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听歌、唱歌是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抄歌本也应运而生,我喜欢唱歌也是从抄歌本开始的。
我上小学时,大姐在读初中。她有一个精美的抄歌本,封面是一个影星的形象,里面工工整整的抄写了很多流行歌曲。每天放学回来,我都要向她要这个歌本。然后看歌本上的歌,慢慢学唱歌,有时唱错了,大姐还给我纠正。
小学时的音乐课,老师还教一些简单的乐谱,我多少也懂了些,所以学起歌来也快些。当然我经常唱的,并不是上述这些歌本上的歌,而是蒋大为的《牡丹之歌》、《骏马奔驰保边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李双江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还有《驼铃》、《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
小学六年中,学会很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也留下了难忘的经历,现在回忆起来,总感觉是那样纯洁和甜美,那样无瑕和简单。
那时每到周日,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广播电台有每周一歌的栏目。一到播出时间,我们便打开收音机,全神贯注地收听。有时母亲会安排一些活计,但不影响我们听歌。我总要把收音机的音量放到最大。
当时发行量非常大的杂志《辽宁青年》在封二有新歌专栏,我也会去看,去抄在日记本上,然后在默默地学。不久后我自己也有了歌本,不再缠着大姐要她的歌本了。我的歌本里写的字比作业本都要工整,而且还配上乐谱,虽然不是全懂,但给别的同学看来更为专业。我非常爱惜自己的抄歌本,一直留存在身边。
抄歌本上的很多歌曲,让我记忆犹新:《妈妈的吻》伴我度过了小学时代,从那时起,我记往了朱晓琳;《牧羊曲》让我记住了郑绪岚;《酒干倘卖无》、《风雨兼程》让我记住了程琳;《军港之夜》让我记住了苏小明;《乡恋》,《绒花》让我记住了李谷一;《童年》让我记住了成方圆(内地第一个演唱《童年》的是成方圆)。
上了初中后,我又重新更换了歌本。把原来喜欢的歌曲又重新抄了一遍,又增加了很多新歌,当时流行的是西北风和摇滚,记得经常唱范琳琳的《信天游》,还有刘欢的《少年壮志不言愁》,蒋大为的《敢问路在何方》,费翔的《故乡的云》。高中以后学业日紧,没有时间抄歌了,不过有时也在学习笔记的缝隙上抄几首歌,记得那时流行的是郭富城的《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张学友的《吻别》。
上了大学之后,抄歌本随着我的颠簸流离(大学期间换了四次宿舍),和我江湖不见,未知所踪,淹没在无声的岁月里了。
岁月流转,时代进步,现在已经无人再抄歌了。想听歌,用手机、电脑随便听,想听什么,百度一搜就办到,想唱什么,全民K歌就可满足。但是,虽然能随便听,随便唱,过去抄歌本时的那种恭敬,看着歌本唱歌时的那种兴奋,却是荡然无存了。
我理解,无论时代怎样进步,我们内心都有一种宝贵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对岁月的留恋,对梦想的追求,对人生的怀念。
(选稿:飞花 审核:晓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8262
评论列表(6条)
哈哈,我也有同样的抄歌本,我们那时候没有贴画,只有自己简单画上几笔,做个记号。现在看到有喜欢的好歌同样会抄下来,学唱几遍,虽然唱的不好,唱歌令人心情愉悦,没事哼上几句,自娱自乐。珍贵的抄歌本![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蓓蕾含香:这是岁月留下的珍贵。
哎呀!那个年代我也曾今有一本抄歌本呢,但没有作者的这本抄歌本设计贴图抄写得那么工整、有意境!看到这篇博客一下回想起了抄歌本!
@映山红红艳艳:那个时代,如果没有歌本,说明没有跟上时代。
保存至今,很有心!歌有翅膀,飞入心扉!那时候的爱好,珍贵!
@柳絮晗烟:真正的抄歌本已经没有了,我现存的是初中和高中时学习笔记里抄的几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