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莲是建伟的堂嫂,是我在马石桥最投缘的人。
初见桃莲是我和建伟结婚的时候。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建伟把我带到马石桥去见他那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我们第一天上午出发,坐火车、坐船,在排岭夜宿,第二天又坐船,走十多里山路,进村的时候天色已晚。跨进奶奶家的大门,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是黑压压的一堆人,大约有二十多个。
建伟告诉我,这些都是本家的叔伯、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媳妇和孩子。大家是在等着瞧我这个新媳妇呢。看到我们进来,老老少少围着我看了半天,嘴里说着我完全听不懂的话。老奶奶颤微微地起身,用她那骨瘦如柴的手紧紧拉着我,爱怜地抚摸着我。我心里感到一阵温暖。在老奶奶面前,我有了回家的感觉。
这时,她从人群中走了过来,是个粉面含羞的年轻女子。若不是看到她怀里抱着的婴儿和身边跟着的幼儿,我真不敢相信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更不敢相信在这偏远的山乡还有如此标致的美人。旁人介绍说,这是堂嫂,叫桃莲。她把身边那个叫鲲鲲的满脸羞怯的男孩推到我跟前,让他喊我“妈妈”。我感到自己的脸一阵发烧。后来我才知道,这里的称呼很奇特,称自己的妈妈叫“妈”,称婶婶为“妈妈”,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称呼我根本就记不住。我对“妈妈”这个称呼渐渐地习以为常起来,并引以为豪,因为我的堂侄子太多了。这个村子很大,基本上都姓王,村子里的小孩规矩很重,看到我远远地就喊“妈妈”。
桃莲是个很不简单的女子,她是个高中毕业生。在那个年代的偏远山乡,一个女孩子能读到这个份上是很了不起的。加上她的美貌,嫁到这个村子的确引起不少轰动。他的男人,也就是建伟的堂兄,叫阿昌,才是个初中生,大她几岁,长得虎背熊腰,和桃莲的纤细苗条形成鲜明的对照。堂兄挺疼堂嫂的。由于小两口的勤劳和精打细算,小日子过得尽管不算宽裕,却也还算有滋有味、和和美美。堂兄成了村子里小伙子羡慕的对象。
奶奶家门前有条清澈的小溪。每天清晨,我被哗哗的流水声、嘎嘎的鸭叫声唤醒。山乡的冬天是寒冷的,可我却喜欢像那里的姑娘媳妇一样,拎着一篮衣服,到溪埠头漂洗。棒槌的敲打声,女人们欢快的笑声,伴随着潺潺的水声,传得很远很远。而这当中,最清脆、最美的笑声是桃莲的。我知道,惟有在这时候,为生活的担忧会暂时离开她们。我常常回忆起村子里青石铺就的湿漉漉的小巷,路两旁年岁久远、墙面斑驳的古居,和每家每户黑洞洞、阴森森的堂前。这一切因了桃莲的存在而不再显得沉闷。
在马石桥的三天,我对桃莲产生了强烈的好感,觉得跟她很谈得来。尽管她是堂嫂,但论年龄比我大不了多少。村子里的妯娌为数众多,只有她成了我的朋友。
再见到桃莲已是七年以后。也是冬天,我刚刚为寒寒过完六周岁生日。老家打电话来说奶奶病了。建伟工作很忙,一时走不开,我独自带着寒寒去看望她老人家。那天大雪纷飞,老家来人到排岭接我们。船到姜家,上岸后一行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旷野靠着昏暗的手电筒灯光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进。老家的人不敢叫寒寒下地走路,怕有个闪失无法向老祖宗交代,因此轮换着背他。到家已近半夜。奶奶看到活蹦乱跳的曾孙,病已去了大半。要知道寒寒是这一脉的第三代单传啊!
第二天一早,桃莲家的两兄弟来看寒寒。大的还有些印象,小的变化太大,我已经认不出。因为上一次他还在襁褓中,而现在已是小学生了。在这些乡村孩子面前,寒寒俨然是见过大世面的,不一会就开始卖弄自己的一些小把戏。看着兴高采烈的孩子们,奶奶叹了口气,说,桃莲太苦命,几个月前丈夫在挖石头的时候被坍塌的石块轧死了,丢下了孤儿寡母。这个消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和老家的联系这几年少了许多。怎能相信,那么一个强壮的生命就在一瞬间消失了。我不禁为桃莲担忧起来。我问奶奶,桃莲怎么不和孩子们一起过来?奶奶不以为然地说,寡妇一大早到别人家里不吉利,犯冲。我感到心里隐隐作痛。我把两个孩子揽到身边,小的叫“鹏鹏”,和我有一种独特的亲情,紧紧地依偎着我。
鹏鹏比寒寒大一岁多,个子却没有寒儿高。穿得很单薄,在这个下雪天才穿了件单裤,脚上是一双破旧的解放鞋。他的腿由于寒冷而瑟瑟发抖,他的鼻子在冷风中冻得通红。看着寒寒身上色彩鲜艳的羽绒服和脚上厚厚的皮靴,我真想为那两个孩子也做些什么。我爱怜地问鹏鹏,冷吗?他仰起小小的脑袋天真地说:“不冷,妈妈,乡下人比不得城里人,冻惯了,不碍事的”。
按常理,我应该根据辈份大小依此拜访我的本家,然而我想我更应该先去看看桃莲。我对鲲鲲和鹏鹏说,带我去你们家。两个孩子眼里闪着兴奋的光,鲲鲲牵着寒寒,鹏鹏拉着我,笑着蹦着,走到了小巷尽头他们的家。
也许桃莲已经听到我们的声音,没等我们进门她已经在门口迎候。阔别七年,经历了如此大的变故,桃莲看上去已不再年轻,她的笑让我感到凄楚。跨进房门,看着空空的一间房子,我联想到“家徒四壁”,惟有墙上挂满的“三好学生”奖状给这阴暗的房间带来一丝生机。她说,小叔子要结婚了,公公将财产分了家。为了让小叔子体体面面地成亲,从这里搬走了一部分家具。
我很为桃莲打抱不平,但我并不能帮她什么,也许我的好心会给她带来更大的灾难。我只有在言语上安慰她,而此时我才感到自己的木讷,竟无法想出一句合适的话语。沉默良久,我问她,今后有什么打算?她幽幽地说,还能有什么打算?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也就算对得起他们死去的爹了。临走我硬塞给她两百元钱,我知道她很需要钱,对于她来说这点钱仅仅是杯水车薪。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可她执意不肯接受。最后我告诉她,这是我为两个侄儿交的下学期学费,她才勉强收下。告别的时候,她的两眼满含泪水,依依不舍。我走了很远,回过头去,仍看到她倚门目送我的孤独而瘦弱的身影……
光阴如梭,一晃又过了三年。在一个秋风送爽、稻谷飘香的日子,我带着寒寒故地重游。交通比以往便捷多了,可以乘坐快艇,汽车直达村口,因此早上从家中出发,当天傍晚就赶到了马石桥。还没进村,就感觉到这里的巨大变化。村子在向外延伸,新楼鳞次栉比。不时看到骑着摩托车匆忙穿梭的姑娘小伙。
变化最大的要数桃莲。我到的第二天她上门来接我们去她家。她让我看她新盖的三层楼房,引着我一间一间房间看过去。她还让我看了她的蚕房。这两年她靠养蚕赚了不少钱。我们信步走到楼顶的平台,极目远眺,对面的山坡硕果累累,一片金黄。桃莲自豪地说,那片桔园是她承包的。眼看又到了丰收的季节,今年桔子准能卖个好价钱。当我和桃莲四目相对时,我感到她的眉宇间已没有了以往的哀怨和无助,而写满了自信与坚强。“这几年你好不容易,”我感叹地说。她笑了,笑得很舒心,很美。她说,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村里的人会帮一些,但主要靠自己。这些年想方设法赚钱,养蚕啦,种桔子啦,地里的活也不落下。农闲时还在村办工厂加工一些出口的玩具。最多再过两年就可以还清盖房的贷款。
桃莲比过去健谈多了,我光听她说话,也为她高兴。我知道桃莲的苦日子快熬出头了。可是,她什么时候会为自己着想呢?她还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出去了,她孤单一人怎么办呢?我很婉转地提出了我的顾虑。没想到她很坦然。她说,并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很难找到合适的,“总不能胡乱找个老光棍嫁出去吧?”她话一出口就自个儿乐了。她接着说,再说孩子们还小,不知道他们怎么想,家族的人又会怎么看待。不过这几年最要紧的是把孩子拉扯大,让他们有出息,不能因为没爹而受委屈。
分别的时候,桃莲拉着我的手,轻轻说了声:谢谢你。
这次回去后不久,我们把奶奶接进了城。奶奶在城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两年,以九十五岁高龄安安静静地走了。我们和马石桥的最后一丝联系断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马石桥。
不知不觉日历翻到了新世纪。04年那个多事之秋。建伟走了——在老奶奶走了五年、婆婆走了三年以后。
桃莲不辞辛劳专程来看望我。在灵堂里,桃莲坐在我身边,拉着我的手,满含眼泪,不知说什么好。我们默默相对。她曾经的痛,如今我在品尝。我和她的经历是那样相像,她是最懂我内心之痛的那个人。我应该有八年没见到她了,桃莲比过去憔悴苍老了很多,毕竟长年累月在农村里干着粗活,再美丽的容颜也经不起风吹雨打、岁月侵蚀。
过了些日子,我意外地接到一个电话,是桃莲打过来的。这是我们认识将近二十年来她第一次和我通话。她说她一直牵挂着我,问我公公要来了我的号码。
在闲谈中我得知她的大儿子鲲鲲已经在杭州做生意。小儿子鹏鹏当兵去了。我问桃莲:孩子都出去了,你一个人日子怎么打发啊?桃莲说自己是闲不住的。不过地里的活吃不消干了,经人介绍进城做保姆。我问她那是怎样的人家啊?好不好相处?桃莲说,这户人家只有一个孤寡老人,提起这个老人家还有一段传奇经历呢!他是当年的国民党老兵,49年去了台湾。回大陆才没几年。年纪大了,八十多岁了,想叶落归根。这个老人家也是蛮可怜的,一辈子没结过婚,也没个一儿半女。桃莲自己的父母早已去世,公婆也相继离开人世了,所以看到这个疾病缠身的垂暮的老人家,就把他当作自己父亲一样。
桃莲告诉我,这个老人家心地善良,脾气很好,非常信任桃莲。由于台湾那边还有一些事务没有完全处理好,他每年都要回去几个月。他不在家的时候仍旧要桃莲住在家里收拾屋子,工钱也是照付的。他说她两个儿子回来随时都可以住在那里,就当在自己家里一样。他说人多家里才显得热闹嘛。他喜欢桃莲两个长得那么壮实的儿子,只是感叹自己没有那个福分。
冬去春来,转眼又过去了好多年。这期间桃莲不时跟我联系。有天她跟我说,她照顾了整整十年的老人家走了。桃莲把老人家走之前交代的后事跟我细细道来,让我心生感慨。
台湾老兵在老家已经没有别的亲人。他知道自己九十多岁了,随时都会去见阎王爷,在他走之前他一定要把身后事安排妥当,报答全心全意照顾了他十年的桃莲。他留下这套房子给桃莲,让她和小儿子住这里,为了不让桃莲的大儿子吃亏,他又另外买了一套房子给鲲鲲。做这些事是把桃莲和她两个儿子一起叫到公证处的。在那里,桃莲叫鲲鲲和鹏鹏一边一个拉着老人家的手喊他爷爷。老人家流泪了,那是幸福的泪,满足的泪。他这辈子没有结过婚,却在晚年有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孙子,做到了儿孙绕膝。不久以后,老人家没有牵挂地走了。鲲鲲和鹏鹏为他送了终。
如今桃莲已年逾花甲,身体还硬朗,两个儿子相继成家了,她忙着照顾孙子,时常给我发两个孙子的照片和视频。我祝福桃莲,她那么好心肠的人,老天没有理由不眷顾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8266
评论列表(30条)
文章很动人,我流泪了。
@2272 张英辅:谢谢英辅老师的共情。
桃莲的结果蛮好!好人好报。
@ch雪梅:是呀,虽历经坎坷,晚年还是有福。
看到建伟去世时,灵堂前桃莲来见你那一幕,我忍不住泪水模糊了双眼,两个同病相怜的苦命人…余言后续。
@豫莲芳草:谢谢芳草老师的留言、共情。
桃莲的故事很感人,庆幸她后来过得好!两儿子成材!
@不变hong心(黃梅麟):是呀,最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大了,还有了孙辈。
为桃莲感动,为台湾老人感动,为鲲鲲鹏鹏感动;是的,老天爷没有理由不眷顾善良好心的人。
@四格格:谢谢格格的感动,好人好报。
欣赏佳作,故事感人,感动。好心的桃莲,让人牵挂![难过]
@风雨:谢谢风雨老师的美评和共鸣。
三见桃莲,都有变化,最后奇峰突起,非常真实感人的故事在电影迷蒋老师写来,一波三折,悲喜交织,最后笑中有泪,泪里含笑。这是新时代的农村妇女好故事,写得真好。
@黃東濤(東瑞):谢谢东瑞老师的共情!桃莲的故事一直感动着我,我曾写过好几个关于她的小故事,这篇是做了整合。在重写的过程中,又一次被她感动。
命运坎坷的桃莲,用自己的善良、坚韧与勤劳扼住了命运之喉![赞][赞][赞]祝福她和她的孩子们[爱心][花][花][花]
@飞花如雪:谢谢精美点评,好人一生平安!
好人好报,看到最后,如释重负。
@华章秋韵:谢谢秋韵老师的共情!好人好报![花][花][花]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拾麦穗的醉鸟:看得出你是个佛系的人。
很感动,祝福桃莲一家人健康幸福。
@名山有径:谢谢你的共情!好人一生平安!
虽然你写得很平直,但我居然看得泪流满面。
@周旭才:谢谢周老师的共情!不是作者平淡的文笔,而是笔下人物曲折的经历,以及她内在的美德感动了您吧?
好人有好报的,善良的桃莲有个好的结局,让大家难过的心情稍微好受一些,老天爷还是会照顾好人的。祝福桃莲晚年幸福!身体健康![花][花][花]
@蓓蕾含香:谢谢含香老师的精美点评!桃莲是个有后福的人,这点令人欣慰。好人好报。
看得我鼻子酸
@斜风细雨:谢谢共情![花]
好感人的故事。桃莲的命运让人叹息,桃莲的勤劳,善良值得我们学习。
自立,自强的女人最美。
@地质之花:是的,桃莲,一个乡村女子,从二十多岁相识,到现在彼此已跨入花甲,我们惺惺相惜,相互学习,从对方身上吸取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