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宝玉是一个爱热闹的人,也是一个多情公子,愿人常聚。生怕一时散了添悲,那花只愿常开,生怕谢了没趣。花开时,他把快乐心情挥洒,待到曲终人散,任由悲伤袭扰。快乐也好,悲伤也罢,他都是真真切切的人生体验,淋漓尽致地享受人生的那份美好,他的享受表里如一,不留死角。晴雯去世,他写道:岂道红绡帐里,公子情深;怎奈茜纱窗下,卿何命薄!大观园被查抄,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对于身边人一个一个的离去,他经常痛苦不堪。
黛玉与宝玉相反,喜散不喜聚。她的人生哲学是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冷清而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故此人以为喜时,她反以为悲。
聚散都是缘,离合总关情。其实黛玉喜散不喜欢聚并非真的是看的开,放的下。而是出于无奈,不能保得住常聚常欢,不能忍受离愁别苦,不得不得已有这样的想法。她又何尝不想与宝玉长相厮守,两情长久。只是因为她有过人的智慧,对于不堪的结局,她往往有过人的先见之明。因而比别人更早地体验悲伤惆怅,久之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
没有来日方长,只有世事无常。人生就是一场无常,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那些美丽的、可爱的事物总是容易消逝。我们经常对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费尽心机,而对应该把握事物的却不懂得珍惜,在失去时才意识到对自己的宝贵。
人生其实也是一场珍惜,相识是缘,相知靠珍惜。谁也不能守谁一辈子,谁也无法对谁承诺一生。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活好每一天,活在当下,珍惜拥有,知足感恩,把握受当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5919
评论列表(1条)
我不喜欢林黛玉。不是因为她多愁善感,而是因为她只知道索取,不愿意付出。
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死去,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