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难免犯错,自己犯了错,要深刻认识,好好改正,这是严于律己。别人犯了错,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尤其是那些与自己相关的过失,不要草木皆兵,四处宣扬,更不能睚眦必报。要给别人一个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是包容。
包容,要求人们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壁立千韧的气度,做到“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已之心恕人”。言行举止与人为善,不去计较个人恩怨,不再纠缠过去的芥蒂,遇事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理解、体贴、谅解他人。
东晋末年,孛邈一家流落汉川,当时的汉川刺史的助手姜显,凭借权势,作威作福,鱼肉乡里,孛邈也经常受到他的欺凌侮辱,但在落难之中只有默默忍受。十五年后,孛邈被任命为梁州刺史,镇守汉川。姜显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如坐针毡,寝食不安,家人劝他主动请罪。姜显脱光了上身,让家人把自己捆上,跑到离城五里之外,跪在路旁恭候到任,孛邈在马上远远看到路旁跪着一个人,忙催马近前,一看竟是姜显,心下就明白了他是怕报复,就急忙下马,走上前去,亲手为姜显松了绑绳,叫人给他取来衣服社穿上,并安慰他说:“从前的事我都忘记了,你也不要再放在心上了。”
孛邈一点不忌恨往事,待人诚恳宽厚,姜显深受感动。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宽厚,孛邈回答说:“他已经请罪了,何必再去追究呢?何况今后还要同僚共事呢。”
《三国演义》里写了一段曹操不计前嫌的故事。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就命人清点战利品,将吏们在袁绍的大帐里清点图籍书信,发现了一大捆信件,打开一看,全是曹操手下的将吏们写的,都是一些向袁绍讨好的话,当时有人建议曹操查看一下,按照信上的署名,一律逮捕斩首。但曹操却立即下令,全部烧掉,以后也没有再追查这件事。部下不解曹操为什么对这些有二心的人还如此宽容,曹操解释说:“袁绍强大的时候,我兵微将寡,自己都不能保全,何况他人。遇事得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啊。”
北宋两朝宰相吕蒙正,初入朝廷时,一些大臣看不起他。一有个老臣在上朝时,当着别的朝臣的面指着他说:“这小子也能当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吗?”吕蒙正明明听见了,却装做没听见。他的同僚都为他气愤和不平,要去查问老大臣的名字,吕蒙正制止说:“不知道更好,若是知道他是谁,我们俩人都会尴尬。我还年轻,他不了解我的能力,我能怪他吗?将来他会为说这句话而后悔的。”
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我深知自己身上有很多缺点,但一直以来,很多领导和同事包容我,并没有把我点缺点无限放大,而是经常鼓励我,赞赏我的优点。这因为如此,我才一步步成长,一步步走到今天,如今对自己的亲友、同事、朋友,我也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包容,遇到事时,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考虑。
为人处世,家人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都会有分歧、矛盾、误会、摩擦,但只要胸怀博大,气度宽宏,得容人处且容人,就能彼此谅解,互相容让。这样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和谐,也有益于事业的发展,何乐而不为?
(选稿:飞花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9727
评论列表(12条)
世事通明,人情练达,耿兄大才也。[赞]
@晓舟同志:谢谢晓舟老师美评,还要多向您学习!
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大的事业。
@清河君:包容是胸怀,更是格局,胸怀与事业是成正比的。
富于思考,善于积累,赞!
@2272 张英辅:您说的没错,人生就是要不断思考和积累。
如今对自己的亲友、同事、朋友,我也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包容,遇到事时,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考虑。做的好,文章写的好,给人感悟和启示,向文友学习。博客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文会友,共同提高,读博有益。非常赞成文中观点,当你不再固执己见,学会理解包容别人,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发现,适时的变通可以让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豫莲芳草:人都是通过阅历来成长,年轻时不懂包容,只想出人头地,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经历了,成长了,就知道只有包容,才能更大的发展平台。
善于包容的人,人缘更好,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向您学习![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蓓蕾含香:谢谢大姐雅评,这些年我确实是这样做的,所以朋友也多。
为人处世,家人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都会有分歧、矛盾、误会、摩擦,但只要胸怀博大,气度宽宏,得容人处且容人,就能彼此谅解,互相容让。这样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和谐,也有益于事业的发展,何乐而不为?
千真万确!欣赏大作,冬至快乐!
有句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虽然是普通老百姓,但还是应该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