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哲理

5e23a1891503f0b41cbf7496805ccb15

哲理并非哲学家的专利,只要用心去感悟,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哲理。

最亲密的往往成为最容易忽视的

要说最亲密的人是谁,毫无疑问是老伴。俗话说,找个好媳妇,能旺三代人。

我算是村里公认的孝子。与同是中学教师的老伴结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不久,老伴就成为村里有口皆碑的儿媳妇的榜样。母亲晚年的穿、吃、用,全是老伴买的,比我考虑得周全。

为了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和支持我的事业发展,老伴放弃了新组建局的秘书科长机会,坚守小学教师岗位。儿子小时候的培养几乎是老伴独自的功劳。儿子考取南大后,向我靠拢的老伴,才在市委领导的亲自关心下调入教育局。

老伴退休的次年有了大宝,“再就业”为大家庭的“马大嫂”。大宝、二宝是吃着奶奶做的营养餐长大的。

老伴是家庭民主选举的家长,执掌家庭内务。尽职到直至现在,我连自己的衣服放在哪儿的都不知道,也无须知道,伸手就行。

贤妻良母型的老伴,读书经历与我相仿,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都当班长;读师专时还当班长并入了党,这比我厉害。老伴工作能力强,且做事认真,为人低调,凡工作过的单位和同事,没有不夸赞的。

有妻如斯,夫复何求?

自认为对老伴很关心了。老伴动过两次大的手术,都是我请了附一院最好的专家主刀。今年初老伴得了基础病,我接管“马大嫂”,为老伴减负;并觅到中药祖传治疗方子,找中医朋友配齐并打磨成粉状,希望能根治。

有一天,老伴对我说,你有时间多陪我说说话,我不知自己还能活几年。老伴一向很坚强,说出这近乎哀求的悲观话,我的心就像被狠狠锤了一下。仔细想想,总以为,天天在一起,事事都清楚,而忽视了对老伴心灵的慰藉。

深深自责后,从第二天开始,只要天气好,我每天陪老伴散次步,聊聊家常,说说心里话。我对老伴说,有我在,我是不会让你比我先走的。老伴血压不稳定,我送老伴住院调理,8天中每天去陪老伴几小时,痛风发作也坚持去,还学会了与保安、护士“斗智”。

我明白了,我的无微不至,才是老伴最好的良药。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陪老伴住院的8天中,经历了疫情防控的两个阶段。我因还有一堆家务事要处理,不能全陪,护士不给开陪护证,每天上午进住院部就麻烦了。24小时核酸好办,送二宝上学后回小区就能做,队都不用排,麻烦的是每天要找让保安和护士认可的进住院部的理由。第5天,管理突然松了,只须看48小时核酸就放。

欣喜了没多久,儿子单位出了阳,大宝年级两个班因有学生阳而放回家了,有教师也阳了。自由的同时产生了新的不自由:上班期间、学生上课全程带口罩,到人流多的地方普通口罩换成医用口罩,原定的同学聚会取消,儿子、儿媳妇两周不应酬。因为,现在已分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我分管过新闻工作,后来又直接从事新闻工作。驻外记者最大的好处是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很大,算有大半个自由身。但记者写的稿子,能否见报,在哪个版面的哪个位置见报,原封不动见报还是删改后见报,决定权完全在编辑。

凡出版单位,无论是报社、杂志社,还是出版社,业务负责人都叫总编辑,没有叫总记者的。说明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重要性。报社编辑工作不仅仅是处理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报道方向和重点的引领。记者不是想写什么就能写什么。是不是好稿,也并非记者自己能确定的。编辑是从全局和报纸定位考虑选稿,考虑稿件的版面安排。通俗地说,记者是要拍编辑马屁的。记者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是对拟写的重要报道内容,事先向编辑申报选题,编前会审议通过了,见报就是大概率。

这就是我转换角色后遇到的新的适应的问题,因为在机关,分管工作范围内,我有决定权。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自由是相对的,水平和能力是相对的,长处也是相对的。

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二宝上学早,每天送二宝到学校返回的路上,会遇到上学的人潮。小朋友上学,有爸爸、妈妈送的,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送的。无意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小朋友与送的家人,无论是脸面还是身材,甚至走路姿态,都有几份相似,程度不同而已。而看自己家的孩子,相似的感觉就没有那么明显。

虽然有点无聊,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一个人,在事业发展中做关键决策前,应该听听知心朋友的意见。作为旁观者的知心朋友的中肯意见,会避免你决策的失误,也会让你正确的决策更完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9508

(11)
诚厚的头像诚厚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12:39
下一篇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6:5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0条)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5:45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人就是在感悟中慢慢哲理起来。有时事物的道理很浅显,别人一眼能看出,自己反而是迷迷糊糊,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所以有时是需要跳出自己的主观意识,站着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能旁观者清了。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11:05

      @四格格哲学是高度抽象的学问,但哲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学一点哲学,就能增强感悟哲理的自觉性。谢谢格格精美的评论!

  • 邯郸常跃进的头像
    邯郸常跃进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5:51

    生活中处处有哲理,但这需要发现和提炼。佩服老师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到的文字。欣赏,点赞,问好!

  • 蓓蕾含香的头像
    蓓蕾含香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7:25

    老师的观察是有道理的,孩子总是模仿家长的言行,自己没有感觉,旁人才能看清楚的。
    特别羡慕您们老俩口互敬互爱,相濡以沫,体贴入微,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啊![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 难诉相思的头像
    难诉相思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7:29

    伉俪情深,让人感动。
    生活处处都有哲理,用心观察方可领悟。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8:05

    把问题写得很深,也很透,生活处处有哲理,扣题很紧。

  • 清河君的头像
    清河君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10:05

    善于观测,善于分析,善于归纳,高才!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2年12月17日 下午10:27

    用辨证的观点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才是明智的。向兄长学习!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2年12月18日 上午9:50

      @晓舟同志谢谢兄弟美评鼓励!有一段是有意为之。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2年12月18日 上午9:56

      @诚厚明白。您说的那个问题,没入行的人不懂,狂妄的人更不懂。

  • 仔仔爷爷的头像
    朝山暮寺55 2022年12月18日 上午7:52

    生活中处处有哲理,只要你细心观察即有。问好朋友!

  • 风雨的头像
    风雨 2022年12月18日 上午8:56

    哲理并非哲学家的专利,只要用心去感悟,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哲理。金句!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 情满乌江的头像
    情满乌江 2022年12月18日 下午2:21

    生活中处处有哲理,诚厚老师展示的生活画卷每一处细节都证明了这一点。我最感动最认可的就是好媳妇旺三代。愿嫂子早日康复!继续旺三代、四代!诚厚老师体贴、照顾嫂子也令人感动。愿你们健康幸福地活到129岁!!![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花][花][花]

  • 杨自记的头像
    杨自记 2022年12月20日 上午7:00

    你特别辛苦,照顾老伴,还要操心孙子辈,还有写新闻稿。你们在哪里?该休息一下了。祝福你们。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2年12月22日 下午3:13

      @杨自记谢谢杨老师鼓励、关心!新闻稿早就不写了。我家住苏州。

    • 杨自记的头像
      杨自记 2022年12月27日 上午8:16

      @诚厚苏州是现代化城市,有机会有看看去。祝好老师。

  • ch雪梅的头像
    ch雪梅 2022年12月20日 下午1:26

    条理清晰,生活处处有哲理。事实胜于雄辩哈哈!诚厚老师蛮幸运,事业爱情家庭三丰收。令人称羡!

  • 解世权的头像
    解世权 2023年2月1日 下午2:20

    大哥在各方面都是我们的榜样![赞][赞][爱心][爱心][花][花]

  • 杨自记的头像
    杨自记 2023年9月17日 下午1:59

    人是命,长处短处都有。朋友当大领导,可女娃不结婚,朋友捶胸顿足,特别痛苦。朋友是著名学者,可娃是精神病。他有时说,女儿还不如是傻子,好管呢。命运让人苦笑不得。祝好朋友。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