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那一罐骨灰,犹如与阔别三十余年的父亲拥抱,他一点都不拍。
在海关,骨灰与装着它、保护它的公文包一起过黑箱检查时,他早就做好思想准备会被截住,因此,还没等出入境处的海关人员喊他,他就先乖乖地将公文包提起,走到海关跟前的长枱上,从公文包内取出卫生署开具的准许证递过去。那人看也不看骨灰罐一眼,只是将文件细读了很久很久。终于放行。怕甚么怕!又不是毒品、违禁品或其他甚么东西呀。他在心中默默地想。
前天,将父亲的骨灰从庙里领出来,他就为怎样放置它而伤透脑筋。骨灰,酒店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不准带入,但他们很忌讳。他也不愿想那么多了,骨灰装在公文包里,进酒店的时候,照样将它放在检查枱,警卫提了提,好沉,但也不问是甚么,一样放行。在酒店房间,朋友说,今晚它将与你过夜喔,问他怕不怕,奇怪,怕甚么呢?正如中国人每家每户都要祭拜祖宗一样,骨灰与遗像没有甚么不同呀。那么,上飞机时,好不好装进皮箱拿去托运呢?朋友说,不迷信的话,其实也没甚么,只是,将「父亲」(准确地说,是「父亲的骨灰」)装在皮箱里,主要是担心不担心父亲受委屈而已。如果没有这种担心也就不要紧。但他反复想了很多,万一装在准备托运的大皮箱里,托运被发现,又要开箱取出来,岂不是很麻烦吗。最后,他决定将骨灰随身带。无论如何,这才是上上策。「骨灰要亲自捧在胸怀里。」—这是中国千余年来孝子贤孙的传统名言。
终于进入机舱了。
按照以前的惯例,他都是把公文包放在脚下,因为他乘飞机时通常都会把一两本书放在公文包内,方便旅游途中取来看。一想到如今带着父亲,他认为让他委屈在地上那是太大的不敬了,于是,他一反常态地捧住,双手将骨灰高举过头,推进上面的行李舱。伸头看一看左右没有甚么可能会压坏它的重磅行李,他才放心坐了下来,松了一口气。
飞机在转身,准备起飞。
想一想父母大半辈子聚少离多,不禁黯然神伤。那时候他还小,不知道生活的艰辛。父亲从家乡金门出洋到南洋后,娶了母亲,就只身当海员行船去了。很久才回来一次,又匆匆走了。后来。他们举家搬迁到大城市,父亲到外岛采购椰干,用船载到大城市卖。依然两三个月才回来一次。儿女们一个一个接着到香港读书去了,留下孤苦伶仃的母亲一个人在家。父亲辛苦了大半辈子,突然逝世,母亲坚强地处理了他的后事,还处理了他生前还没处理完的生意上的事。当时由于儿女读书请假和办手续不便,没办法回南洋奔丧,母亲由亲戚帮忙,将父亲安葬在南洋,一个人投奔安家在香港的儿女去了。
飞机的轮离地,向天空冲刺。声音轰然。
与父亲的安息地一别就是三十几年。母亲比父亲多活了三十几年。父亲安息在南洋的土地上,也寂寞地躺了三十几年。儿女们只要飞来南洋,都会到父亲的墓园向父亲烧香祭拜。母亲晚年生病时,预感到来日无多,交代他们,希望儿女到南洋,雇人将父亲的棺材挖起,遗骨运到火葬场,焚化成灰。然后将骨灰运回香港,和她的灵位及骨灰放在一起。当时,他和兄弟姐妹商量的结果,是仍活着的母亲与去世了那么久了的父亲,虽然遥居两地,但几十年来儿女生活工作身体都相安无事,说明父亲的风水还不错啊,就不要搬回来了。维持现状,不是很好吗?母亲也不固执,也同意了。
空中小姐送来擦手的热毛巾。他擦了擦,继续闭目假寐。
眼中不知怎的,出现了母亲临终前的情景:约有二十几个儿女、孙子围绕在母亲病床的四周围。母亲去得十分安详。他们每一个人都给了母亲最后的拥抱。想想父亲,离世时居然无任何子女在一侧,那是太寂寞和冷清了。一直到母亲去世前一天,她又提到了父亲的墓,说是年代久远,墓碑上的刻字红漆已剥落不能辨认,要修一修了。乘着母亲离世百日后的一次集体祭拜,子女们商量后决定将父亲的骨灰取回来,和母亲的摆在一起。父亲和母亲生前长期不在一起,就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团圆吧。
开始送飞机餐了。
他吃过,要了一杯咖啡,看了一会报纸。随意漫上来,闭眼,又看到了挖棺那一天,午夜四时许,他们就来到了墓地。协助挖土的四个工人也很早就来到。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遗骨不能见光,故要赶在太阳升上来前完成挖棺程序。没想到一切都很顺利。连火化时间算在一起,未到上午九时,已完成了必要的礼仪和程序。父亲的骨灰装在罐子里,由他捧着……
飞机终于着陆了。
父亲终于回家了。
几天以后,他们兄弟姐妹来到父母的灵位献花祭拜,在焚烧的香烟的缭绕中,他们打开一个小窟窿,看到了长期别离的父亲和母亲的两罐骨灰并列而摆,感到一阵阵欣慰,一个个流下了温热的泪水。
(后记:9月,想起了母亲十几年前,即在2008年的逝世,正好在9月;母亲去世前几年,殷殷交代我们兄弟姐妹要将父亲的骨灰从海外捧回香港,本文记叙的几乎就是那一次我们万里捧回父亲骨灰的过程,只是用了第三人称的小小说形式——作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8285
评论列表(36条)
这是以兄的亲身经历为素材的小小说!所以写得真实感人!你们完成了母亲的遗愿,非常孝顺啊!
@不变hong心(黃梅麟):谢谢梅麟兄,小说末尾有说明,比较真实。
孝子,大孝子。感动。
@2272 张英辅:谢谢张老师,死者为大,依照传统,慎终追远。
看了很难过,不知如何安慰,愿您坚强
飞机在转身,准备起飞。
飞机的轮离地,向天空冲刺。声音轰然。航拍清晰!
@风雨:谢谢风雨老师来访和留言。
让父母的骨灰合葬在一起,也是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彼此相伴了,这是儿女们的孝心啊![爱心][爱心][爱心]
@飞花如雪:慎终追远,乃是子女的应有之义,谢谢刘老师来访和下评语。
令人窒息而又心痛的回家之路。
@霁月:慎终追远,应有之义,谢谢小月。
父亲的回家路,经历曲折。你们的孝心,感动了上天,父母终于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团圆。这是最好的结局。
@难诉相思:谢谢蒋医生,那一次我们兄弟姐妹,来回飞越大海蓝天,只为了请飘泊太久的父亲回家,令人难忘啊。
这是母亲的遗愿,应该也是父亲的愿望。中国人有落土归根的习俗,老一辈尤其,虽在南洋奋斗了一生,但中国才是他们想要归来的根。语言朴素,情感真挚。
@四格格:谢谢四格格老师,所谓落叶归根,还有一句慎终追远,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早期落番的华人前辈,走了一条不归路,充满了艰辛和血泪。
不远万里,接父亲回家,孝心可鉴,文章感人。
@华章秋韵:谢谢秋韵老师的阅读和评语,给了我鼓励。
真是,感人。
@炫风之影:谢谢老师。
感人的一幕,东瑞老师的文笔了得。脉络清晰叙述深情。
@ch雪梅:谢谢雪梅老师的赞美鼓励。
遗骨不轻,孝行可嘉!沉沉的心路,关于生死。[赞][花][花][花]
@柳絮晗烟:谢谢晗烟老师的深度评论,鼓励东瑞。
七律·向归故英灵致敬——读东瑞小小说《回家》
跃起南洋渡彩云,奉安驭鹤护英魂。
落番历尽千般苦,圆梦终遂万里欣。
千岛椰林非故土,海峡甲政有宗门。
归根叶落慰遗愿,孝子贤孙泪涔涔。[大哭][大哭][大哭]
@雷泽风:谢谢雷老师赋诗作词,浓缩高评东瑞小文,慎终追远,那一次我们兄弟姐妹跨山越海处理父亲的骨灰,过程一辈子难忘。
@黃東濤(東瑞):是的,这样的大事足以载入黄氏家族的史册,使子子孙孙无相忘也!记得当年孙中山灵柩自北京迁往南京中山陵途径泰安,泰山南麓就树了一尊“总理奉安纪念碑”。至今犹在,凡去登泰山者,莫不记起这桩盛事。
感人的小说形式的真实故事。让父母在另一个世界团聚,是子女的孝心。到了香港,也算叶落归根。
@诚厚:谢谢诚厚老师的精彩评语,是的,中国人讲求慎终追远。
厚重的文字,沉重的心情,叙述着一段不同凡响的“回家”之路,满满的孝心,动人心魄。九泉之下的父亲结束了海外孤魂的飘荡,回到了亲人身边,与母亲合葬。这是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报答。[喝彩][喝彩][喝彩][赞][赞][赞][花][花][花]
@悠扬琴声68:谢谢王老师的精彩评价和详细分析,那一次飞越高山大海,捧骨灰回港的经历令人非常难忘!
為生活奔波,父生前不能在一起生活,去世后,过了这么多年,孝顺的儿女,终于将他们们的骨灰一齐安葬在香港,吏方便拜祭,这就是中国人的一种孝道。[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阿凯:谢谢阿凯兄的解读,这应该算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传统吧。
孩子历尽艰辛、千里迢迢地送父亲的骨灰,只为了一个原因:父亲和母亲生前长期不在一起,就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团圆吧。“
由于是切身经验,那爱,是从内心深处源源地流出来的,读来分外感人。
@尤今:谢谢尤今的阅读、评语的分析,是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因此也就很难忘。
古风·父亲回家
父亲南洋终回家,孝儿一路智慧呀。
同心父母要合葬,大爱舍己难忘啊。
为养儿女少相聚,夫妻承受太多啦。
今朝已回香港地,团圆泪流欣慰吧。
—–赏读博文拙笔
欣赏‘学习’老师新作,感动父母的艰辛,父亲的伟大付出、儿女的优秀,最后父亲终于回家与妻子天堂团圆。令人心酸、流泪的父母艰辛的人生啊!大赞!
魂归故里!遗愿成真!孝心!感动![爱心][花]
感人至深。孝心可鉴。天情护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