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打蔸啊子的盛老
记得那会儿还是我没有退休的时候,因为同事之间有很多的人情事故交往,不定时的要到各处去参加一些红白喜事,大多数时候是去还人情,当然也有攒人情的。
有一年秋季,到涨水坪去吃一个老师父亲七十华诞的寿酒。伙计班子数十人同车而行,到了地点,下车后,一行人进门给东家送了恭贺,喝了茶,并在账房处报到记了账,出来一问,离开席还有段时间,于是,大伙儿各自找地方娱乐去了,有的打纸牌、有的搓麻将,还有的就凑一块拉瓜闲话。我无事,便走出大门,在屋外转起来,先到田边小路上散步,看看山色,看看古树,看看田里的秋景,后来突然记起有一个同年参军的战友,就住在这涨水坪里,去打听了一下,有人告诉我,就在上面不远处,不要走好一会儿就到了。
回来后,我只记得我当初随口来了一首《访友不遇》的打油诗:
枫林彤彤如火焰,山路弯过瓦屋檐。
柴门微掩无铁锁,懒犬卧伏侧门前。
驻足凝望深院处,但见修竹不见烟。
农家秋来无闲月,远山深处有肥田。
一晃,几年过去,其间也没去过那个地方。若是没有车,要去涨水坪,并还步行一段路去拜访老战友,估计我的确没那个能耐了。
后来,我退休了,他大我两岁,应该早我两年退休。
如今都是七十老几的人了。人过了七十,常常都被别人称为“某老”。我这个战友姓盛,我称盛战友为盛老,自然,他也就称我为周老。
当年,我们一同入伍(1965年8月),都在广州军区第四十二军一二六师,他在炮团,我在师直卫生科。他是个很有作为,很有出息的人,在炮团里,几下子的功夫,就被领导看好,五年后提了干;我在卫生科,这里尽是些小有文化的人,军医院校和护士学校毕业的人不在少数,像我们这些中学生学历的人在师直机关,努力工作顶起天,也只能混成个超期服役的的老兵,就相当现在部队里的士官,官不官,兵不兵的,一干好多年就那样。后来,我退伍了,战友老盛在部队又干了十多年,在营级位子上转业,回到县里,安置在公安战线工作了几十年。退休下来后,在农村老家涨水坪一个风水宝地修了一处宅院,开始经营他的退休生活了。
那天,盛老上街来,路上碰到,我问他最近在忙些啥。他说:“打蔸啊子。”
“打蔸啊子”,是方言(蔸啊子的“啊”,是本地土话中两字中间的附带拖音,如“猪仔”叫“猪啊子”“乌鸦”叫“老啊子”,“啊”相当于北方儿化音的“儿”,但不必刻意把它读成重音,只是轻音而已)。“打蔸啊子”,就是挖树蔸,也可以叫“挖蔸儿子”。把山上或树林子里略微带点艺术造型的树蔸挖起来,扛回家,栽在自家房子周围,先让它成活,然后剪枝造型,再移栽到特制的水泥浇铸的花盆里去,于是,树蔸盆景就成形,若再作点铁丝造型固定,或者嫁接造型用的枝条,那就臻于完美了。
盛老也曾经很热情地邀请我去观赏他家里栽培的“蔸啊子”,但当时我因腿子有“恙”,很想去,但没去成。
几年前,我受命要去蒿坪李家湾访一处抗日战争时从武汉撤迁到五峰来的省立中学旧址,为县里建立这所中学的文史档案画这所中学的校貌摹拟图,我乘着别人的车,拐弯顺便去造访盛老的居所,但是,盛老不在家,我仍然没见到主人,可能是去山上打蔸啊子去了,也可能是他那时到远处的子女家去了,当时没有见着面,还是蛮遗憾的。
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想必,他家打的“蔸啊子”应该更成规模,并且更有看头了的。
因为我们每次相遇,他都特意介绍他家的“蔸啊子”多,并且都修理、培育得很有看相。他还说有好多老战友都曾经去他家鉴赏了他的树艺盆景,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大加了赞扬。说我没去是一个蛮大的遗憾。尽管我是去过他家两次的,都是阴差阳错,没见着面。因为主人不在家,我也是不好去观赏他的蔸啊子园地的。
路上相遇时的闲聊,都在好的兴致之中,所以,我不好说多次去拜访过,而遇不到主人的话,免得拂了老战友的情面。
没有亲自目睹那“蔸啊子”园地的大观景象,一是他忙,我也忙,他有他的事,我有我事;二是天不照应,机会不好,都是顺便去看看,而不是专乘,没有邀约,所以不遇;三是我的腿子有恙,出门作客,也是会给人带来麻烦的,也就不那么主动。
关于树艺盆景,我在别处是见过的。我们这镇里,有几家专门侍弄树艺盆景的,都颇具规模,那些整形成熟的东西也着实有些看头。并且,有人还真搞出点名堂来了,标价几万元一盆,还真有人掏票子买下来,用货车拖回家去。
我问盛老:“你的蔸啊子,有那么多,并且都整成艺术品了,不会是‘仅供观赏’吧!难道没有想让它变成‘经济效益’?”
盛老呵呵一笑,说:“我打蔸啊子,纯属于打发时间,消遣自己的那点雅兴。人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身体不能退休,不能闲着,打蔸啊子是一种劳动,是一种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收获点精神财富。这就好比你们有文化的人,灵感来了,写点文章,文章写多了,有了一定的量就出一本书,那既是一种儒雅的消遣,也是一种精神生产,是能收获精神财富的。”
确实也是,人一旦有了一把年纪,而且还有一个不算俗气的嗜好,有这个嗜好,却又不图名望和钱财利益,只图个打发时光,于己开心,于人娱乐,这是很难得的。
在现今改革开放的年头,政府鼓励人们去挣钱,一般情况下,只要稍有点经济头脑,也稍有点小伎俩,小手段的人,都去挣大钱了,这也没错,合符形势。
但不为挣钱,为的是消遣,甚至为的是达到较高艺术层次的消遣,就不是一般世俗之人所能做到的,盛老却做到了,我很敬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0234
评论列表(7条)
这是一种有益健康陶冶情操的雅兴啊!
@难诉相思:谢谢访读与雅评,弄根艺盆景,也要耐得住孤独。
一般人都是随波逐流,像盛老这样超凡脱俗的还真不多。
@四格格:谢谢老师的雅评,家住山乡,弄树根艺术,也是一种养老的修行。
退休后要有点事情做,太闲了身体容易出问题。佩服盛老的好兴致,盆景不好侍弄的。[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蓓蕾含香:谢谢老师的访读与雅评,祝老师“国庆长假“快乐。
打蔸啊子,有意思啊,退休就要自己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