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一次同太太返回仰光探亲時与(姐姐(左三), 外甥女合照
光阴流逝不复返,古稀暮年忆往昔,岁月无情,往事只能回味;梦境裡经常梦見在緬甸仰光生活的那段岁月,追忆起曾經遇到的贵人和往事. . . . . .
抗日战争时期,我的父亲为了去探望他的胞姝黃君珊(我的三姑),因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缅甸华侨战工队),不幸被日军炸弹炸伤乳房(不清楚是左还是右),而他自己却在“密之那”地区因日军投下霍乱, 痢疾细菌不幸染上疫症,病死異地,庆幸有三姑的战友为他就地埋葬;受伤的三姑被战友护送到昆明治疗,之后她北上革命聖地延安与她相恋八年之久的爱人革命战士胡一川同志在一起,投入伟大的抗曰战争活动,她北上延安找寻胡一川的那段淒美的故事,一直在缅甸华侨战工队員中和延安鲁艺学院流传着。
然而,父亲打理的家族肥皂工厂因遭遇日军的狂轰烂炸,一夜之间,工厂尽毁,生灵涂炭,亲人失散. . . . . .母亲得知了丈夫的不幸后,帶着一对子女(儿子一周岁左右,姐姐大七岁)北上,为了寻找丈夫的下落,结果没有音信,又无法返回仰光,只能跟随逃难的民众,继续北上昆明,几经辗转,历经千辛万苦,由缅甸逃难回福建家乡厦门新垵村,那是她母亲的祖屋. . . . .抗战结束后,缅甸华侨派来救急洋轮,让华侨可申请复员回缅甸仰光的娘家。因为精神受到严重打击,我母亲回到仰光后不久,触景生情,久而久之, 患上神精病。舅舅因经济负担的能力沉重,只好把她送到仰光郊区九咪半的神精病院。
我的童年每个星期日,和姐姐一起帶了较好的飯菜去医院探房。母亲病情严重時,她也认不出我是谁。 她的后半生,就在神精病医院里度过,像坐牢似地渡过她悲惨的一生,她遭遇到的不幸,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者!
小時候,我住在外婆家,姐姐和我,寄人篱下,和外婆一起生活。外婆是依靠她的儿子(即我的舅舅)供给的生活费维持生活,勉強过得去,所以家境贫寒。从我懂事开始,为了解决读书的书簿杂费,我和姐姐就懂得靠暑假做一些小零食生意,或者利用署假到一家餅家当临時包装工。1958年9月初中即将毕业的我心里忐忑不安,心想:毕业就是失业,能否继续上高中而惆怅…..
那年的暑假,在唐人街(南勃陶下段)见到一位妇女,年纪约四、五十岁左右,在她住家楼下摆舖卖“油炸饼”(闽南话:蚝仔煎),生意还不錯。我思索着如果能判来卖,为她推销,自己就能赚些书簿費。于是,就大胆地向那位老板娘说明自己的想法,不料,她很爽快就答应了,因为她也是福建老乡。后来才了解到她的家境情况与我相似, 她的丈夫早已去世,靠这小生意维持一家生计。 老板娘同情我,允许我不必交按金,先卖后结算,卖不完还可退货。
缅甸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给仰光城市的街道命名很特別,都是以数目字1,2,3,4….. 來命名的,而每隔两条街就有一条较宽的大街,才有街道名称如:只荷坦,百尺路,南勃陶. . . .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仰光华人区(大约是从24 条街至南勃陶下段的海滨街地段,福建人多数经营土产货批发,很多店舖的伙记很喜欢欣尝这种“油煎饼”闽南小吃,刚刚炸好的蚝仔煎饼,热呼呼的,若配上油面卷成一个筒状,再加上一些蒜蓉辣酱调料,可以当做一餐美味的午餐。
有一天,我提着篮子叫卖“油煎饼”,穿过“只荷坦”(街名)下段,来到兴商商会,三楼有位曾老伯想要买煎饼,要上楼送货,不知是前世的有缘,或是老人家同情我的家境,谈话间了解到我的求学愿望…..原来、曾老伯认识我的舅舅(姓邱,厦门新垵村的曾邱是一家亲),在这位老人家的关怀和协助下,介绍我到“新仰光晚报”当折报纸员工,是一份半工半读的工作。 我喜出望外,真是柳暗花明,实现了能上高中的愿望!
1962年欢送恩人曾省三老伯(前排中)返福建家乡時留影
缅甸仰光华侨中学,是一所华文的最高学府(设有初,高中)。对家境贫寒的学生也很照顾,可申请学费减免,所以我上高中的学费全免。上高中的这段日子,每日下午放学,我怱怱忙忙从郊区九文台站乘坐环城小火车到南勃陶站,穿过仰光大医院到河滨街“新仰光晚报” 当报馆折报纸工,半工半读一直到高中毕业….. 那段日子,学业和工作兩兼顾,虽然辛苦,但对生活充满信心!
由下至上,第二排左一是本人
1961高中毕业后,我又得到舅母的帮助,介绍到仰光华侨小学任教至64年初,因缅甸的局势变化,开始排华, 所有华文学校都被收归国有。当時我才十九岁,在该校廖校长鼓励和家里人的支持下,乘着我还年轻,同意我回国继续升学。我的姐姐和舅舅, 同意照顾在医院的母亲, 姐姐认为母亲已经汄不出我是她的儿子了. 为了不影响我的前途,支持我回国继续升学。 我心驰神往, 满腔热情地随着一大批的华侨子弟奔赴祖国。回国后,很幸运,被安排到昆明补校继续学习,1965年9月,我幸运地考上昆明工学院採选系选矿专业。
1964年初准备回国時与姐姐畄影
纵然人生的命运多坎坷,历经沧桑,也坦然自若,比起很多人,我是幸运儿!我的人生每一阶段都遇到贵人来相助。人生最美的是记忆中的珍藏,內心深处永远忘不了曾经帮助我的恩人。每当想起昔日的那段岁月,就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感恩不尽上苍所赐给的一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7015
评论列表(21条)
緬甸和印尼一樣有排華歷史,增加了我們華僑的痛苦!
@不变hong心(黃梅麟):谢谢黃兄的点评,你我都有同樣的经历和感受!上世纪海外华侨旅居他乡,受人淒辱,如今国家强大,华侨在当地的生活也较以前好多了。[花][花][花][花][花][花]
往事悠悠,一逝而过;千头万绪,尽在不言中。
@四格格:谢谢您的评语,确实,往事悠悠,只能回味。[花][花][花][花][花][花][花]
艰苦的童年,幸好有贵人相助,得以继续升学,老师年轻时好帅哦!一个人一辈子没有一帆风顺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现在生活好了,对于帮助过我们的好人,一辈子也忘不了。为老师的精彩文章点赞![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蓓蕾含香:谢谢您耐心阅读我的拙文和您的评语,我的人生旅途中,每个阶段都遇到贵人相助。比起许多人,我很幸运,知足。忘不了他们,感恩帮助我的恩人![花][花][花][花][花][花]
看得我都要掉眼泪了,您真的不容易,向您致敬![花][花][花][花][花]
@风雨:谢谢的耐心,才会读完拙文。因写作水平有限,只会将自己走过来的经历表达共分亨,感恩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恩人。[花][花][花][花][花][花]
那些难忘的岁月,那些难忘的人,总会令人无限感怀。
阿凯老师年轻时是个妥妥的帅哥呀!
@难诉相思:谢谢您的精釆的评浯,人生旅途,酸甜苦辣,尽在不言中,只能回味。
岁月催人老,如今已是耆耋的老人了。
难忘的岁月。
@炫风之影:是的,难忘的岁月,难忘的恩人,谢谢您的到访。
您的几位前辈都为抗日救国做出了贡献,读此篇,感到东南亚的华人的百年拼搏都不容易,充满了血泪,也充满乐然不屈的精神,兄都一一记取,详细写出,非常好啊。希望兄再充实,搜集所有材料,扩写成长篇小说,暂定18万字吧,等着拜读。我前几年,四部不同的长篇,都不长,三部各12万字,一部17万字。都每一部只花了半年多。
@黃東濤(東瑞):谢谢東瑞老师的评语和鼓励,我自愧没有写長篇小说的水平,两年前我写过三姑“黃君珊的故事”,现在广州美术学院建了一座“胡一川革命纪念館”,又专门成立胡一川革命研究所,追述他的事迹,若要写長篇必须上广州美术学院考研,住几星期,胡一川的兩位女儿(我的表妹)都在那里,所以不能写錯。
最还朋友传來云南省侨办也发表一篇有关缅甸华侨共产党在抗曰战爭中的事跡,也报道过黃君珊和胡一川的革命故事,是一位姓杨的年青人,在纽西兰大学毕业后毅然可家乡(云南保山日报)工作而写的。
若要“搜集所有材料,扩写成长篇小说”更需要回福建厦门鼓浪屿和新垵村一趟。只可惜,現在回不去啊![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阿凯:明白,那是写真实回忆录和报告文学的任务,工程巨大。长篇小说和他们有很大的区别,长篇小说只是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必须真实,而人物、情节只是根据素材,参考原型来进行虚构展开,人物全部化名,否则许多小说根本无法产生。尤其那些历史小说,人物只能参阅野史、正史,很多是有问题的不真实的,只要可能,也允许虚构。死无对证。我看过好几本写武则天的长篇小说·1都不一样,但我明白是在看作家在怎样写他们心目中的武则天,而不是追求看真实的武则天。只要你的三姑、父亲、母亲等人物化了小说名,就成了小说人物,性格、细节等等都可以虚构,只要抗日事件年达真实就可以,比如日本投降在1945,你不能写成在1949.我写祖屋的长篇故事《风雨甲政第》11万字,70%虚构,毕竟我不是回忆录或报告文学。
@黃東濤(東瑞):谢谢老师细心和善意的指导,尤其让我了解如何利用历史背景去编写长篇小说,我只是担心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耐心,没有勇气去完成。不够在你的热诚的鼓励下,我会考虑如何说服自己,岁月,留给的時間已经不多了![花][花][花][花][花][花]
@黃東濤(東瑞):第二段开头写错字,应改为最近。。。。。。对不起。
大哥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过去。幸好有贵人相助 幸好有祖国最后支持。祝福大哥了。
@杨自记:谢谢您的到访,对帮助过的恩人,永记心怀。[花][花][花]
文图辉映,灵动抒写,情景交融,颇有内涵,感人至深。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在那动荡的战争年代,那里的人民生活都没有幸福可言。珍惜和平,热爱和平。
老师学的选矿,不知道以后工作是否与矿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