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尚存原汁原味的古镇

001Lh5nDzy7zDbkxhgr57

图文  似水若烟

古时岭南有四大古镇,分别是梅县松口、潮汕澄海、顺德杏坛和南雄珠玑,如今的澄海和杏坛已经基本城市化,珠玑巷更像一座村庄,唯有松口古镇依然保存旧貌,只是曾经的昌胜已成烟云,昨日繁华今朝落尽,只有历经岁月斑驳洗礼的古镇还在默默回忆着,细数着数百年来的沧桑变化。

梅州是客都,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迁徙的历史,从中原腹地翻山越岭迁徙到南方,又从南方飘洋过海迁徙到海外。松口古镇因水而旺,曾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明末清初闽粤赣地区客家人出南洋的首站便是松口镇,近几百年来,无数客家先民正是从此出发,告别妻儿背井离乡,从此走向世界各地。松口镇约有7万人,而旅居海外的侨胞有8万多人,连留尼旺、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这样的印度洋小国,也遍布松口客家人的后代。

旧时,江西、福建及蕉岭、平远一带人出南洋均从松口火船码头搭乘电轮,由汕头港转乘大轮,这里成了客家人飘洋过海生离死别的第一站。在火船码头,至今还保留着那时某一刻的场景雕塑。我在夕阳的余晖中对着码头匆匆一瞥,便直奔梅东桥拍落日古镇,直到第二天早晨,我又来到码头,站在雕塑面前,忽然只觉一腔心酸,满心伤感。

001Lh5nDzy7zDbpb1fCe4

站在台阶上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她怀中紧紧搂着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目送前面的丈夫背着简单的行李走向码头的船只。前面的人尽管背对妻儿,背影却写满了不舍眷恋;后面的人尽管泪流满面,却默不做声无法挽留。这一去,说是生离,其实何尝不是死别?

为了生活,为了妻儿能够填饱温饱,除了一拼或许尚有一线生机,此一去,不是衣锦还乡,就是客死他乡。可是,漂洋过海,人生地不熟,生存尚且不易,谈什么出人头地?更多的时候便只能死死扛着,拼命卖苦力,然后把从牙缝里挤下来的口粮,寄回家。从此,报喜不报忧,有苦自己捱,有家不敢回,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赚钱养家,祈盼家中温饱无忧,至于回家,只是一个支撑,一份信念,一点希冀,一丝期盼。试想有多少个出外讨生活的人能够功成名就,荣归故里呢?

在家的妻儿,背着沉甸甸的牵挂与思念,肩负生活重担,育儿重责。一个在外怀念家乡,一个在家受尽相思,慢慢的岁月摧残了曾经如花的容颜,增添了华发,被生活压成佝偻着的腰与哭瞎的双眼。当年白居易那一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在现实与苦难面前是多么轻飘飘。何止商人轻别离,在生存面前,别离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001Lh5nDzy7zDbdhz0lc9

码头的另一侧是搬运工人,背着重重的筐,一步一步艰难的爬上石阶。背上的重量,与佝偻的后背,以及不胜负荷的双腿,是生存的压力与生活的艰辛。正对火船码头是松口镇最豪华的松江大酒店,也是1950年前梅州最大的旅舍。听说,当年从这里下南洋的游子们都会选择在这里与家人住上一晚,然后天明了便乘船离开。这一晚,诉不尽的衷肠,聊不完的憧憬,以及哪怕避而不谈却始终萦绕心头的是再见遥遥无期的悲伤。

据说火船码头在最繁华时每天有300多条来往船只停泊,有6000多位旅客从这里进出,盛况可想而知。如今松口大酒店作为博物馆,展示当年松口古镇的旧貌和历史文化。进去需要购买门票,到酒店三楼可以拍到古街全貌,但我没有选择进去。

001Lh5nDzy7zDbrYdrh7f

松口古镇其实面积不小,街道纵横,在鼎盛时期,有1000多家的商铺林立其间,这里曾经商贾如云,汇集了众多机构及各种商铺,有“不夜城”、“小香港”之称。“自古松口不认嘉应(梅州)州”,说的是松口曾经的繁荣昌盛,连嘉应州(今梅州)都不在话下,1200年历史岭南四大名镇,自古便是商贸重镇。

如今古街依旧保持着骑楼原貌,只是已经繁华不再,满目荒凉。天色渐暗时,半圆的月高挂在屋顶上,给安静的古街更添几份静谧。没有街灯,只有偶尔一两户还有居住的人家透出昏暗的灯光,稍稍把街面看清。我随意的瞄了那些尚有居住的人家一眼,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光景。房屋低矮狭窄,堆积着许多家用杂物,墙壁斑驳,灯光昏暗,一家人围着小桌,坐着矮凳,默默地吃着饭。看到有人经过,也是随意的抬眼打量,然后又转过头去,继续盯着电视机。

001Lh5nDzy7zDbNOU9D95

不知怎么的,我又想起在安徽木梨硔看到一个当地的男子搬着椅子坐在屋檐下,边吃饭边用平板电脑看红楼唱曲“天下掉下个林妹妹”的场景。如若让我重新过这种生活?这样一想,心里一紧,双眼不知不觉便模糊了。

人呀,总是希望生活越来越好,在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嚷嚷要回归田园生活。可是想象里的田园生活与现实中的简朴日子是天壤之别,李子柒那世外桃源般的山区生活不过只是剪辑出来的美丽效果,真正的山村乡野其贫穷困苦会让你无所适从到怀疑人生的。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其实富贵同样限制了感知力,否则怎么会有听说饥民饿死的消息,高坐宫中的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话语?既然没有米做饭,怎么不吃肉呢?

001Lh5nDzy7zDbvwdELe3

梅东桥是华侨捐资建的,1980年以前是梅江的三座大桥之一,1937年动工兴建,历时13年,1950年竣工,站在梅东桥桥面桥栏上,可饱览松口镇沿河店铺和沿江两岸风光。我站在桥上的时候是傍晚,一边虽然夕阳将落,满天红霞;一边却是明月升起,两岸的民居里炊烟袅袅,渐渐弥漫整个江面。日与夜在这里交替,相见,互道一声珍重,再各施其职,各就其位,各不相扰。这般奇妙的画面,也算是难得一见,运气爆棚了。这不,第二天一早,又来到梅东桥,看沐浴在朝阳下的沿江民居,又是另一番如油画般的质感。

在原松口港务所门前广场,如今建有一座 “中国移民纪念广场”,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中国大陆唯一移民纪念项目,2013年10月13日正式落成。广场面临梅江,于落日余晖里,满面青碧,青山炊烟,让人宁静。广场周边的房子有过修缮,人气也旺,风景也美,在水边我还看到一位挑水的大姐,阳光,健硕,生活,让人对这烟火人间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001Lh5nDzy7zDbMaxaAa4

码头那边充斥着曾经生存的不易,人生的离愁别绪;广场这边却是如今现世的安稳,静美的岁月。如果家乡发展富裕,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出外讨生活的,但生活的压力就如同一把无形的弯弓,将一代代不同地方的人射向各自的远方,以前的客家先民们从这里脱弦而出,漂洋过海,成为客居他乡的海外游子;现在的乡村山区人们背井离乡南下北上,成为大城市努力打工或创业一员。

走进松口的古街,格局完整,风貌犹存,犹如穿越到百年之前。如果时间宽裕,可以选择小住几日,不问过往,不想未来,晴时与广场晒晒太阳,午后与咖啡屋里消磨时光,傍晚可看远山如黛炊烟袅,夜里静观繁星明月空。古镇历史底蕴深厚,游人很少,少到什么程度,有一个场景,遇见三位来旅游的老人家,看到我背着单反,听得其中俩人的对话

男的问:这是干嘛的?

女的说,摄影啊

男的恍然,哦,原来这就叫做摄影

顿了顿说,这有什么好摄的呢?

我一边听着,一边微笑着走开了,

心想,松口古镇,真正人少景幽的好地方……

001Lh5nDzy7zDbwEV8Zb1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4593

(5)
上一篇 2022年11月2日 上午8:24
下一篇 2022年11月2日 下午1:23

相关推荐

  • 天津印象

    天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北的金融、商业、政治中心,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北京的门户。 天津在当时的繁华程度,比之今天的上海,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中国的名人末代皇帝溥仪、爱国将军张学良、民国风云人物段祺瑞、直系军阀吴佩孚等,都在天津有住所。天津的租界地也是旧中国最多的,至今海河滩上还保留着欧美的风情建筑,与周边的现代化高层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建…

    2022年12月20日
    5.2K80
  • 游历清华园

    因故到清华学习,在学习之余,顺便游历清华,感受百年学府的文化氛围。东大门校牌上的“清华大学”系毛主席亲笔,矫健潇洒。其后大门栅栏式,有车辆穿梭。校园街道宽广纵横,或高楼连山,或湖山环绕,草坪辽阔,松竹繁茂,有喜鹊乌鸦之属戏于林中,小桥流水,亭台轩榭,杨柳依依。清华大学的大礼堂古城堡结构,上覆圆顶,四周各堆砌了一块巨大的三角顶楣,十字形的坡顶与最高处的铜面穹顶…

    2022年6月23日
    5.2K60
  • 三十年神交情意重 四姐妹相会老界岭

    一周前,我们走进河南西峡老界岭旁边的“界岭山庄006号”民宿馆。“你们四位是什么关系?”老板问。我们异口同声:“同学!” “同学,怎么身份证上看有的年龄相差10岁呀?”农家乐老板娘疑惑地问。“咋的啦,如假包换!”我幽了她一黙,三个学妹哈哈大笑。 没错,我们虽是来自广西柳州及河南郑州、许昌、南阳的奔七人,却是真真切切的老同学。当年我们在广州外语学院一起读过两年…

    2022年7月12日
    1.7K370
  • 打卡上海田子坊

    在上海度过周末是值得期待的。沪上朋友推荐我去位于泰康路的田子坊。据说这里过去曾经是街道的小厂、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后来成为艺术家集聚的地方,九八年以后,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佳俊等艺术家先后入驻,使得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小巷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画家黄永玉将这一片区域取名“田子坊”。再后来,艺术气息当中渐渐地糅合进商业气息。 上午出来时巷子里还…

    2023年9月12日
    1.7K400
  • 谢谢你伴我到雪域高原

    – 整理物件,无意中翻看到一张我和儿子去西藏的照片,哦,一晃竟十七年了。那一年,青藏铁路刚刚开通,儿子刚刚结束高考。往事,一幕幕在脑海里回放—— (一) “寒寒,去西藏的车票恐怕买不到卧铺呢,咱们还去吗?”我不无犹豫地对寒寒说。 “去,怎么不去?即使再大的困难也不能打退堂鼓。” 有寒寒这句话,我坚定了去雪域高原的决心。 而整个旅途中,有寒寒的陪伴…

    2023年7月3日
    1.9K37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2条)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2年11月2日 上午11:50

    读了!随君忧随君喜,随君步履与镜像!分享!先抢个首席![赞][花][花][花]

    • 晓舟同志
      晓舟同志 2022年11月2日 下午12:05

      @柳絮晗烟和番公主,你得向烟儿学习,认真写。你的底子很厚,却总是弄不足千字的文糊弄我们卯酉河。到番不专情,老往娘家跑,当我不知道?[微笑]

    • 似水若烟
      似水若烟 2022年11月2日 下午12:47

      @柳絮晗烟我自己读一遍,也是一阵哽咽,人生不易啊,特别是那个时期的。给晗烟老师上沙发,上茶[可爱][咧嘴笑]

  • 柳絮晗烟
    柳絮晗烟 2022年11月2日 上午11:52

    身处广州近二十年,周边去得不多,可惜了!

    • 似水若烟
      似水若烟 2022年11月2日 下午12:45

      @柳絮晗烟梅州离广州还是比较远,离我们潮汕比较近,我也是去了梅州近十次,才发现了这个古镇

  • 晓舟同志
    晓舟同志 2022年11月2日 上午11:58

    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1613 烟儿老师,再看看辅导资料,把照片一边歪的问题解决一下。[微笑]

  • 四格格
    四格格 2022年11月2日 下午12:25

    虽然风光不再,虽然繁华已去,但历史的痕迹不会忘记,那一排排的骑楼,就呈现着最典型的东南亚建筑风格;山还是那么青,水还是那么清,风景还是那么秀丽。

    • 似水若烟
      似水若烟 2022年11月2日 下午12:48

      @四格格是的,格格是行家,历史不会忘记,旧迹依然存在,青山绿水,亦是见证

  • 难诉相思
    难诉相思 2022年11月2日 下午1:34

    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在烟儿洋洋洒洒的文字中,让人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等我离开职场,第一想去的应该就是广东,那里有丰富的人文,更有好吃的美食。[咧嘴笑]

    • 似水若烟
      似水若烟 2022年11月2日 下午7:00

      @难诉相思对对对,蒋姐姐,我觉得广东旅游不怎么样,但吃真的很丰富[调皮][可爱][爱心]

  • 碧宇流云
    碧宇流云 2022年11月2日 下午2:41

    欣赏学习老师美文!畅怀优雅、珠玑夺目!谢谢老师独到、精彩分享![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图文并茂好风光,古镇故事披霞光。
    洋洋洒洒珠玑靓,今昔苦乐日月长。

    • 碧宇流云
      碧宇流云 2022年11月2日 下午6:50

      @碧宇流云欣赏学习老师美文!畅怀优雅、珠玑夺目!谢谢老师独到、精彩分享![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图文并茂呈祥瑞,古镇故事披霞光。
      洋洋洒洒珠玑靓,今昔苦乐日月长。
      —–流云赏文拙笔

    • 似水若烟
      似水若烟 2022年11月2日 下午6:59

      @碧宇流云谢谢流云老师的美评佳诗,还如此认真的修饰润笔,但两种版本我都喜欢,如果真要选个最佳,我个人还偏好喜欢第一首呢[赞][赞][赞][花][花][花][喝彩][喝彩][喝彩]

    • 碧宇流云
      碧宇流云 2022年11月2日 下午7:33

      @似水若烟因当时着急而疏忽致第一首重字了,我不允许自己一首诗词里有重复字!!!望谅解!远握!晚安![花][花][花]

      图文并茂醉吉祥,古镇故事披霞光。
      洋洋洒洒珠玑靓,今昔苦乐日月长。
      —–流云赏文拙笔

    • 似水若烟
      似水若烟 2022年11月4日 上午11:16

      @碧宇流云才情兼备又认真的流云老师,令人肃然起敬[赞][花]

  • 2272 张英辅
    2272 张英辅 2022年11月2日 下午3:34

    人少景幽的地方我是去不到了,只能在您的文字中陶醉,同时听听美女们独到的见解、热烈的评论也是一大享受也![花][花][花][花][花][花][花]

  • 风雨
    风雨 2022年11月2日 下午7:30

    学习在空间,问候在空间,祝福在空间![花][花][花][花][花]

  • 炫风之影
    炫风之影 2022年11月2日 下午7:39

    精彩游记,最喜欢这些古镇风韵了。

  • 不变hong心(黃梅麟)
    不变hong心(黃梅麟) 2022年11月4日 下午8:55

    看来似水若烟老师对松口镇比许多客家人还了解,欣赏您的文字和照片,都很美,慢慢地读,慢慢地看,真一乐也。👍🏼👍🏼👍🏼👍🏼👍🏼🌷🌷🌷🌷🌷
    这十多年去了松口三、四次,因为是我母亲的故乡,并且它邻近雁洋,我带印尼来的同学到雁洋瞻仰叶剑英元帅故居,也顺便到松口走一走。

  • 黃東濤(東瑞)
    黃東濤(東瑞) 2022年11月5日 下午11:24

    读了感慨万千!为天下华人一个多世纪一来的血泪拼搏史同声一哭!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大迁移。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不同线路图。也有电视剧和不少小说反映过。闽粤一带,好几个地方的乡亲,从您写的松口出洋,闽南的就从厦门搭火船落番到东南亚诸国,我们金门祖辈父辈就从金门先到厦门再出洋,为生活,从此走向一条不归路。
    你写松口遗迹写得形象,注入了感情。令人感动。
    (我也曾以两部长篇《出洋前后》(20万字)和《落番长歌(12万字),参赛浯岛文学奖获奖》写过两次这方面的题材,后者还涉及两岸亲人的分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