45
下一篇 2022年12月25日 上午4:42

相关推荐

  • 孙辈问候最欣慰

    老妈有两个外孙:川川和寒寒。川川是姐姐的儿子,寒寒是我的儿子。由于两个外孙从小在本地生活,工作后也都在省内,所以平日里跟外婆接触比较多,而孙子悦悦由于远在北京,加上从小不在一起生活,和奶奶就疏远些。 那么多年,凡是老妈的生日,寒寒总是不会忘记给外婆打电话问候,去年生日还专程从省城赶回来参加全家团聚。川川离得近,更是有求必应。所以,老妈偶尔会发出“孙子不如外孙…

    2023年1月27日
    4.7K290
  • 【越调】天净沙 · 闲曲

                                                             看到这对鸟儿翩翩起舞,舒坦。 – 【越调】天净沙 · 闲曲 – 平心静气守巢, 轻歌曼舞逍遥。 比翼齐飞了了。 遵循时序, 世间惬意一遭。 –

    2023年6月12日
    374120
  • 挚友如茶

      百年普洱飘香 明前龙井清凉 铁观音淳   碧螺春爽 好茶好水润心房 浓茶浓情人气旺 茶浓于水 水包容了茶 挚友多像一杯清香的茶 – 生活离不开水 友谊少不了茶 没有茶的水依然是水 没有水的茶成不了茶 好友来了上好茶 善意厚爱互相帮 两个知己 一杯浓茶 – 挚友如茶 友情是功夫茶 足够一生品尝 朋友似香茗 浓淡适宜  满口…

    2023年3月2日
    1.3K180
  • 独醉红尘

        醉眼看红尘,总是求纯真。 香浓天地秀,情愫满乾坤。 人生一壶茶,独自品甘醇。 爱恨山水远,情仇自沉沦。 恩怨流年恨,相思琴韵升。 片片心芽暖,丝丝情窦温。 窗外朦胧色,芳华又一春。 举杯对诗笺,携手再启程。      

    2023年10月6日
    405200
  • 写给我婆的思念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我们姐弟三个,喊祖母为“婆”,喊外祖母为“家(读尕音)婆”。我婆走的那一天,是个春节,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那天,父母照例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横车镇蒋山家婆屋里拜年,我清楚地记得下午回家时,看到我婆坐在屋大门口的石凳上等我们。等到了我们,她就到房间里睡下了。到了晚上,一家人要吃饭了,婆却一直没有起来。我去叫婆时,她已迷糊了。我大声地喊…

    2023年4月3日
    1.8K16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3条)

  • 阳光笙箫支剑笙
    阳光笙箫支剑笙 2022年12月25日 上午5:50

    归根结底,封建礼教是罪恶之源。
    从新浪到卯酉河,博海何处不重逢?
    学习欣赏大作!问候冬安!

  • 蓓蕾含香
    蓓蕾含香 2022年12月25日 下午5:35

    哎,封建礼教害死人!

  • 周旭才
    周旭才 2022年12月27日 下午10:07

    谢谢科普。我觉得文章列出的几个名人的例子非常好,只是最后一句结论似有不妥。封建礼教是不是罪恶之源,还是留与历史去结论吧。

  • 四格格
    四格格 2023年1月6日 下午4:59

    这些都是大名人,还有更多不是名人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所以每个人都有多面的,一面是他追求文明自由,追求社会进步,另一面又受传统家教、顺从家训的束缚,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

  • ch雪梅
    ch雪梅 2023年1月21日 下午10:30

    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那些原配们。老师的文笔真好,条理清晰颇具说服力。祝除夕快乐!新春吉祥!🎉🎊✨

  • 李宗宾19481957
    李宗宾19481957 2023年2月26日 上午10:13

    看这些名人的婚姻都是一地鸡毛,有些人反封建,自己享用“封建”很受用!反封建现在也有意义!!

  • 锦瑟黎燕
    锦瑟黎燕 2023年4月5日 上午7:33

    那个年代,这些名人的婚姻,令人感慨万千。娓娓道来,细致入微,颇有情致,余音绕梁。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