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已至,大雪纷飞。我不禁想起童年的冬天,起起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北的冬天是嘎嘎的冷。在童年的冬天里,我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虽然寒冷,但想到过年,就无比兴奋。过年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盛大的节日,放鞭炮,看秧歌,蒸豆包,打灯笼,吃好的,穿好的。
我们家人口多,除了父亲一个人是红本,其他都是农业户口。父亲的红本每年只能买到一点点的细粮,平时只是在来客人时母亲才用,其他的都留到过年前后才吃。也就是在冬天里我们才以吃点细粮。
因为细粮少,一定要算计的吃才够用。而母亲算的很精准,计划得也很周详。大年三十和初一是一定要吃饺子的,初五因为是 “破五”,也要吃饺子,初七要吃面条,母亲早早就准备好了白面。在切面条之前,还要用盆子发一下,那样更筋道。
其他的时段,我们吃的更多是豆包。其实在刚开始,我还是很爱吃豆包的。母亲在腊八之后,就开始做豆包,烀黄豆,做黄面,左邻右舍都来帮忙,要蒸好多锅。然后把蒸熟的豆包放到外面冻起来,这就是我们在春节时的主粮。什么东西吃多了都腻味,因为每年冬天都得吃豆包,甚至于吃上 一、二个月,后来我见到豆包就反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不愿意吃豆包。
难耐的冬天里,我和弟弟缠着母亲说:妈,什么时候再吃饺子啊?母亲就笑着说:等再过年的。所以那时我们就天真盼着再次过年,期盼能再次吃上饺子。
在冬天里最开心的事就是杀年猪了。我们在农村这么多年,就杀了一次年猪,那是在我初二那年,也就是1987年, 我家在去年刚盖了新房,家里开的小卖店效益还不错。父母一核计,就决定杀一口猪过年,答谢在盖房里帮忙的亲朋好友。
我记得那是一个周日的上午,我也没上学,就守在院子里,和大人们一起忙活。左邻右舍的邻居都来帮忙,就像过节一样,非常热闹。 农村的杀猪菜是最香的。尤其是用油烩过的酸菜,味道更是不用说,远隔几里都能闻到香味。
杀猪时能吃个全喀,熘肥肠、猪头肉、白肉血肠、炖排骨、提骨肉。母亲在吃饭时让我和弟弟去找村子里的老亲少友来吃猪肉。我和弟弟就一路小跑,告诉大家来吃肉。这些老亲少顾在我家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声说话,把小屋挤个满满噔噔,热烈的氛围、欢快的笑声洋溢整个小院。
母亲把剩下的好肉给村里的五保户送去,还要给大伯、老舅,还有村里的亲戚送去,因为他们在我们家盖房子时都帮了忙。母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她的品格也一直感染着我。
每年冬天的腊月十八,是我二舅姥的生日。二舅姥只有两个儿 子,没有女儿,母亲就给他过生日。记得那年是二舅姥过六十六, 母亲就给他包了六十六个饺子,让我去把二舅姥接来,在我家给他过生日,还给他买酒喝。我至今还记得二舅姥戴着毡帽,穿着旧棉袄,系着腰绳,绑着腿,抽大烟袋的样子。
在农村的十几年,母亲从来没忘记给二舅姥过生日,直到他去世。在这件事上对我影响很大,我们平常舍不得吃的东西,母亲都拿出来给二舅姥吃。刚开始我 们也不理解。通过母亲的言传身教,我知道什么叫爱老和孝顺。
人间花开花落,世事沧桑变化。孩童时光,闪着盈盈清光,氤氲成时光中一抹绚烂的彩霞,成为我最深的思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6681
评论列表(6条)
童年的冬天,亲切的回忆,欣赏,点赞!
@邯郸常跃进:是的,回忆总是美好的。
最晃眼的是那杆长长的烟袋。南方是抽水烟,北方是抽旱烟,东北的大烟袋非常有特色。
老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中华文明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
@地质之花:是的,那时的老人,包括我母亲抽的都是旱烟,俗称蛤蟆头。
童年的欢乐,难忘的记忆。[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蓓蕾含香: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