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我曾前往东三马路“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也称: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异地重建工程工地参观考察,当时刚建成的讲堂以崭新的风貌呈现在我的眼前。“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仅存的两座讲堂,一层平房,平面呈“一”字相连,坐北朝南,中间共用一面山墙,东讲堂面阔三间,西讲堂面阔五间,各进深三间,结构形式均为砖木混合承重。整个建筑以青砖砌墙,小青瓦盖顶,飞檐翘角、拱形窗户、红色门柱,门窗皆为木制,属砖木结构的歇山房。房前正中有七级花岗石台阶,面阔8间,房内青砖铺地,前有12根木柱支撑。总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位于郑州市管城区乾元街与三益街交叉口,其前身是“湖北会馆”。1915年,在郑州做生意的湖北同乡同行商人捐资在南川街(后改为乔家门)路东的一条街上建立起湖北会馆,并把这条街称为“三益街”。后来商会成立取代了湖北会馆,1920年初湖北会馆改为铁路扶轮小学。1920年北洋交通部设职工教育司,要创办职工学校,郑州即是其中之一。1921年1月,在原会馆后院的议事厅,建立郑州铁路职工学校,全称为“京汉铁路郑州铁路职工学校”,又称铁路工人夜校(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新中国成立后,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改为“三益街小学”。
上世纪初,京汉、陇海铁路交会于此,造就了郑州在全国“中”的地理坐标和“十字路口”的独特优势。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点燃革命火种,李大钊注重与铁路工人群众打成一片,更看中河南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曾多次来郑州视察和指导工人运动。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教员、代校长赵子健是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创建人之一,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李大钊曾两次到铁路工人夜校讲学,留下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唤醒劳苦大众团结起来,为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而斗争的足迹。
1921年3月,李大钊同志亲赴郑州开展革命工作。在赵子健陪同下到夜校向工人介绍了俄国工人解放的情况,宣传马克思主义,鼓励工人学技术,学革命道理。他说:“你们要好好学文化,学技术,你们工人可不矮啊!工人能够得上天那么高啊!”工人们很不理解,觉得总被有钱人瞧不起,李大钊瞧出了大家的心思,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工”字,紧接着又在“工”字下面添了一个“人”字,然后回转身,笑问大家:“这两个字合起来,成了一个什么字?”“天!”工人们齐声回答。“工人不是和天一样大吗?”这个解释引得工人们大笑起来,李大钊接着说:“工人和天是两回事,合在一起就是“天”,只是说明工人的力量是很大的,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李大钊诠释“工人天”的话语既形象又幽默,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李大钊的郑州之行,为之后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奠定了思想基础,进而揭开了河南工人运动的序幕。河南第一个党小组的负责人游天祥和在河南建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刘天章,皆由李大钊介绍入党。建党初期,陈独秀向共产国际汇报,郑州已有8名共产党员。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向工人和群众传播革命精神和宗旨的主要摇篮,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最早组织工人斗争、启发工人觉悟的革命活动场所,是“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在河南播下革命火种的起点”。
1987年3月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将“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列入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6月,在郑州二七纪念馆举行了“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移交现场会。“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从2004年6月3日起,正式交给郑州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局)管理,由郑州二七纪念馆管理。
“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拆迁前的原院落仅存两座讲堂。2003年7月2日,“河南报业网”曾以《李大钊郑州讲学遗址无人管理几成“公厕”》为题报道:“在李大钊讲学遗址这座像仓库一样的大房子前,记者看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在1987年3月1日立起的‘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房屋外观保存完好,遗址是一处长20米、宽10米左右全部打通的宽敞大房子,尖尖的房顶,从两侧还能看到当时特有的拱形窗户。”
据“河南报业网”报道,“这里过去一直被三益街小学当做教学楼使用,学校把工人夜校旧址租给附近经营服装的一些商户做仓库。前一段时间由于拆迁改造,小学已经迁移出去,现在成了无人管理的老房子,也成了夜晚流浪汉栖身的场所。”
“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年久失修,现状堪忧。东西讲堂室内外地面的铺砖全是现代机砖,散水佚失。柱子、梁架、拉筋、钢夹板等油漆全部起皮、脱落,表面锈蚀。西讲堂大梁北端糟朽,明间东缝大梁开裂通缝宽檐全部糟朽。纱门、纱窗和下槛全部遗失,木门油漆起皮,木门部分构件变形,墙根砖酥碱严重,亟需维修。
由于“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是单体建筑,展示利用空间较小,加上位于郑州市二七商圈内,四周商铺林立,通道不畅,周边环境吵杂,且周围服装市场极易引发火灾,对文物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原有街区、学校风貌和历史环境早已荡然无存,原地维修无法发挥红色文化革命遗址的自身价值。
2009年国家文物局对《关于批报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搬迁保护设计方案的请示》进行批复,同意旧址的搬迁工程项目。2013年7月,配合天荣服装城升级改造项目启动而拆除“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 2016年初,在乾元街与东三马路交口东北角,“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以东不足二百米处,易地重建“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严格遵照文物保护要求,按照层面—椽子—层架—柱子—墙体—基础的顺序进行拆除施工,同步做好构件的编号、登记、照相、质量鉴定和存放保护工作,确保复建时恢复文物建筑的原貌。整个过程尽可能避免了过度拆解,尽量保存原有建筑材料,不改变原有形制,最大限度减小对文物价值的损害。
2018年7月,“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主建筑讲堂,依照原貌异地重建正式竣工,并顺利通过河南省文物局的验收。
2022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当天,我又来到东三马路“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项目工地,拜谒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讲学旧址,却不料被高墙拒之门外,失望之余抬眼望见露出墙头的讲堂屋顶,踮脚可见房檐下横木上的红漆已经褪色起皮脱落,尽显旧态。
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将“三益街工人夜校旧址”迁出服装市场,异地重建并划定保护区,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为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展示提供良好的环境。然而,将旧址迁至乾元街与东三马路丁字口东北角后,却并未从服装市场商业圈突围出来。目前,旧址处于封闭状态,内部可能正在进行陈列展示装修及环境配套等一系列扫尾工程。何时开放,不得而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20055
评论列表(8条)
分享精彩,学习历史,长知识![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风雨:嗨,您好!谢谢欣赏!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异地重建换新址,旧址不存何为旧址?莫名其妙。
@晓舟同志:嗨,您好!当下处于劣势地位的文化,往往难抵雄厚资本的力量,文化自信何存?说白了,将旧址拆除。就是为了给服装城升级改造项目工程腾地让路。所谓“异地重建”,是个无奈之举。其初衷是要迁出服装市场,换个清静的好环境。可是,新址离原地并不远,仍旧处于服装商业圈之内,每天从早到晚服装批发川流不息,物流交通车水马龙。迁建的意义何在呢?[翻白眼]
这种情况应该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保护文物,牢记历史,义不容辞。[赞][赞][赞]
@蓓蕾含香:嗨,您好!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
欣赏老师新作,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碧宇流云:嗨,您好!谢谢欣赏!以史为鉴,继往开来。[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