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俺村那些文化事儿

2022111706480039

一、冯志新与张秀兰

俺们插队的地方有文化人。这印象,第一天刚下车就感觉到了。村口黑板报大幅“欢迎知青”的内容,一顺儿漂亮板书,十分扎眼:“空心”字,粉笔写的。不知道那字怎么写空的,勾画的么?挺纳闷儿,心下暗琢磨。嗨!谁叫俺在校读书时,也被打着鸭子上架,“板书”上过黑板!曾经还有过沾沾自喜呢,这一比,觉出自己的矮小没见识来。后来知道,写板书的是个老三届的高中生,大名鼎鼎冯志新,十里八乡都知道。老三届高中?那可比俺们这几届高中毕业的强。那空心板书的写法俺后来也知晓了,冯老师把黑板刷好之后,拿沾湿水的布条什么的先写一遍,然后,勾勾画画,红红绿绿,各色粉笔有棱有角一装饰,即成。

冯志新是俺们大队小学的教师,他老婆是俺们生产队妇女队长,名叫张秀兰。冯老师腿有些残疾,娶得这个老婆,那是:花椒树下长大的,伶牙俐齿,麻利能干。张秀兰貌相虽然一般般,但整日里笑咪嘻嘻的,家里家外一把好手,是个暖暖的小媳妇儿,很得人缘嘞! 俺们那地方,女子但凡出嫁到婆家,第一不情愿就是下地劳动,因此,妇女队长那活儿不好干。给张秀兰摊上这差事,喜啊还是忧啊?冯老师吃商品粮,见天去学校上课,地里活儿没指望。就是不去上课,一个腿脚不利索人能干什么?张秀兰既然没有其他指靠和理由不出工下地劳动,别的妇女就没理由和她攀比。这么着,妇女队长角色,蛮合适她。

二、生产队里开大会

那些年,生产队里天天晚上都开社员大会,谁不去扣谁工分。总有那不爱受着拘束参加会的。俺们知青下去后开头那几个月,队长为开会的事儿,省心许多。原因很简单,念书读报纸根本不是事儿了,知青代替了,普通话也甚是标准,有那社员们听不太懂的,知青还能边读边解释一、二。还有,来了些城里娃,举止斯文,讲话礼貌,媳妇、女娃们围火炉挨着坐,一起伸手烤火。城里女娃那手尚未经锄头、铁锹把儿磨砺,细嫩、白净;论脸蛋儿也粉粉的,好看,再看穿著,和乡下人一样又不一样,新鲜劲儿的,养眼养话题。上边呼呼哈哈大讲特讲,底下嘤嘤私语开小会,牵起棉线头,没完没了!

社员大会忽然鲜活人多起来,家里没拖累的、白天出工没出力的、出工出大力的,顶替爹妈来的乳臭小儿、黄毛丫头,单身汉子,躲家务的,闲着无聊的,省家里柴火和油灯钱的,等等,都来了。

会议内容也有所改变,过去念完报纸,只有队长、副队长轮流发言,你一套,我一套,一说说到鸡娃子叫。烦死个人,困死个人!知青下来以后好了,知青也参与发言,讲些个文对题,文不对题、文绉绉的感想,落个积极上进、能说会道的评价,往后或许派上用场。

三、黄尖尖与白月月的故事

前面说了,俺们队有文化人。 有一天,队长社员大会讲了:农闲时候要善养牲畜,可队里那些骡子、马,毛驴、黄牛,还有骆驼,喂养了一个冬季,咋地看起来还是低头耷脑,乏塌塌地,没一点点精气神,说话就春耕了,都说说,这怎么回事,饲养员老李头你到底尽心了没有?草料喂谁了?半夜外夕不添草料,回家干啥去了,懒得抽筋呢是不是!自家炕头子太热乎了是不是?

队长头天会上唾沫星子四溅这样讲,二天晚上开会,就有人举手要求发言。

那时候,俺们生产队还没通上电灯,四方桌上搁一盏煤油灯就是队长的“公堂”。队长的脸天天晚上都亮堂堂的,哈哈,煤油灯照得呗。

那些灯影儿之外靠墙根儿枯木头上坐的,不是生产队里的庄稼把式,就是家族里辈分高的,也有那调皮捣蛋的刺儿头。听到有人主动提出发言,队长举起煤油灯避亮儿一瞅,是冯三爷家的老二儿子要求发言。           嘿!这怂娃,二十好几,连个媳妇都没说下!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爱下地干活,庄稼活上,啥、啥不上手。哪个女人跟他?吃啥喝啥?愁人!他要发言,新鲜!说吧,快快说。

我说!我说下“黄尖尖和白月月的控诉”!冯家二哥站起身,对,权且叫他冯家二哥。

啥?黄尖尖?那不是队里牛角尖泛黄的老牛么,白月月也是牛,额头一弯月牙白……俺们来生产队两、三个月了,黄尖尖、白月月,俺们下地干活打过交道。哈哈哈,它公、母俩咋地要控诉,且听冯家二哥分解来。社员大会顿时一片哗然。

咳、咳!冯家二哥站起身往灯影儿前靠靠,将手里两张纸“哗、哗”抖搂了两下,清清嗓子,一溜儿地往下念起来。别说,文章写得很生动呢,通过黄尖尖和白月月的对话,冯家二哥把饲养员老李头怎么偷懒不给牲畜们添夜草,又怎么偷偷把喂养牲畜的豆料一把、一把揣衣兜里带回家,还有,无缘无故抽不顺眼的哪个牲畜几鞭子的事,讲了个明明白白,兜底儿朝天!

哈哈哈哈,呔!冯老二你没睡醒吧?黄尖尖和白月月咋个还会说人话了?你胡编求啥呢!它们说话是你教给地?啥时候教会地?别不是你搂着牛脖子教地吧? 会场上荤的素的说啥地都有,但重点全然不在饲养员老李头尅扣饲料上。

哈哈避重就轻?俺们队的社员真是太聪明了!后来,还是队长使劲敲着桌子才制止住会场上闹哄哄的局面。

这件事社员大会之后怎么了结的,不知道。但冯家二哥的文字水平,俺们知青都挺服气,这家伙,就算是出风头吧,也达到了目的。一个针尖对麦芒、上纲又上线,有那什么“斗争”的事,硬是被冯家二哥举重若轻,黑色幽默着给捅出来亮相了! 据社员们讲,冯家二哥在生产队来了知青以后,下地出工干活比过去强了许多。队长也可以拿他当壮劳力指派了。俺们知青则不仅在农事上常常和他搭伙儿干活,干活儿时也一起家长里短、天南海北、关于读书看报什么地聊天。冯家二哥既然和俺们读着同一片地域的教科书,纵使不在一处上学,文化交流还是相通的。这以后,每谈起“黄尖尖和白月月的控诉”,冯家二哥往往难掩得意之色,至于黄尖尖和白月月两头牛的待遇改善也无,饲养员又受到什么处罚,俺们知青和他都避而不提。

俺们插队那生产队,冯姓和张姓属大户人家。大队小学的冯志新老师和冯家二哥是堂兄弟关系。看来,冯家家风也还崇尚读书,但没赶上读书的大节奏,只能怪时运不济。

恢复高考之前,俺们知青就都陆续招工离开乡下了,不知冯家二哥有没有“知识改变命运”?赶没赶上末班车的趟儿去读书,又有没有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人啊,直到自己有了点儿年龄后,才会回顾从前的事、念及从前的人,即使这些人事已于自己无什么瓜葛。

话说冯家二哥到底叫什么名字?熟熟地挂在嘴边,却愣是想不起也叫不出口,只好失敬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6577

(7)
上一篇 2022年11月17日 上午11:09
下一篇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3:29

相关推荐

  • 巧合

    图文 似水若烟 记得多年前写过一篇《回首所来径,一切皆有深意》而从小听那些演义传奇故事都会有一句“无巧不成书,无曲不成词”如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最近这段时间的巧合,真想套用一句“本故事完全真实,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大概暑期的8月开头,有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什么都已忘记,却真切记得我在梦里的一张纸上好像写了几句话,还是签了什么意见书,右…

    2022年11月28日
    3.9K200
  • 木瓜

    仲春季节,木瓜树一边开着花儿,一边结着果儿;一边的果儿青涩着,一边的果儿金黄了……好率性! 木瓜又名番木瓜、乳瓜、万寿果等,常绿软木质小乔木,树势可高达8~10米。可不是,只要风雨不摧,木瓜树一、两年间,长到两层楼高以上,不在话下。 据说木瓜的老祖啊在热带美洲,跨山跨海,不拘四季,一路繁衍,未知何年何月,就已在咱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开花散叶…

    2023年3月14日
    2.5K380
  • 年如昨,今初十

    昨,日里下半日照常兜东园,不一样的地方,走上一直走的小石桥思婆桥,下桥时,眼珠子一骨碌朝左一望,怪吓煞人呢!又是这样多的人头济济,游客的兔年过年游兴丝毫未减弱。 嘴里私下一嘀咕,我天天兜,终不觉得有啥个新发现,蛮平常。住的近,不像人家或从老远的地方赶来,寻觅江南古城的古风雅韵,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山水、一幅水墨、一幅丹青,画在人间。游苏城,小巧秀雅,幽静敞怀抒…

    2023年1月31日
    2.6K80
  • 当年落寂时,读到一首词

    上世纪80年代初是一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我那时二十出头,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 那时候,我是个文艺青年。别看一没职务,二没地位,三很清贫,但整天想的却都是忧国忧民的大事。 如此这样,就免不了会有些很独特的空中楼阁式的想法。有想法,却没有地方倾诉,绞尽脑汁地写了一些小说,又没地方发表,这就让我有了一点愁的意思。 就在这时候,我读到了岳飞的《小重山·昨…

    2022年11月4日
    309100
  • 硬着头皮逛免税城

    – 挺愁人的。 女儿微信说,让我们去海口免税店帮她买点化妆品。老先生意识到这件事的难度,面有怯色。但女儿说免税店卖的东西真,必须买。难得人家有这么点需求,咱们应当感到荣幸才对。于是安顿好后,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免税城。 免税城,好气派啊!查百度,海口国际免税城,2022年10月底才开始运营。建筑精巧浩大,装潢华丽。红男绿女,轻盈飘忽。时尚流光溢彩扑面…

    2023年3月6日
    3.2K19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7条)

  • 情满乌江
    情满乌江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3:18

    形象生动地再现那段蹉跎岁月,人物个性鲜明,尤其是冯家二哥跃然纸上。乡土气息、沧桑感迎面扑来。[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 ch雪梅
    ch雪梅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3:51

    那个年代,那些趣事故事。

  • 难诉相思
    难诉相思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4:13

    写得太有趣了,满满的生活气息!尤其是这“冯家二哥”,真是个人才,不知后来咋样了?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4:48

      @难诉相思后来的乡村,有想法的人早早就出走了!时运于人,无法预计!可惜了!

  • 蓓蕾含香
    蓓蕾含香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5:59

    生动的农村生活写照,那些画面就像在眼前。难忘的蹉跎岁月,令人回味无穷。[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6:26

      @蓓蕾含香是一段给自己人生打底色的过往!得失难平!谢谢您赏读![花][花][花]

  • 地质之花
    地质之花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6:00

    那时候工厂也是天天晚上开会学习。女的织毛“线”衣,男的抽烟。满屋子烟雾腾腾,那时候也没听说二手烟这个事。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6:28

      @地质之花糊里糊涂地过来了!令人感叹!二手烟真没少抽!谢谢赏读和鼓励!祝冬安![花]

  • 梦菊
    梦菊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8:56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农民当了五六年,你写的那些事,既熟悉又亲切。
    你的文字好美,鲜明的人物,浓浓的乡土气息。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2年11月18日 上午9:08

      @梦菊农村是我们的根基,农人是我们先祖的传人,实实在在参与过耕种农事,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机缘。
      谢谢您的赏读![花][花][花]

  • 诚厚
    诚厚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10:24

    用“俺村”和文中的情节,那是“打成一片”的。生动形象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让我这个插婴感觉亲切。那个冯家二哥太有个性了。顶赞!献花!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2年11月18日 上午9:04

      @诚厚那是活生生的人和事,自带光芒!谢谢您的赏读![花][花][花]

  • 不变hong心(黃梅麟)
    不变hong心(黃梅麟)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10:37

    知青岁月的故事,说得生动有趣。[赞][赞][赞]
    知青岁月,确实好多事尚留记忆中。

  • 四格格
    四格格 2022年11月18日 上午8:00

    看过不少有关知青往事的文章,你这算是最接地气的,也难得见到知青文章中说农村也有文化人,而且还是很有文化。方言的运用更是生动,欣赏。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2年11月18日 上午9:01

      @四格格谢谢格格赞誉和抬爱!我们那乡村,文化人很受尊敬,公社有个乡干事,实名没人说得清楚,但说“王大学”,无人不晓!唯一的那“之前”的大学生,响当当的!

  • 炫风之影
    炫风之影 2022年11月18日 上午9:53

    知青那些难忘岁月,难忘的经历。

  • 碧宇流云
    碧宇流云 2022年11月18日 上午10:08

    分享妹妹精炼语言、意境幽雅的蹉跎岁月中的知情那点事。精彩分享![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 邯郸常跃进
    邯郸常跃进 2022年11月19日 上午8:37

    知青岁月,亲切回忆。文笔轻松,写得精彩。为老师点赞!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2年11月21日 下午1:32

      @邯郸常跃进谢谢谢谢!熟悉的人和事,说起来顺口。过奖啦!祝冬日太平安康![花][花][花]

  • 玉梅
    玉梅 2022年11月19日 下午2:49

    知青岁月已昨天,如今回忆分外甜。
    张三李四多少事,苦辣酸甜留笔端。
    文章细腻诙谐幽默,桩桩件件似在眼前。
    我们同有一个名字“知青”,往事如烟,回首,丝丝惆怅几多甜。
    问好,我的知青朋友!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2年11月21日 下午1:36

      @玉梅原来玉梅老师也是知青啊!太好了!致以知青的敬礼并遥握!
      不如咱俩以”知青岁月“为题,再多写两篇?特邀您啦![可爱][咧嘴笑][花][花]

    • 玉梅
      玉梅 2022年11月21日 下午3:41

      @柳絮晗烟知青文章写了多篇,在这里,好久不发文了。我的新浪,腾讯里有。谢谢邀请!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