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四年春节过後几天,我和弟弟、两个堂弟和一个堂妹,一行五人驾了一部堂弟在惠州工厂的客货车,向梅州进发,去寻找我们家族『丢失』了一百多年的故乡。
我们的高祖父(祖父的祖父),在一百多年前,离开了家乡到南洋邦加岛谋生,是什麽原因和怎麽去的,我问过长辈,他们也只知道是“避长毛”三个字,长毛指太平天国。太平天国从1851年起义到1864年天京(南京)失守,然后各处太平军还坚持战斗。其中江西丶广东和福建的大平军直到1866年才在嘉应州(梅州)被消灭,估计我们的高祖父是那段时间出洋的。
我们的高祖父在邦加有两个儿子,我们的曾祖父就是他的大儿子。当年高祖父在邦加有了一些积蓄的时候,派他的小儿子,也就是我们的太叔公回家乡买田地,嘱咐他在家乡开枝散叶。太叔公出发後一段时间,托人捎信给高祖父,原来他并没有回到家乡,他们乘的船被大风吹到邦加岛附近的勿里洞岛,他就在那里登陆,并在那里开枝散叶了。
高祖父希望儿子能回家乡的愿望,就这样成为泡影,於是他把家乡的地址叫他的孩子牢记住,嘱咐他们务必一代一代传下去,相信他是希望後代能不忘记家乡,有一天能有後人回去看看。地址传到我们这一代,我们发现那是满清时代的地址,和现在的名字大不相同了,就是:广东 · 嘉应州 · 罗衣堡 · 轩坑约 · 大坑塘。
嘉应州就是现在的梅州,我们到了梅州的梅县区,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罗衣堡在哪里?有个人说梅县以前有三十六堡,罗衣堡在哪里就不清楚了。後来我们买了一张梅县地图看,竟然找到一条线索,地图上标示着「罗衣塔」,我们都认为:塔名「罗衣」,应在「罗衣」地方,想必以前那地方便叫「罗衣堡」了!於是我们便驱车沿着206国道直往梅县南方驶去,不久在国道旁梅江边看到一座不算大的塔,我心想在地图上有标明的塔,怎麽会这样小呢?,又像年久失修的样子,不会是罗衣塔吧?不远处有个补车胎的路边铺,便停车问路,他们证实那就是罗衣塔,我们把写着「梅县罗衣堡轩坑约大坑塘」的纸条给他看,他说这里是梅南镇,以前是不是叫罗衣堡就不知道。至於轩坑约,可能後来分成轩内村丶轩中村和轩外村,我们就身在轩中村,轩中村有一个自然村就叫大坑塘!我们问他们大坑塘的人有没有姓黄的,他笑着说,这里人全部都姓黄!看来我们接近祖先离开而又挂念的故乡了,祖先出洋离开了一百多年後,现在,他的五位後裔终於就要找到他的故乡了!
在罗衣塔前合照
按补车胎人的指引,我们离开国道,过了梅江,转进小路,走了不远,下车再步行约两公里的泥土小路,过了一处小坡,前面豁然开朗,是一个小盆地,估计有几个足球场那麽大吧,中间是水田,靠山边有些房屋。我们走到最近的房屋看看,里面有一个中年大姐在烧饭,我们把来意向她说了,她连说这里就是大坑塘了,她问我们找谁?我们说已经一百多年了,不认识人了,我们是来看祖先以前的故乡的!
她得知我们还没吃午饭,就热情地叫我们先吃饭再说,我们见她农家没什麽东西,便取出一些人民币给她到供销店买些材料做菜,这时有一个中年农民到来,他热情地领我们到盆地另一边房屋密集处,那里有个不很大的祠堂,不过没有烧香了。他指在祠堂墙壁上刻着的名字叫我们看,那是很久以前管理『给田放水』任务值班的人的名字,有一个是黄阿X,与我们的高祖父同一个『阿』字辈的人,但是他不知道黄阿X的事,当然他不会知道很久以前的事情。我们问有没有族谱可查,回答也是令人失望的。他又告诉我们,当年祭祖时,大坑塘这里的人是到附近水车镇的祖公堂,和那里的黄姓人一起祭祖的,因为大坑塘的人,是从水车那边迁过来的。
其实这里没有我们认识或知道的人,是理所当然的。若有族谱记载着高祖父的名字,当然最好!现在只有看到刻在墙壁上,与高祖父同『字』辈的人名,也算有点安慰了!
於是我们在祠堂前和一些村民合照,然后回到刚才那位大姐的家吃饭,饭後,有些不舍地告别了我们家族『丢失』了一百多年的故乡,回梅州市区去了。
一路上,我们五个人都心情激荡,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完成了高祖父一百多年前的愿望!他当时挂记着家乡,叫他的小儿子回家乡,但失败了。他传下地址,应该是希望後代不忘记家乡,希望有後人能回去看他离别了的家乡吧。现在我们来到了,我们看到了!原来就在这美丽的梅江附近,在离罗衣塔不远的山谷里,便是我们的祖辈生活过的地方,便是我们的高祖父念念不忘的家乡啊!
这几十年来,每当填写籍贯或是谈到家乡的时候,我总是有些虚无飘渺的感觉。现在,我真的看到家乡了,我真的也有家乡了,虽然是那麽的陌生,却是那麽的实在!
祠堂前合影
和村民合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0849
评论列表(47条)
寻根很不容易,您应该到水车镇查一查有没有族谱。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家的族谱可查找到600年前。
@2272 张英辅:谢谢张英辅老师留评,您说得对,在水车镇或许有族谱可查。??????
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祖先原来生活过的地方,那就是根啊,了却了祖先留下的意愿,真的非常欣慰![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蓓蕾含香:谢谢王老师赏读赠玉支持,感谢!
不禁想起了我的母亲,她也是念念不忘家乡,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她的家乡去祭拜祖先?
@难诉相思:对,看过您写的《母亲的乡愁》。
老师为了完成祖辈的遗愿,历尽艰辛的寻找最早的家乡真是不容易。充分的体现了炎黄子孙爱国、爱家、寻根的深厚情感!东北的百姓基本家乡在山东等地都是国内啊,基本没有漂洋过海生存的经历了。向您和亲人致敬、学习!大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碧宇流云:感谢流云老师赏读赚玉,给予支持鼓励,非常感谢。我也听说过闯关东,其实都是为了找出路,和下南洋有共同原因。
每一支派的族人都有按班辈取名的习惯,寻找到了与你高祖同班辈的名字,就足以证明是你们这一支派的后人了。千里寻根,终于完满,既告慰了你的先人,也满足了你们寻根的愿望。
@四格格:多谢四格格老师赏读赠玉鼓励,非常感谢!
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美,歌颂家乡,赞美家乡![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多谢风雨老师赏读,并留评支持!非常感激!
考证历史,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2004年距太平天国130年,当年高祖能独生出洋,起码在二十岁上下,如此算来现在当有150岁。百年五代人,现在的这个阿字与老辈阿字根本不是一回事。
寻根也不是你们这样走马观花的玩法。果真有心,应该这样:先到县城住下来,拜访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他们对老地名了如指掌。然后有目标性拜访当地村干部,或现在的黄氏官员,请他们召集一班八十岁以上的黄氏长老开个座谈会吃个饭,请他们谈点回忆、提供一点族谱线索。走好这几步,收获会大不一样的。
找到祖宗地,还应焚香烧纸跪拜,呼一声:高祖爷爷,您的子孙回来了!
@晓舟同志:晓舟老师说得很对!类似的计划当时交给在惠州住的堂弟去做,但他像是没认真去做,后来他说找到管有族谱的人。只能等我们能自由进出深圳关卡后去看一看了。晓舟老师指导详细的方法,会传给我的堂弟,叫他去做,谢谢晓舟老师。
@不变hong心(黃梅麟):错,交给别人做几乎没用。一是只有宗族观念非常强的才能认真当回事。二是有时间投入和资金投入在里面的,岂是谁都实心愿意?三是考证者自身也要有点学识水平。把150年前的字辈与50年前的字辈等同起来,好像根本没过脑子。
@晓舟同志:晓舟老师说的对,寻根是要对宗族观念强的人才行,对我们来说,那人是我的堂弟。他和曾祖父、祖父、父亲那一辈人一样在邦加岛出生长大,听了许多有关祖辈的故事。而我因父亲迁到万隆而在万隆出世,几乎没接触到邦加的长辈,最初写籍贯梅县时,甚至不知梅县在地图那个地方。我所知道祖辈的事,也是来到香港后,这位堂弟给我讲的。那年到梅州找故乡,也是他叫我和弟弟到惠州再和他们一起去的。回程我们都认为要找县政府才能准确知道,他当时说他有空会去。后来他也再去过那里,并带几个年青人到他惠州的工厂工作。我追问去了县政府吗?他说我们的老地址有罗衣堡,而现在的大坑塘就在罗衣塔附近,他有信心这大坑塘就是高祖说的那个大坑塘。除非我们需要办什么法律文件证明,才要找政府,否则他已心中确认和接受这就是故乡。他这么说我也觉得最主要心安,就没再追问他了。至於“阿”字辈的事,当时当地农民说那些名字是解放前刻的,所以他们都不认识了。我们曾讨论过,解放前什么时候,就估计是三四十年代,这些名字是户主,估计三十岁左右,他们出生应在一九00至一九一0年代。我们估计高祖是一八六0年代出洋,他出生可能是一八四0年代。他和一九00年代的人,约是祖父和孙子的辈分,但因为辈分会出现年代差异,如我的同学是福建福清人,他们的辈分排列是敦家辈、民字辈、秉字辈。我的同学中有敦家辈和秉字辈同班同龄,他们同乡人,按辈分是祖父和孙子辈,但却同龄。所以当时我们接受这“阿”字辈有这种可能性。
非常感谢晓舟老师热诚为我们提出建议,我会和他们讲,我自己是奔八的人了,捡较轻松的事做一做,消磨时间罢了。
@晓舟同志:我在网上已经询到祖先,再往上就不知道了。除非是皇帝后人,一般百姓很难理清。
谢谢张老师留评,您说得对,在水车镇或许有族谱可查。??????
无论如何,总算有收获,以慰![赞][花][花][花]
@柳絮晗烟:是的,我的堂弟很确定是找到故乡。他说他心已安,我想我也心安了。?????????
老师为了完成祖辈的意愿,寻根之路真不易,终于找到祖先的家乡,知道自己的根,欣慰![赞][赞][赞][花][花][花]
@阿凯:多谢阿凯老师留评支持!??????
兄弟姊妹一起踏上寻根之旅,圆满高祖父的心愿,是了却乡愁,让生命有根的幸福之行。文图辉映,灵动抒写,情深意浓,沁人心脾。
@锦瑟黎燕:黎燕老师说得好,那次寻故乡之旅,我们是很开心的,至少去看了祖先曾生活的地方。谢谢您的支持!!
故乡,寻根。实则不易,意义非凡。跟随寻访,感同身受。
@ch雪梅:谢谢雪梅支持!
现在动不动改地名习惯非常不好,让后人找不到祖先所在地。人为什么要出走,和社会动荡不安有关。祝好大哥了。你的文章是历史见证。祝好[微笑][微笑][微笑]
@杨自记:多谢杨兄弟留评支持,非常感谢!??????
@不变hong心(黃梅麟):谢谢大哥。我媳妇父亲祖先在福建,他临走时还惦念呢⚾️ 他姓饶。
完成先人的心愿
@名山有径:谢谢光临支持!??????
故乡可能不繁华,甚至可能会贫穷,但故乡一定不能丢。即使丢失了,即使一百多年后,也得把它找回来。
@四格格:说得对,终于知道祖先当年生息地,也是开心的事!谢谢四格格留评鼓励!
找到故乡的感觉真好,你们的努力令人感动!
@邯郸常跃进:多谢常老师赏读留评鼓励!谢谢!
寻根,就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人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再读,依然震撼。
@黃東濤(東瑞):感谢兄赏读留评,给了我鼓励!??????
晚上好
@名山有径:谢谢来访!
寻根问祖之路不容易,但最后能有收获还是很欣慰的。
@豫莲芳草:师老师说得对!多谢您赏读留评鼓励!??????
如此寻根,也是一次爱国爱故乡爱家族的,颇有意义的美好之行,令人深度共鸣。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再光临留玉,非常感激!?????????
寻根问祖历经艰难,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值得记忆,留给后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赞][赞][赞][花][花][花]
@悠扬琴声68:谢谢王老师赏读留评,非常感激!?????????
梅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人想一去再去的地方,如今还知道它是黄老师的家乡,更让人又生出许多好感,只是我这人对地方名字总是记不住,也老是不认识路,虽然我对景物拍过不忘,却老忘了那里的路。若有机会,去找找黄老师的家乡看看
@似水若烟:我的家鄉倒不是風景區,要進裡面的路,還不好走。多謝您有心!你們常去梅縣、蕉嶺等風景區,拍的照片非常美麗![赞][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