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淳安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我的故乡,而是建伟的老家。我们结婚后曾经一起或是我单独带着寒寒去过几次,看望耄耋之年的老奶奶,她住在一个叫做马石桥村的古老村落里。后来,老奶奶、婆婆、建伟和公公相继去世,我再也没有踏上过那个偏远的村落。老家的房子卖掉了,和老家的联系也彻底中断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催人老,转眼寒寒已经成家立业,而我已然步入人生的黄昏。时时想着,那个曾多次出现在我梦中的村子,在若干年之后的今天,是否还是旧时的模样?我还可以故地重游,凭吊那段逝去的时光么?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一个叫做“芹川”的地名,了解到它是和马石桥毗邻的一个村子,它们同属于浪川乡。芹川似乎更古老,也保存得更完好,因此更受到外界的瞩目。我突然觉得,莫如去一趟芹川,想必那相近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多少可以排遣一些思乡的愁绪。于是,便又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二)
坐大巴到淳安长途客运中心,然后坐8路公交车到达阳光车站,买了去浪川的车票上了车。沿途的道路宽阔而平坦,路两边,湖光山色如影随行。湖面有时候很宽阔,浩渺的湖水中岛屿星罗棋布;有时候隐藏在崇山峻岭中,袖珍得宛若一面从天上不慎掉落人间的小镜子。车程个把小时,还未欣赏够一路美景,芹川站就到了。
公路边的牌楼上有着“芹川”两个大字。从这里有一条机耕小道蜿蜒通进村,路途两公里。我穿着高跟鞋,走这种乡间小道一定够呛。正在为难之际,见一辆电动三轮车远远驶来。待车子挨近,我问可否载我进村。车主很爽快地说,好啊好啊!十块钱。在一路颠簸中,芹川越来越近。
就这短短几分钟的乘车时间,我还不忘和车主攀谈,向他打听马石桥村。车主很惊奇地说,马石桥?这里过去一点点路,怎么,你有亲戚在那里?我说,以前有过。他问我是谁,他说马石桥的人他都熟悉。我的脑海里蹦出好多好多的熟悉的名字,桃莲,昌元,昌标,甚至我的晚辈鲲鲲和鹏鹏……可我犹豫再三,终究还是没有告诉他实情,我不愿意给自己添麻烦。我只问他,马石桥和芹川比起来哪个村更大?他说,那当然是芹川大,而且,马石桥那边的老房子都拆得差不多了。
我不敢想象,拆了老房子的马石桥是啥模样。
到村口了。最醒目的标志是那两棵有五百多年树龄的、需至少七八个人方可环抱的老樟树。一条小溪从村子纵深处哗哗奔流出来,一直流向远方,流向千岛湖。她,是千岛湖的源头水,是养育世世代代芹川人的生命水,是她,给这个小小的村落注入了无穷的灵性与活力。
谢过车主,下了车,我开始了此行的怀旧寻梦。
(三)
芹川村,四周青山围绕,芹川溪直贯南北、将全村一分为二。旧时的村落应该大多是建在溪的左侧吧,因为在这一侧保留有完好的明清时代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雕梁画栋。而且但凡稍微有点来头的房子,正门上方都有“江左流芳”四个字;而在另一侧的房子,则大多看上去比较简陋些。
溪的两边各有一条窄窄的石板路,靠着数十条石桥或者木桥连接彼此。家家户户都建有水埠头,以便淘米洗菜,漂洗衣被,清洗农具。此时,太阳渐渐西斜,溪两边棒槌的敲打声开始此起彼伏。收工的人们三三两两赤了脚趟到溪里,掬一捧水,洗去一脸风尘,一身疲惫。上年纪的老妇佝偻着背,站在桥两边的屋前,大声地道着家长里短。
在溪水的中心地带,活跃着一群群鸭子,嘎嘎叫着,相互追逐嬉戏,旁若无人。浅浅的水底,可见柳叶大小的石斑鱼,成群结队,遨游在一方小小的世界,无声却也欢腾。午后的阳光将水面折射得波光粼粼,斑斓绚丽。
刚进村时不觉得村子有多大,可是越往村子纵深走去,这村子仿佛变得越大,走不到尽头,给人的感觉简直像个嘴小肚子大的葫芦。估计正因为村子建在这样一处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才使得她在历经七百余年风霜雨雪考验下依旧保存完好吧?当然,道路终归是有尽头的,村子总长度不过千余米,只不过第一次走,心里没底罢了。
在山脚下,水流转弯处,有一处祠堂,门口墙上镶有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字。我看了半天,大抵看出是朱元璋为表彰当地一位官员运粮有功,所以赐他碑文。
村子终于见到尽头了,水却远远没有尽头。不知这养育了千百年芹川人的潺潺流水究竟源自哪里?有谁溯源而上,见过她的源头?
(四)
在黄昏时分,走进一户外观看上去古色古香的农家。大门敞开着,楼下空无一人。我大声喊:里面有人吗?半晌,从楼上走下来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汉子。他抱歉地说,他在楼上干活,没听到。问他,这里可以吃住吗?他连连点头说,可以可以。问过价钱,一天一百元,包吃包住。看看屋子蛮清爽的,就这家了。
屋主姓王,他说他是村里唯一承包石斑鱼养殖的人,别的农家有客人想吃石斑鱼都要到他的养殖塘里拿。而溪里那些石斑鱼是用来观赏的,不准抓。说话间他走了出去,不一会儿他提着一串活蹦乱跳的石斑鱼返回,我随他走到二楼。他打开后门,走出门外。我好奇地探头探脑,见一条石阶路从二楼的平台一直通到山上。
晚餐,两菜一汤:红烧石斑鱼、蒜苗炒肉片、丝瓜豆腐汤,另外还端上来一小碟油炸花生米下酒。喝着自酿的米酒,品尝着正宗的农家菜,我和主人边吃边聊起来。我说,你这房子看上去挺新的,盖了多少年了?他说有三四年了,当时政府补贴一万多元,要求他按照政府的规定建造得仿古一些。他说拿了政府的钱总得按照他们的意思,就连这窗子都是有细小窗格的,结果房子的造价就比一般人家高出很多。
不时有邻人上楼来,和主人攀谈。他们说着土话,可我多少听得懂一些。这些农人除了关心身边的事,也关心国家大事,谈到慷慨激昂时,还会激烈争论。直到晚上十点钟光景,邻人才渐渐散去。
(五)
喧闹和寂静往往是相对的。当四周一片嘈杂时,你的内心可以沉静如许,故而可以睡得昏天黑地;然而当整个世界沉睡下来时,哪怕一些细微的声音也会搅动你的神经,扰乱你的安宁。况且这世界从未有过彻底沉睡的时候。
入夜,窗外变得格外黑,格外静。推开窗户,隔溪望见对面的人家都熄灯了。村子陷入了沉睡。醒着的是这条小溪,还有倚窗而立的我。对了,还有不知哪家的土狗,间或“汪汪”吠几声,以示它的警觉性。
说来奇怪,若干年前的我,在离此地仅数里之遥的那个村子的某一座老屋,在同样寂静的夜晚,也曾同样枕着哗哗的溪水,却对那不绝于耳的水流的声音充耳不闻,依旧做我的美梦。除了流水声,还有楼下老奶奶一夜到天亮的咳嗽声,清晨溪里鸭子的嘎嘎叫唤声,这一切都不会惊扰我的睡眠。可这一晚,我为什么辗转反侧、披衣而起呢?寂静的夜放大了流水声,放大了此起彼伏的虫鸣声,也放大了我的心跳声。
我的故乡究竟在哪里?出生地不是故乡,故乡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四川大山我却从未见过。正因为这样,若干年前的某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我挽着建伟的手来到马石桥,第一次步入那座黑咕隆咚的老宅,见到颤巍巍的老奶奶,我就在心里将这片土地当作了故乡,从此念念不忘,从此魂系梦萦。而此时,马石桥近在咫尺,我却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一见,只在这个叫做芹川的邻村徒然伤悲。
(六)
早晨,打开房门,看到客厅的桌子上已然摆好早餐,有稀饭,茶叶蛋,几碟小菜。慢条斯理用完早餐,问王先生出村有什么便捷的交通工具,他说我用电动三轮车送你出去吧。这可真是太好了!
走下楼,看到门口端坐着他那九十岁的老母亲,雪白的头发,一脸的风霜,我恍若已故的老奶奶再现。我向她低头问安,她喏喏了半晌,然后发出了“啊嘞”的感叹声。淳安人每每发表感慨时都会用上“啊嘞”这个语气助词,对此我再熟悉不过了。
车子就停在门前。从芹川的纵深处随着车子渐渐退出。坐在颠簸的车上,兜着凉爽的山风,那条小溪和沿途的屋子、小桥从眼前一一掠过。半道上下车去一农家买了几斤麻酥糖。这是当地的土特产。过去每回去马石桥,临走时包里总是装满亲戚送来的这玩意儿。那时没有这样漂亮的包装,只是用红纸四四方方的包成豆腐干大小,打开后,用手一点一点地往嘴巴里送,得吃得斯斯文文的,不可以说笑,否则不是吃得满嘴都是,便是被呛倒。
看到老樟树了,出村口了。我似乎心有不甘地问王先生,马石桥离此地远吗?他说,很近呀,坐电瓶车过去十多二十分钟的事。他的表情和昨天那个车主同样的诧异。
当时颇有旧地重游的冲动。转念一想,我去了,若原来那老村子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座座新楼;若是不见了那些熟悉的脸孔,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叫我情何以堪?
近乡情怯。还是让那一幅美丽的画面,那一段过往的历史,连同刚刚逗留一宿的芹川,一起封存在记忆深处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8155
评论列表(25条)
首席欣赏老师佳作!饱满的热情、明快的文笔,畅怀重游故居,山乡在巨变,一切都在朦胧中,唯有亲情永恒的留在记忆中…….[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
@碧宇流云:谢谢流云老师首席美评!您的这句“一切都在朦胧中,唯有亲情永恒的留在记忆中…….”让我泪目。谢谢![花]
喜欢读你,你功底深厚,文笔柔婉,韵味绵长,陪你作了一次旅行,好美!
@2272 张英辅:谢谢张老师来访并作精彩点评!您的鼓励是我创作的动力。
穿着高跟鞋去旅游,可得准备吃点苦头,好在有乡亲们的电动车代步了。现在好多乡村都拆迁,土地也荒芜了,不如不见,让过去的美好留在记忆中。
@四格格:个子矮,所以爱穿高跟鞋。久而久之,穿平跟鞋有点不适应。只要不是爬山或走鹅卵石路,高跟鞋都没问题。[咧嘴笑]
拜读您的佳作,感受您的情怀,故乡是永远的牵挂,亲情永远留在心里。您的美文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今年因为疫情不能回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为您的佳作点赞!向您学习![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蓓蕾含香:谢谢含香老师的美评、点赞!我想,不管怎样的疫情都有从高峰到低谷的规律,那一天应该不远了。您一定能心想事成。[花][花][花]
看地图芹川靠近千岛湖,是那个芹川吗?看您的文字,跟着游了趟浙江内地村镇,最后您说:近乡情怯。还是让那一幅美丽的画面,那一段过往的历史,连同刚刚逗留一宿的芹川,一起封存在记忆深处吧。——我不禁想起我回到小时候在印尼住的那条街,从街外望着我以前住的房子。送我去的朋友说他认识现在的屋主,问我要不要进去看看。因为整个房子改建过了,我不想破坏我记忆中自己小时候房子内部结构的印象,所以我不要进去。也许也是近乡情怯吧?
@不变hong心(黃梅麟):谢谢黄老师如此仔细的阅读,甚至还查了地图。的确芹川就在千岛湖附近,从那里流出的溪水是千岛湖的源头。您去印尼不想回老房子的感受,就是我当时在芹芹不想去马石桥的感受。近乡情怯。谢谢您的共鸣!
分享精彩,问候学习,[花][花][花][花][花]
@风雨:谢谢!
好美的回乡之行,好美的乡愁与情思,好美的抒写与感怀。读这样的佳作,引人共鸣,感慨万千,这就是你的情怀与文字的魅力!
@锦瑟黎燕:谢谢黎燕老师的美评!谢谢共鸣!乡愁总会让人文思泉涌。[花]
文采好的来呀!身临其境,耐人寻味。
@ch雪梅:谢谢雪梅夸奖![花]
我上大学后离开家乡三十年整,从前回家都是期盼着,近几年要回家前心情很复杂,或许就是近乡情怯,30岁以下的都不认识,记忆中的小孩子都长成大人,他们的孩子都比我记忆中的他们还要大,熟悉的比我年长的村里人都在老去。蒋医生的近乡情怯比我还多了一层感情,没有了最爱的人,故乡安何在。
@青叶碧玉:的确是这样,物是人非最易惹人伤感,所以才会近乡情怯。谢谢碧玉的共情。[花]
难遣怀旧思乡,却又近乡情怯。也许,最美的乡情永远是记忆中那个吧[爱心]
@飞花如雪:是呀,谢谢共情![花][花]
又是独游,羡慕中,还是五年前参加全域旅游培训班时住在淳安文昌镇浙江旅游学院一个礼拜,转了下淳安下姜村和与你有渊源的芹川村,对芹川村口那几棵独树可成荫的大樟树太有好感了,对小溪里灵动的石斑鱼也是印象深刻,溪边有几家外地人经营的民宿,已是很小资了,商业化已无孔不入!不过那边生态因为没有工业,所以没有我们这边满山遍野,横冲直撞的中国重卡,多好!
@拾麦穗的醉鸟:希望你找机会暂时抛却俗务,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你会从中得到很多感触。
写得真好呀,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结合得天衣无缝,哈哈,最近迷上了古村落了,如果来几张蒋医生美美的照片,那就更好了。
@何:谢谢你!现在不太敢拍照了,因为很少有自己满意的。[偷笑]
这个矛盾心里,人人有。父亲从老家出来,几乎没回过老家,有时离家很近也没去。后来回去一趟。衣锦还乡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伏明霞对父母说,相亲谁借钱都借。他们是有钱啊。祝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