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空气、水、食物链、火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前面四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第五个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远古的时候,打雷闪电、火山爆发、长期干旱产生自燃现象等,均会引起森林火灾。向人类进化的古猿人食用了被火烧过的野菜、野果、野兽后,知道食物经过火的烘烤,成为熟食更为美味。那时,自然界产生的火灾被古猿人称为天火。
于是,古猿人千方百计获取熟食,盼望天火的到来。老天爷赐予的天火不是常有,而且火种难以保存。从猿到人的进化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了取暖和获取熟食,进化为智人的古人发明了钻木取火,再后来发明了打石取火。到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古人发明了铜镜取火(凹凸镜),火成为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
由于发明了取火、用火、保存火的方式,人类文明进程到达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火,可以使早期人类在寒冷中得到温暖,在黑暗中得到光明,可以用火驱赶强大的猛兽。由于懂得制造火和控制火,人类获得了对自然的控制力,从而使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从火的应用开始,人类发展进入一个新纪元。
火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在长期使用火的实践中,发明了用陶土制造陶器。制陶技术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改变自然界材料属性,使之成为另一种物质,是人类智慧走向成熟的象征。陶器的诞生丰富了人类日常生活,我们应认识到,各种不同形状的陶器设计,各种花色装饰的设计,表面看是作为实用性的生活用品,实质上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启蒙。由陶器到瓷器,陶瓷成为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部分。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中国是陶瓷故乡,也说明中国在世界陶瓷发展史的地位。
同时,在漫长的岁月里古人学会驯化野生植物,学会保留种子,按照植物生长周期种植粮食,用火烹煮成为食物。在与大自然搏斗中学会驯化动物,使猪牛羊、鸡鸭鹅等成为圈养动物,用火烹煮使之成为果腹的美食。驯化植物、动物的过程,是人类对基因繁衍的重大贡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使用火的过程中,古人学会用含有金属物质的石头冶炼铜、铁。4000多年前夏朝的铸九鼎,铜剑、铜戟等兵器,各种青铜容器,说明中华文明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三千多年前的商朝,青铜器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使用范围包括容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等。随着社会生产力、技术水平的提高,冶炼炉的温度也在提高,在2700多年前的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冶铁技术。我们知道铜的熔点为1083度,铁的熔点是1538度,两者相差455度。不要小看这455度,在科学技术处于朦胧状态的时代,要把冶炼炉温度提高455度,是对冶炼技术的一个巨大挑战。能够跨越这个台阶,是人类智慧的一个飞跃。
从青铜器到铁器,古人掌握更先进的冶炼技术。农业生产大量使用铁制农具,使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生活中大量使用铁制用品,使人们生活更为便利,工商业得到快速发展。各种铁制兵器的出现,刀、枪、剑、戟等新式武器成为春秋战国以后个朝代开疆扩土,攻城略地的重要武器。可以这样说,高温冶炼铁的技术,打开了人类通向崭新未来的大门。
随着人类对火的认知日益加深,火的应用更加广泛。火药、火枪、火炮,火炉、火石、火柴、火机、火船、火车,随着与火相关的科技延伸,工业、农业、商业、科研、民生,几乎所有行业,所有工业产品、生活用品,都与火息息相关。与火有关的话题十分广泛,本文仅浅谈渔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脍炙人口的诗句,唯美的诗句至今广为流传。渔火从哪个朝代开始使用的?已经无从稽考,从网上检索,渔火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张继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最为著名。渔火原意指船上的灯光,古代渔船所用的灯,使用的燃料有植物油、动物油脂、松明火把、蜡烛等,凡是晚上渔船发出的光均可称为渔火。由于造船技术的限制,古代渔船一般体积较小,渔民全家吃喝撒拉基本上都在船上。江、河、湖泊有码头、鱼港的地方,入夜之后渔船逐次点亮灯火,远看盏盏渔火蔚为壮观。
渔火一般泛指渔船上的灯火,除了晚上照明用之外,渔民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条件下利用鱼的趋光性,用渔火引诱鱼进入围网进行捕鱼。鸬鹚是一种水鸟,善于潜水捕鱼能力很强。由于食道的喉囊张力很大,比它食道大三倍的鱼都可以吞进肚子里。渔民把鸬鹚驯化后,在早晨、傍晚鱼出来觅食的时候,驾船到河里放出鸬鹚,不一会鸬鹚就把鱼叼到船上交给渔民。为什么鸬鹚不把鱼吞到肚子里?因为它的脖子装了一个铁圈,大于铁圈的鱼它吞不进去。把鱼交给渔民马上给他一条小鱼吃,吞下后再去抓一条大鱼上来换小鱼。
这种古老的捕鱼方法现在基本上被淘汰了,原因是各种渔网和捕鱼技术的捕鱼产量比鸬鹚大得多。还有有一个原因,鸬鹚吃饱了就不愿意捕鱼了。不过,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在广西桂林兴坪古镇被保留下来,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
太阳西沉夜幕低垂,十多条竹排在漓江边摆开,原意看鸬鹚捕鱼和渔火表演的交20元即可进入河滩。太阳即将下山进行鸬鹚捕鱼表演,鸬鹚一般为黑色、灰色,表演的渔船中竟然有二只十分罕见的白色鸬鹚。只见渔夫把鸬鹚抛入漓江,不一会鸬鹚就把一条约二斤重的鱼叼到竹排交给渔夫,得到一条小鱼作为奖励后再次飞到水里。嗯,能够现场看到濒临灭绝的鸬鹚捕鱼技艺,观者齐声喝彩。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否甲天下无从知晓。站在兴平古镇的漓江边,放眼看去视线内一幅壮美的山水水墨画,桂林的奇山异水确实令人赞叹不已。
夜幕降临,渔民点亮渔火把竹排撑离河岸,渔火由原始的松明火把已经换为汽灯。渔夫扎好马步,手抓渔网提纲挽目,把渔网抛向空中,渔网形成一个圆圆的网罩从空中落到水面。娴熟的抛网技术,美丽的网圈,背景是壮美的漓江山水,拍摄者已经不知是在拍漓江风景,还是在拍渔火、撒网、渔民优美的姿态。
漓江渔火捕鱼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竹筏、鸬鹚、渔火,作为渔民的谋生工具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这种原生态的劳作场面,确实值得保留。这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强的可欣赏性。
22-12-5
漓江晚霞
漓江撒网
(选稿:飞花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8332
评论列表(22条)
分享精彩”这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强的可欣赏性。”[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美作美图
养心养眼
饱眼福,问候,中午好,新周愉快!
@风雨:晚上好,欢迎来访,互相学习。
漂泊水上的人,望见渔火就寻到了归宿。现代人若是远离城市被抛到荒郊野外,这时候看见万家灯火就成了他们最强烈的愿望。
@难诉相思:以前渔民一家大小随着渔船漂泊,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现在专门给他们划出区域、资金建渔民新村,他们已经全部上岸定居了。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有幸在19年去了一趟,令人感叹不虚此行。
@蓓蕾含香:是的,桂林山水的美景确实令人难以忘怀。
随游长见识。好久没有见到这种渔火场景了 他们不仅在辛勤的劳动 更是在传承一种濒临灭绝的文化。
@鱼满仓:确实,渔火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留。
曾经与好友在网易相识,又在卯酉河相会,缘分啊!
由火写道渔火,思维开阔,文字灵动,积淀丰厚,文采飞扬,其历史文化的元素,在娓娓道来之中,自如呈现,好有格局。
@锦瑟黎燕:上午好,欢迎好友来访。
渔火,这是水上人家特有的。在他们自己眼中这是生存之道必须拥有的,在外人眼中这就是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渔火自古有之,将来也会有,当然火改为了灯光。灯光比渔火明亮得多,但也少了一点烟火的韵味。
@四格格:渔民也是与时俱进,他们已经不满足升斗收入的渔获,把渔火、捕鱼技艺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几千年的渔火,虽历尽沧桑,但它永远是农耕文明时代华夏儿女心中最美的图画。美图美文美情,给人极大的美的享受。[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情满乌江:渔火是船上的灯火,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大笑]火,是人类很重要的发现!也是最重要的发明![喝彩]
@阿诚56027:上午好,欢迎好友来访。
妹妹此文写的很有力度、妙韵、深邃!“这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强的可欣赏性。”说的好!大赞![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碧宇流云:过奖啦,向姐姐学习。
漓江渔火,传承历史,光照未来。欣赏美文,问好老师!
@邯郸常跃进:下午好,欢迎好友来访。
一段精彩的火的发明的远古文明史,让欣赏古老的捕鱼方式带着厚重的历史感。[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