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汉字才经得起断句的考验,有趣,有味,能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也能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早些年看影印的毛泽东读廿四史,斑斑点点地就觉得十分好玩,加上毛体批注,心里象吃了蜜一样的快活,书就是应该这样读,有种典古的气息。文字横排以后,难得见这样的气象了。
前几天看止庵为扬之水《诗经别裁》所作跋,开首就诗啊诗经地忙活了半天,到底是学问家的排场,搞的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尤其是古籍,古人一古脑儿地把汉字码下来,你要看,就先慢慢地断吧。这实在是好玩的事情。说到它的难,鲁迅先生讲:“标点古文,确是一件小小的难事,往往无从下笔。”(《马上日记》)又说:“标点古文,不但使应试的学生为难,也往往害得有名的学者出丑。”(《题未定》)因而他也曾不厚道地讥讽过教授们标点的失误。
不过标点失误的发生,一方面与学养有关系,另一方面,施蛰存先生好象解释过说早期印刷时用塑料透明纸,不小心挪动一下也容易出现这种现象。然而学养有时也是靠不住的,汉字的魅力往往也使学养变得苍白。《老子》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不知戏弄了多少举人秀才,专家学者,目下也还争论不休。
文字到了现在,断句的问题似乎要少的多了,但也还有,试举一例,说某老干局长在文件上批到:请计财处按文件要求给老同志每月一次性生活补助三十元。过几天,有一位老同志拿文件到计财处说,我每月要两次呢。小姑娘一愣,等转过神,羞的脸也红了。呵呵,真是,——太有才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2321
评论列表(7条)
断句不仅读文章时要断准确,写文章时也要断准确。例如写诗、填词,不仅要使诗句、词句符合诗谱、词谱的字数、平仄、韵部的要求,还要使句子结构符合诗谱、词谱的断句要求。例如一个七言诗句,二二三式的句子,就不能写成二三二式的句子。
尤其是上下对仗的联句,必须做到上下词性相同,结构(断句)相同,平仄相对。出句仄声结尾,对句平声结尾。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上下皆为二二三句式,主谓宾结构+主谓结构。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分享精彩,问候学习,学习受益,受益多多![花][花][花][花][花]
拜读学习,受益匪浅。谢谢老师!以前听说过一个下雨天留客的笑话,因为没有标点符号, 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偷笑]
现在有标点符号,很多书读起来容易多了。以前的老书不会断句真读不下来。以前还有利用没有标点符号的特点,写一些遗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老员外,招了个养老女婿。没想到娶了小妾,老来得子,给儿子取名非。他留下遗嘱;一子非吾儿家产尽予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女婿一看;一子非吾儿,家产尽予女婿,外人不得干涉。非常高兴。等到非长大,告到县衙,女婿拿出遗书。没想到县官读;一子非,吾儿,家产尽予,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欣赏、学习老师好文章,断句、标点符号如不适宜时常会出现所要表达之意的反向的效果的。谢谢老师的精彩分享。[赞][赞][喝彩][喝彩]
一个古雅的开头,一个有趣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