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国良把信封上的地址又检查了一遍,才把它塞进邮筒里。这封信是他再三鼓勵自己之後,才下定决心投寄的。他不敢猜想李雯思收到他的这封信会作什麽反应,但却是他为争取自己的梦想而做的重要举动!
一九六六年回国升学前,丘国良和李雯思是印尼一所华侨学校高中的同班同学,又是一起负责班上的壁报出版工作,李雯思会画图画,排的版位很美观。丘国良书写的版头毛笔字苍劲有力,写的文章通顺引人。两人配合得极好,接触的机会也非常多,丘国良心里早就喜欢她了。每当望见她好像充满好奇的眼睛,听见她温柔的说话声,他便有种甜甜的感觉。但是学校里的「读书时代不可以谈恋爱」的潜规则,加上当时的保守风气,使他把这喜欢的感觉封得密密的,以至毕业的时候,也不敢向她表露心迹。
不久後印尼华侨界掀起回国浪潮,他们也先後回国去了,他是在她动身以後才知道的,等到他追到广州时,她已被分配到福建厦门集美侨校,而那时集美方面已容纳不了更多的学生了,所以他没法申请到集美去。
后来他们和国内的学生一样,先後被下放到农村,被称作「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李雯思到闽西的农村安家落户,而丘国良随广州华侨学生接待站的同学到海南岛的军垦农场。
到了军垦农场丘国良才知道,必须凌晨起床割橡胶,天寒地冻的冬天,要下水田……。在城市长大的他,开始时确实感到相当辛苦,慢慢地才适应过来。工作虽然辛苦,但农场有固定工资和保证足夠口粮,这就比下到农村插入生产队的学生强得多了。他有个妹妹分配到济南,下放到山东的农村,农村是「按劳取酬」的,每天工作就记工分,不同工种不同人的工分都有不同,在城市长大的学生的劳动能力,当然不能和农村长大的农民相比,所以同一工种的工分,知青的工分会比较少一些,这也是合理的。只是这样一来,秋收後结算,由工分折算出来的钱,连拿去繳付分到的口粮的粮款都不够,造成他们的担忧。
為了生活有保障,於是丘国良的妹妹就以亲兄妹的关系为理由,成功地申请调到丘国良的农场去了。这件事唤起丘国良内心的希望,因为李雯思所在的山区农村,情况不比他妹妹在山东的农村强,所以他写了前面讲到的那封信,邀请李雯思投亲到他的农场,以获得有保障的固定工资和口粮。最有力的申请理由就是用未婚夫妻的关系,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无形中就向李雯思求婚了,这是他一直想向她表白而总是提不出勇气的一件大事!其实他魁梧英俊,口才不错,写得一手好书法,文章也做得挺好,又会拉手风琴,许多女孩子围着他转,可是他却一个心思全放在李雯思身上,最不可思議的是,平時風流倜儻的他,一到李雯思前面就变得循規蹈矩,谨小慎微的君子,甚至一直不敢表露自己的情意。当时两人虽有通信,却从没讲过半句情话。如今在這封信裡,他终於冲破了这一关,心里如释重负,既高兴又忐忑不安,雖然李雯思在平日的來信裡,從來沒有說過她戀愛了或有了對像,使他较为放心;但是同样也没有一丁点儿对他好感的暗示,这就令他沒十足把握:到底李雯思会不会接受他呢?
在信里面,他告诉李雯思,过几天他将启程到福州,请她回信到福州他表哥的家里转交给他,若她同意,他就到闽西她插队落户的山村找她,协助她办理调迁手续。
丘国良到福州七天了,每天按表哥写的搭车指示到处游玩,可是一点游玩的心情也没有,心里担忧着李雯思的决定,该来的回信却总是不来,心里越来越焦急,他的表哥见他焦躁不安,便给他分析,说会不会寄失了呢?他认为多半不会,因为这两年来和她通信,从来没有寄失过。他表哥又问道:“她是一个大大咧咧,有什麽说什麽的人呢,还是比较怕羞的人?”
“她比较文静。”
“那就是了,”表哥说,“一个文静的姑娘,要她写信说愿意跟你,恐怕她说不出口。她只能不出声,不回信,对吗?”
“对呀!有道理。哎呀,我怎麽没想到这一层呢?”
“如果她不愿跟你,她肯定马上写信阻止你去她那里,免得尴尬。所以现在没有回信,就是好事!”
“那我明天就去她那里。”
“别急,再等三天,预防邮件延误。”
这三天对丘国良来说,简直度日如年,第四天一早就搭长途车到漳州,还要转两次车,所以翌日下午才到李雯思所在的生产队。一个农民把他领到知青的厨房,刚好有个知青在厨房里生火准备蒸饭,见到丘国良,知道了他要找李雯思後,就热情地请他坐下,倒杯水给他喝。
“李雯思到外地去了,”知青说,“今晚你就在这里住下吧,要明天早上才有公共汽车了。”
“她去哪里呢?”他以为李雯思到福州找他,不禁心中暗喜。
“她和朋友去广州。”
“广州?”他有些失望了,“什麽时候去的?”
“快一个月了吧,”知青说,“她朋友的妈妈回国观光,他们就去接她,好像说他们会陪他妈妈一起去上海丶北京那些地方旅行參观。雯思还是第一次拜见未来家婆(广东人称丈夫的媽媽)呢。”
“未来家婆?你是指那個和李雯思去广州的朋友的媽媽?”
“是啊!雯思是和男朋友一起去广州的,他們真是天生一對呀,都很会画图画,能够互相欣赏。雯思沒有跟你提過嗎?”
“……”丘国良像是被五雷轰顶那样,知青和他再讲什麽他都不大清楚了。
第二天一早,他就乘公共长途车离开了。一路上他自怨自艾:抓而不紧等於不抓,活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6504
评论列表(36条)
哎,挺好的姑娘,不及时抓住就被别人抢跑了,有时候真的要主动出击才好啊。[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蓓蕾含香:这是不敢出击的后果,后来和他谈天,他也说当时没经验,不懂得出手,不懂得须抓主要矛盾,一直旁敲侧击,女方误会他没有意,就接受别人了。
这样也很好,双方未见面就知道了明确答案,避免了见面的尴尬。再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四格格:您说得也对。只是后来他七十多岁了,和他谈天,还后悔当年没早些表态。她对他的印象其实也蛮好,她说他是大好人,可靠的老大哥。
所以,追女孩子要胆子大,把握时机,太保守太含蓄的,哪怕自身条件再好,也容易错失良机。
@难诉相思:这就是真理,现在的青年可能就懂得。五十年前的人,尤其在印尼华侨社会里,因风气保守,很多都不敢追求,失去良缘。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等待[花][花][花][花][花]
@风雨:说得对!只是他们的时代,造成他们的失误。
本以为好事来临,谁知驟然落空,春天——错失了。小说写得真棒,甜蜜中给人一种苦涩。
@2272 张英辅:我的时代,风气保守。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呢!
自己看中的,该出手时就应出手。错失了机会,是无法弥补的。怨也只能怨自己。
@诚厚:说得对,就是这道理!
爱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温柔战争,男女之间,也在情敌之间,时机很重要,胆识果断也是必须的,有时需要持久战,有时一旦有空隙,就要“一旦抓住对方的手,就不放手”,本文的男主角丘国良就是犯了这样的关键性错误。
@黃東濤(東瑞):兄说得对。回想当年,时机到时,当机立断,才成功的。而兄打的是持久战,得到最后的胜利,成就美满良缘!
一段美好的刻骨铭心的暗恋!痛惜之情,尽在笔端!赞!
@柳絮晗烟:是可惜,但是只能怪他自己抓不紧。抓而不紧,等於不抓。
晚了一步哦?!没赶上末班车。文采好!悬念耐品。
@ch雪梅:多谢雪梅留玉,支持鼓励了我!非常感激!
错过了,很遗憾。
@炫风之影:是啊,他也后悔自己不早些争取:
当年的青年人谈恋爱就是如此,越有文化越斯文的人越不容易抱得美人归。而胆大心细脸皮厚的粗俗男青年往往心想事成。
@情满乌江:杨老师说出当年的情况!赞!
故事情节吸引人,看标题就知道这爱情是错过了,但我还想着至少可以两人见一下面,最后连面都没见,感觉很遗憾,但仔细想想,见面也是伤心又尴尬,不见也罢。那时的人都保守,不开放,错失了好姻缘,很惋惜啊
1
@豫莲芳草:后来和他聊天时,他还是怨自己太幼稚,不懂得抓紧。
这样的佳作,倍感亲切,因知青的共同的名字,让我百感交集。如此细致入微,灵动神骏的抒写,十分传神,呼之欲出,将初恋的心理活动与言行举止精彩呈现,引人共鸣,余音绕梁。
@锦瑟黎燕:感谢黎燕老师赏读并留言支持,感到很大的鼓励!谢谢您!
喜欢最后一句话,好像是当年的流行句子,有时代特点!
@李宗宾19481957:如果他早一些理解那句话,早些抓紧,是可以成功的。
事情还会不会有转机?
@名山有径:没有了,如今大家都过古稀之年,还是朋友。
错失的,就是自己不可得到的;有缘的,天涯处处可相逢。
@四格格:您说的是真理,我和我老伴就是从相距远的两地,到厦门认识而走在一起的,只因有缘吧。
一段错过美好的青春故事,读过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那句诗,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写的真好,为老师点赞!
@邯郸常跃进:心有靈犀一點通。此文最先的題目就是:有花堪折直须折。
謝謝您留評鼓勵!
拜读老师佳作,一篇《错失了春天》,题目选的好,引人入胜。邱国良后悔莫及自己的当初,没有像雯思表达心意,错失了姻缘。黄老师对下乡插队和去农场的待遇写的清楚,的确不同,我们去插队,一分钱没挣过,回家还要家人邮寄路费,农场每月有32元工资,吃粮有保证。[喝彩][喝彩][喝彩][赞][赞][赞]
@悠扬琴声68:我也是插隊到閩西山區的,所以了解情況。多謝王老師來訪留評,鼓勵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