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仙都,不仅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更因有轩辕黄帝在此升天的传说,其仙气和灵性自然非别处可相提并论。
早晨驱车来到仙都风景区的核心——鼎湖峰景区。鼎湖峰东依步虚山,西临练溪水,高约160余米,犹如一根巨大的春笋拔地而起,人称“天下第一峰”。峰顶有小湖,湖周苍松翠柏掩映。相传轩辕黄帝曾置炉于峰顶炼丹,炼成后黄帝跨赤龙升天,此时丹鼎坠落,积水成湖,故名鼎湖。
来到景区入口,就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仙气”,远处的仙山,近处的仙水,仙雾缭绕,那若隐若现的仙姿,有如一群仙女款款下凡,梨花带雨般楚楚动人。在薄雾轻纱中,练溪水似缎带般蜿蜒穿过。溪边,高大的林木,枝叶繁茂,将如镜的溪水晕染成深深浅浅的绿。
远远的,听到古刹的钟声,“当,当,当……”远山近峦都在此起彼伏地回应着。
循声来到鼎湖峰旁、步虚山脚的黄帝祠宇。该祠前身称为缙云堂,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 326 - 334 )年间,为中国古代道教活动中心地之一。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缙云山为仙都山后,为了纪念轩辕黄帝,改名黄帝祠宇。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56年),朝廷下旨改为玉虚宫。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毁于战火。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修复。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扩建达到鼎盛,总共占地30多亩,有殿、堂、祠、宫、轩、廊、亭、门等共99间。到了明朝末年,仅存亭一座。1994年经国家建设部批准,由当地政府重建,恢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北陵南祠”的格局。
了解了黄帝祠宇的前世今生,对于这恢弘的建筑群更心存敬畏。
这天,祠宇前的广场有一场《轩辕赞》实景祭祀祈福表演。表演分为击鼓鸣钟、净手上香、施礼祭拜、恭读颂文、乐舞献祭等五部分,表达了人们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敬仰、追思、赞美、感恩和祈求之情。通过观看,不仅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也得到了一次心灵熏陶。观毕,步入“天下第一祠”的大殿之中,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的黄帝金尊塑像。黄帝凝目远眺,双手持笏板于胸前,表达着为民祈福之情。信徒顶礼膜拜,神情虔诚肃穆。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出得祠宇,坐索道上步虚山顶。随着索道的缓缓上行,群峦以及覆盖其上的植被尽收眼底。时值深秋,仙都的山尚未被霜色染透,树木大多依旧葱茏,间或点缀着一抹金黄或枫红。悬崖绝壁,奇峰异石,令人惊异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掩映于山峦之间、万绿丛中的黄帝祠宇,红墙黛瓦,飞檐斗拱,仿佛天宫秘境,美不胜收,给群山平添了神奇和灵性。
来到山巅,行至一亭,凭栏俯瞰,鼎湖峰近在眼前。据说,这座神奇的仙峰无路可攀登,只有药农才能架绳索飞渡峰顶采药。白居易曾在此留下诗句:“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此时,我们和鼎湖峰如此近距离地相望,多少也会沾染一些仙气吧。
再回到山脚下的祠宇,时值正午,秋阳明媚,蓝天上呈现出朵朵祥云。抬头仰望,鼎湖峰有如一根擎天柱直插云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3890
评论列表(24条)
逛了一回仙都,沾染了仙气,还不止一个,你看一排四仙女。
@四格格:谢谢格格首席点评!一排四个资深美女[偷笑][偷笑][偷笑]
仙气飘飘,不同凡响。
@霁月:沾点仙气,不虚此行。[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
”坐索道上步虚山顶。随着索道的缓缓上行,群峦以及覆盖其上的植被尽收眼底”美极了![微笑][微笑][微笑][微笑][微笑]
@风雨:谢谢风雨来访美评![花][花][花]
仙女仙气仙都仙境,美不胜收,祝贺祝贺!
@2272 张英辅:谢谢张老师!你总是那么捧场!
一峰突起,果然神奇
@名山有径:是的呢,人间仙境啊!
仙都,仙峰,仙女,美哉。
@地质之花:谢谢美评!仙都一游,沾了仙气。[大笑]
随您的美图文游鼎湖峰,感受仙气。多谢分享![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不变hong心(黃梅麟):谢谢黄老师美评!仙都,胜在美景和传说,有着丰富的人文。
仙境并非传说,崇山峻岭,寺庙壮观典故,随图文包揽游玩胜景。
@ch雪梅:谢谢雪梅!的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花][花][花]
拔地而起,直指苍穹,鼎湖峰卓尔不群的气度令人倾倒。[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情满乌江:谢谢乌江老师,您的评论更是画龙点睛。
仙女上仙都,仙都有仙气,凡人阅游记,也能沾仙气。赞!赞!赞!
@诚厚:谢谢诚厚老师的美评!凡间四女子,齐上仙都山,沾了点仙气,不美也成仙。[大笑]
相思老师笔下的仙都,充满仙境、仙山、仙气;你能愉悦的浏览真令人羡慕啊![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碧宇流云:谢谢流云老师美评!的确,疫情期间能短途出行一趟也算奢侈了。一年到头也难得。
欣赏了您的文章,真想到仙都去过几天神仙的日子。
@华章秋韵:那里景美,空气好,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