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旧刊,《美文》十二期上有余秋雨的文章,也有董桥的文章,前者以观点胜,后者以文采胜。都是养气者说。还有舒非的文章。
董桥年少时在南洋拜识王念青,先生送他小开本的蓝姆《伊利亚随笔》,说:“别急,闲时慢慢读,慢慢学,图的只是心中供养一点清气。”原来“气”也是能蕴在文章里,慢慢读就能供养于胸的。魏文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就是有名的文气论的滥觞了。不可力强而致,是需要滴水穿石的工夫的,这工夫就在于“引气”,“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慢慢读呵,气就会“引”在自己身上的,等自己的文字真真地有了“气”,别人也会“不可力强而致”的。这样,余秋雨就是余秋雨,董桥就是董桥了,当然舒非还是舒非。
舒非说她第一次责编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时候,就让她相当神往了,使她看到了未见过的美妙的天空。我读到这里,起身从书架上搬来收藏的傅雷的集子,翻来翻去睡不着了。傅译丹纳《艺术哲学》我一九九八年买的,正好看了一半却丢下了,前旧后新,书平放着也能看出纸张上的印痕,后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吴甲丰作的跋。过了一个月,我又购回一册三联的单行本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还是吴甲丰作的跋,仅仅因为它有插图。读傅雷能养文字严谨的气,做人刚正的气,只可惜我读了一点。有人找傅雷译别的作品,傅雷说自己的文字和气质都不近,那个作品杨绛杨苾姊妹来译更为合适。他知道自己缺少的,这个世界自知的人不多;他还知道自己文字的“气”,知道自己文字的“气”的人就更不多了。
“气”是中国人生活中不能离开的概念,不只文气。文怀沙说自己编了一部最小的书,《文子三十三字箴言》,正文仅三字,“正清和”,注解三十字,即:“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国学大师的尚气之说是有道理的。
气,风气,神气,骨气,力气,气韵,气势,气象,气派,气气不绝,气脉相传,我们都在养气。慢慢读呵,元气淋漓,真宰上诉,我们总有我们的天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8438
评论列表(5条)
天地正气,气脉相传。
[赞] 有些书,今生读过和没读过,不一样!供养清气,多读多看。
我喜欢看余秋雨先生的文字。
一身正气,令人敬佩![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严重点赞楼上观点 [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