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百年孤独》是充满魅力的文学巨作,让我连看三遍不忍掩卷,总觉得要写点什么内心才会释然。
书中虽然没有明确交代故事的具体发生时段,但是根据书中涉及到的那些对哥伦比亚历史上比较重大的事件的描述,比如哥伦比亚保守党与自由党之间的争战,尼亚迪兰停战协定等,推测故事发生于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这将近百年的漫长岁月。
此书让我牢牢记住了一个作者杜撰的地名——马孔多。在这块土地上,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发生了无数不可思议的事件。书中六代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先后参与或者目睹了这些事件。
地名的产生源自先驱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梦中的启发。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了逃避仇人邓希奥.阿基拉尔的对他和妻子乌尔苏拉的纠缠,举家翻山越岭迁往一处遥远的地带,在河流边的乱石滩旁安营扎寨。这个地名,何塞.阿尔卡蒂奥.布兰迪亚在梦中得到的启发是:马孔多。何塞夫妇和追随何塞的二十多个年轻人成了马孔多的第一代居民。全书的百年故事基本上都是在这里发生的。
该书的魅力在于作者的超自然手法。一开始,读者就会被书中缤纷多彩的拉丁美洲风情所吸引。吉普赛人的有趣把戏,当地的奇异习俗,布恩迪亚家族祖先迁徙至马孔多经历的磨难,马孔多的兴旺与衰败……书中,死人会现身,人鬼可以对话,失眠症会传染以至于整个村子的人失去记忆,牲畜因为人的发情而多产,雨季可以持续4年多,活人可以生活在阴惨惨的鬼城……这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增加了全书的魔魅、奇幻,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不知身处何处的错觉。
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每个人都与生俱来打上孤独的烙印。这孤独流淌于家族百年的血脉中,而且日益严重,最后让家族归于毁灭。这或许是在揭示一个事实,世界本来就是孤独的。上帝创造了人不是为了使人类聚合——那样人类就太过强大而无法主宰。于是世界有了战争,有了灾难;家庭有了猜忌,有了离间。
如果不是看了三遍,我绝对要把书中那些重复的名字搞混。男人不是叫做阿尔卡蒂奥,就是叫做奥雷里亚诺。其实那些相同的名字一个可能是祖父,另一个可能是孙子。为了看懂,我只得罗列了一个详细的名单,从第一代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到第六代的奥雷里亚诺。谁和谁,生了谁。发生在第一代周围的事情,又会在最后一代身上重演。兴与衰,成与败,总是在不断地轮回。
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知之甚少,《百年孤独》给我展现了一个浓缩的拉美世界——那是一个孤独的世界。在那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她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那里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梦幻般的语言中,创业的艰难,文明的渗透,民主与共和之争,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入侵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都浓缩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孔多的乡村中,浓缩在一个叫做布恩迪亚的家族中。作者眼中的拉丁美洲近代历史,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是一个停滞不前的历史。看似在向前迈进,却实际上又回到原点。这大约可以解释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地球是圆的,就像个橙子”——高祖父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历经种种冒险、种种试验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部书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无法归纳出一两个主角。自上而下100年,连同那个刚出生的长了猪尾巴的婴儿算进去整整七代人,其中六代人都是作者用心去刻画过的,尽管所占篇幅有多有少。书中的男人,每个人都很奇怪,似乎没有一个正常。不是因疯癫而被绑在树底下,就是成天制作小金鱼,或是痴迷于羊皮卷的破译。
至于书中的女人,我比较喜欢的是故事一头一尾两个女人——乌尔苏拉和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她们是真实的,而不是虚伪的。乌尔苏拉不懂羊皮卷,但她却有朴实的真知灼见。她的高寿让她几乎见证了家族的全部兴衰。我也喜欢几个蕾梅黛丝包括祖母蕾梅黛丝、美人儿蕾梅黛丝和梅梅。最不喜欢费尔南达,她做作、虚伪、自私;也不太喜欢老处女阿玛兰妲,她不善良,报复心理太强。丽贝卡这个吃墙壁灰的怪异女子让我一想起就毛骨悚然。桑塔索菲亚是个不幸的女子,生育了布恩迪亚家族的三个后代,一辈子孀居,为着这个家操劳。庇拉尔.特尔内拉和佩特拉.科特斯,这两个女子同样在家族中是没名没分,后者甚至没有留下一男半女,但却活得潇洒滋润得多。庇拉尔.特尔内拉的寿命竟长达150岁以上!
范晔所翻译的这部巨作应该来说可读性很强。文笔极其优美,让我一而再沉浸在扑簌迷离的故事情节中。趁着还有些思路和激情赶紧写上这篇短文。就怕随着时间推移,对文字的印象会淡漠下去,也就没有如此清晰的脉络,更谈不上创作欲望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6585
评论列表(24条)
人物罗列,男女角色,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ch雪梅:谢谢雪梅首席点评和美誉!
马孔多的魔幻,一经出世,引人折腰!深读三遍,方有喜恶!俺倒是有三个版本,读却只有两遍!还要向院长妹妹的执着学习!
[赞][赞][赞][花][花][花]
@柳絮晗烟:看来以后有时间得再去把另两个版本找来对比一下。
看外国小说就是人名和地名都太难记,有时候就搞混了。非常佩服您,一部小说读三遍,情节讲的这么清楚。向您学习!为您点赞![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蓓蕾含香:谢谢含香老师。有时候,就是为了写读后感叶会逼着自己反复读上两三遍,就当是做功课。[偷笑]
真佩服你,能把一本小说读三遍。我读书喜欢先看结尾,再从头阅读,只看一遍。有特别精彩的地方再重新看一看。
@地质之花:我通常还是按部就班从头至尾的阅读,有时候看到后面前面的情节有点忘了,又翻回去。[大笑]
蒋院爱读外国名著,读得很深,对书中的人物,形成了自己的好恶。赞!赞!赞!
@诚厚:谢谢诚厚老师美评和鼓励!
读外国小说最难记的是人名,名字长,而且相似,一不注意就混了。特别是皇室,祖父与孙子同名,父亲与曾孙同名,所以才会有父亲在位是乔治五世,儿子继位就成了爱德华八世,再下一位继续者又成了乔治六世。
@四格格:是的呢,最近在读“罗马帝国衰亡史”,那个名字才真的搞不清楚。[偷笑]
读来就是要明白,三遍有看头,真厉害。
@炫风之影:也是因为有兴趣吧,才会看了又看。[咧嘴笑]
欣赏学习相思老师的以执着求知、流畅文笔、精炼语言,细腻描写使我们了解《百年孤独》一书的基本内容。谢谢精彩分享。[赞][赞][喝彩][喝彩]
@碧宇流云:谢谢流云老师点评!一部《百年孤独》,阅尽人间百态,还是挺有收获的。[花][花][花]
老师不但通读三遍,而且还写出了精彩的书评,令人佩服,向您学习!
@邯郸常跃进:多谢夸奖![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
佩服蒋医生看书的认真,为认清人物,把他们名字都作笔记写下来!这一点真的要向您习了!???????????????
@不变hong心(黃梅麟):主要是因为要写读后感,才会费那劲。别学我哦![偷笑][偷笑][偷笑]
百年孤独——一个高度浓缩的孤独世界
”《百年孤独》给我展现了一个浓缩的拉美世界——那是一个孤独的世界。在那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
@风雨:谢谢风雨老师的同感。
身为一名医生,有这么深厚的文学素养,让我这个学中文的膜拜[可爱]
@何:惭愧惭愧,好不容易憋出来的,如果你写的话,一定是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