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语言溯源

2022111600501835

气势磅礴万峰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熠熠生辉源远流长。炎黄子孙用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有幸生长在这个国度。古圣先贤们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精神财富,他们创建的语言、汉字,就像一条纽带,把现代人与五千年历史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文字是国家政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记载历史的重要载体,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桥梁,是科学技术的催化剂,是商业贸易的推进器。文字涉及方方面面、无所不及,可以这样说,没有文字,人类将无法生存。很感激五千多年前无数先贤创造了语言、文字,汉语、汉字、中国字、方块字,成为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使中华民族受益无穷。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文字不同于语言,需要人类的智慧、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文字从简单到复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但是,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文字。在古代,族群之间互相融合,互相同化,这种融合同化的过程,也是强弱分化,恃强凌弱的过程。弱小的一方被融合进去了,强大的一方更加强大了。汉语、汉字的发展,也是这种发展过程。

古代没有普通话,中国这么大,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各地的人们是怎么进行沟通呢?其实,这个问题早在秦朝时期已经解决。从秦朝起,历朝历代基本上采用都城地区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俗称雅语。清朝的首都是北京,因此,北京话成为清朝的官方语言,一直沿用到民国。

清末民国初期发生的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专制的根基,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新文化运动的另一项成果是教育方面,把文言文改为白话文,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文章格式。同时对北京话进行了一些改革,民国时期在全国范围被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2月国务院发布政令,宣布对民国延续下来的国语进行改革,改名为普通话。同时,把汉字原来的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并制定了标准向全国推广。

远古时代的人类没有文字,最原始对事物的记录方法是结绳记事或契刻记事。一条绳子打多个结,大结表示大事,小结表示小事。这种方法只能帮助人们记录一些事情,不可能进行思想交流,只能说是文字产生的孕育阶段。契刻记事是用多条绳子作为数目的符号,或把数量刻在木片、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刻在木片或者竹片的契约一分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双方的债务契约的凭证,这是没有文字之前的契约形式。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无法完成许多事情,比如形象、动态的事情,无法表达思想和记忆。于是,人类发明了用 线条、图画,以及事物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进行表达。比如要表达山,按山的形状画了一座“2022111703421877”,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山字,这是5000多年前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出现后,山字写成“d8f9d72a6059252d4f69c72fb24642315ab5b983(1)”,这时已经是一千多年后商朝的事情了。随着人们对语言、文字认知思维的不断发展,山字的写法也不断演变。秦朝的小篆ysjszs620830(1)字,唐朝的隶书rysls232831(1)字,清朝楷书20211071547371bb61(1)字。这个字是毛笔楷书体,已经很接近现代印刷体的山字了。根据清朝发布的康熙字典,汉字的数量、字形结构、读音等,汉语、汉字已经基本定型。

1710年编撰的康熙字典,是中国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作为汉字的溯源版本,现代汉字在字体结构、发音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参照康熙字典。新中国于1956年发布了拉丁化汉语拼音,进一步确定了汉字的规范读音。同时宣布取消繁体字,发布了汉字繁体、简体对照表,汉字的规范写法得到确定。

人类最早的文字,基本上是根据物体的形状以形为字,创造了象形文字。可以这样说,世界各国的文明,都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象形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加速发展,开启了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的新纪元。

文字最早创建于哪一年,最早创建的文字是哪个字,第一个文字是在什么地方创建,由于历史久远,这些问题已经不可考。我们只能从河南安阳殷商遗址发现的甲骨文中,知道最早的甲骨文历史已有5600多年历史。而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应该还有其他形式的文字,如刻画在竹、木、石块上的文字,由于竹、木、石块不易保存,远古人类才想到将文字刻画在龟甲、兽骨上面。

来到位于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的万峰林,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看不到边的峰林。锥形山峰连绵不绝美丽神奇,峰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磅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不已。凝视这片奇异的峰林,脑海出现有关“山”字的遐想。高山嵯峨、峰林屹立、磅礴千里、壮美神奇,恍惚间,眼前幻化出一个个“山”字。也许,古人就是在这种令人震撼的峰林前,创造出“山”字。

万峰林是中国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位于贵州、云南、广西交界区域。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两万多座锥状山峰,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堪称世界锥状峰林喀斯特地质地貌博物馆,。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经造访万峰林,看到连绵不绝的峰林,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提笔写下“天下峰林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感叹。站在坝子中间四处远眺,田园似锦、奇峰成林、河水如带,布依族村寨点缀在峰林画廊中。登高远望,清秀朴素田园画卷映入眼帘,绝妙风光引人入胜,万峰林乃云贵高原世外桃源!

22-11-16

2022111600504131

八卦田园如诗画

2022111600505097

万峰林前布依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6383

(8)
上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上午8:47
下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上午8:56

相关推荐

  • 【随笔】打蔸啊子的盛老

    【随笔】打蔸啊子的盛老 记得那会儿还是我没有退休的时候,因为同事之间有很多的人情事故交往,不定时的要到各处去参加一些红白喜事,大多数时候是去还人情,当然也有攒人情的。 有一年秋季,到涨水坪去吃一个老师父亲七十华诞的寿酒。伙计班子数十人同车而行,到了地点,下车后,一行人进门给东家送了恭贺,喝了茶,并在账房处报到记了账,出来一问,离开席还有段时间,于是,大伙儿各…

    2022年10月4日
    80270
  • 诗歌:一片云

    – 诗歌:一片云 – 1 因缘而聚   因情而暖 在记忆的窗口   留下一片云 – 2 不知潮起潮落   是何时 幻化成她的微笑   在梦中 – 3 试图用一窗明月半床书送走岁月 谁知她还是来了 – 4 来了   墨染凝香   人间最美是清欢 浅行于红尘   放歌于原上   一程一程又一程 &#82…

    2023年5月5日
    365280
  • 散文诗:立夏

     莺飞欢叫,草儿疯长;万树生花,摩肩接踵围堵成墙……刚刚,似乎刚刚唤醒的春心,频频飞吻,好不浪漫,款款且又急急向着成熟游荡—— 春,年之始,如同婴孩出世,每到此时称重(题图),祈求健康成长;夏,谓之大,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并秀争长大。 挥别春日温和,迎抱夏天荷香:满目鲜艳养眼的墨绿,遍地累累坠坠的花果,不住闪烁的星光,就是那疯来癫去…

    2023年5月5日
    323220
  • 秋声赋三首

    秋声赋三首 一、七律•观油画《秋的路口》文/雷泽风比尔陈琳一幅秋,春华历尽庆丰收。征程漫漫衡阳雁,路口队队放牧牛。幽梦一场人半老,绿荫千里叶随流。西风萧瑟年年是,勘叹鬓霜渐满头。二、七律•秋景图文/雷泽风秋天路口秋风劲,满目金黄放牧人。水墨徐娘风韵在,悠扬蝉唱稻香醇。黄粱一梦音符坠,道路千条幻影沉。往事如烟情调久,南飞雁阵逐流云。三、歌词:秋韵词/雷泽风秋天…

    2022年9月4日
    2.6K40
  • 图书馆里的脉脉温情

    闲暇日子,总有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浮上心头。那是图书馆里的最美相遇,脉脉温情。 九岁时,母亲带着我和大弟,从老家吉林海龙迁徙到父亲工作的辽宁辽阳。 远离故乡的黑土地,老榆树,亲人,发小……心里空落落的,放学后,我开始寻找可消遣的事儿。 先是街角的小书屋吸引了我。那里有五光十色的小人书,它们像海边沙滩上的贝壳,引人注目。有的小人书是出售的,也有的小人书是出租的…

    2023年5月6日
    1.9K94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9条)

  • 碧宇流云
    碧宇流云 2022年11月16日 上午9:18

    欣赏老师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精准语言叙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熠熠生辉源远流长。文字、语言的起源、发展的整体的脉络清晰、翔实、丰厚。使读者受益匪浅,更为华夏祖先智慧、能力、代代相传、发展拍手叫好!大赞老师睿智博文中追溯华夏文明发展史的精彩分享![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 诚厚
    诚厚 2022年11月17日 下午3:27

    好友对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侃侃而谈,很有研究。一个山字的万峰林美景,如诗如画,令人神往。赞!赞!赞!

  • 炫风之影
    炫风之影 2022年11月18日 上午10:08

    拜读,学习了。

  • 风雨
    风雨 2022年11月23日 下午3:51

    用眼睛观察世界
    用头脑思考世界
    用文字记录世界 [赞]

  • 东北老太太
    东北老太太 2022年11月25日 下午2:08

    拜读,长知识。问候冬安。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