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单位一位职工因病回乡疗养,他负责的副食及生产资料门市部缺了人,上级主管部门派刘孃孃(孃:念niāng 黔东方言,相当于阿姨)来接手。与我家比邻而居,她的女儿阿钟从此走进我的视野。
阿钟那年8岁,个子不高,头发梳成两把小刷子。小圆脸,红扑扑的,一笑就露出整齐的牙齿。在我的印象中,她常穿一件暗红色的灯心绒衣服,蓝色的裤子,脚穿一双胶底布鞋。快乐得像一只小鸟。
阿钟家本来应该有厨房的,但是由于厨房被改造成盐仓,刘孃孃就在门口的楼梯下支了一个灶,聊作厨房,晴天尚可,雨天常常要撑着伞才能把饭做好。条件无疑是艰苦的,但是阿钟始终很快乐,放学回家就坐在楼梯下的灶前,把柴一根一根地送进灶堂,用一根长长的吹火筒把火吹得旺旺的。火苗欢快地飘出来,阿钟欢快的歌也随着飘出来了——
月亮呀,你下来吧,
你是一面镜子吧。
小妹妹呀要把你,
照着梳头发。
月亮呀,你下来吧,
你是一只灯笼吧。
小弟弟呀要把你,
照着去玩耍。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到的第一首儿童歌曲,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难得的童趣!虽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想象,什么叫童趣,但是我能够感觉到非常美好。当时我在学校学唱的歌基本上是《社员都是向阳花》、《学习雷锋好榜样》《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之类的革命歌曲,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谁会唱什么歌就负责把全校学生教会,你不会了他又来。从来没有谁教唱过儿童歌曲。这些歌曲我们虽然都会唱,但是从未动过情。虽然唱的时候也快乐,但那是为“唱”而快乐,而不是为“歌”而快乐。而阿钟分明是兼唱和歌的双重快乐。我被深深的感染了,问阿钟:“这么好听的歌,谁教你的?”阿钟朝灶堂里吹了一口气,仰头答道:“我原先的学校里的陈老师。我们陈老师可了不起了,会唱好多好多的歌。她还会拉手风琴,她边拉边教我们唱,可好听了。”“是吗?那你再唱一首来听听。”阿钟又大大方方地唱了起来——
吹起小喇叭,哒嘀哒嘀哒——
打起小手鼓,啦咚啦咚咚——
……
阿钟的声音是那种纯粹的童声,银铃似的,音准和节奏都很好。所以,无论是大人小孩都喜欢听阿钟唱歌。阿钟到底会唱多少首歌,谁也没去统计过,在我的印象中,她似乎天天都在唱,天天都有唱不完的歌。
慢慢地,阿钟越来越少唱儿童歌曲了,一是那年头儿童歌曲本来就少,二是那场运动的风暴很快就袭来了,阿钟的歌迅速地染上了时代的特色——
《毛主席语录》发给了咱呀,
捧在手里心中甜啦,
好象到了北京城啦,
毛主席就在咱身边呀。
哎——好象到了北京城啦,
毛主席就在咱身边呀。
阿钟原先的暗红色灯心绒衣服也没有穿了,换上了草绿色的仿军装。唱的歌也改成了语录歌——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
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动初期,全国城乡都在大唱“毛主席语录歌”,谁会唱得多谁就越革命。而我们的老师大多没有音乐细胞,不会教唱。怎么办呢?同学们都着急起来,只有我不着急。为什么呢?我有现成的老师啊。谁?阿钟啊。阿钟家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阿钟每天都跟着收音机唱,我就每天跟着阿钟唱。阿钟奇怪,这些语录歌你也会唱?她不知道,她唱的时候我都在竖着耳朵听呢。所以至今不知道教了我这么一个“学生”,要不然非叫我付学费不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6274
评论列表(29条)
你这个学生不简单,会偷,偷了人家多少歌呵![嘿嘿][嘿嘿][嘿嘿]
@2272 张英辅:偷师学歌,多多益善![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
邻家小妹,少小无猜。
@霁月:没弄过青梅,但骑过竹马。我骑竹马(一根竹竿)上场,唱到:马来了!马来了!阿钟和一群同学唱道:你到哪里去?我答:我到北京去。再问:你去北京干什么?再答:我要去见毛主席。[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
小时候还是学了好多充满童趣的儿歌。比较:奶奶喂了两只鸡呀,什么鸡,什么鸡?大母鸡和大公鸡呀,大母鸡,大公鸡。[大笑]
@难诉相思:不是比较,是比如
@难诉相思:您说的这首儿童歌曲我知道,那是70年代以后,《战地新歌》(1-4辑)出版,里面有大量的儿童歌曲。如《我爱北京天安门》《火车向着韶山跑》《我是公社小社员》《小小螺丝帽》等。那是我已读初中,已经过了唱儿童歌曲的年龄。但弟妹还在读小学,于是寒暑假就教他们唱。[微笑][微笑][微笑][花][花][花]
可爱的阿钟,爱唱歌的阿钟,带给周围的人开心。
杨老师写得真好,阿钟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活现了,吹火筒,大声唱歌……[赞][赞][赞]
@不变hong心(黃梅麟):多谢黄老师的妙评!阿钟确实可爱。[微笑][微笑][微笑][花][花][花]
能有一个会唱歌的小阿妹陪伴童年,一定是快乐的,后面一定还有精彩故事,等待。。。。。[喝彩][喝彩][喝彩]
@悠扬琴声68:确实很荣幸,童年时有阿钟这样可爱友好的小朋友陪伴。[花][花][花][花][花][花]
这个阿妹不简单,会唱歌,会做饭,这个阿哥真聪明,偷偷学歌妹不知![偷笑][赞][赞][赞][喝彩][喝彩]
@蓓蕾含香:我的音乐感受潜能很有可能是那个时候被阿钟激发的,中学时期学校高音喇叭里每播放一首新歌,我听一遍就能够记住,能唱。当知青时在水库工地劳动,偶然间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二胡独奏曲《喜唱丰收》,当即用小本子记下来,先用C调记,默写到第三句旋律走不下去了,改为G调,很顺畅地就记下来了,之后就一直按自己记录的曲谱演奏,直到上了大学才看到原谱,错了几个音符,弓法指法错得不多,改了好久才改过来。[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花][花][花]
那时候的孩子都很快乐,虽然吃的穿的都不如现在的孩子,但没有压力,不用天天奔波在各种补习班之间。那时候好像人们特别容易满足,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就能让孩子学习很多东西。
@地质之花:确实是这样。多谢您精当的美评![赞][赞][赞][花][花][花]
可爱的阿钟啊,可惜了,那个时代的孩子都早熟了[笑哭]
@飞花如雪:精神上过早地告别了童年,成了小大人,每天念念不忘的就是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没有得到解放。但是营养不良,身体成熟普遍很晚。[微笑][微笑][微笑]
欣赏佳作 邻家小妹(上)[可爱][可爱][可爱][可爱][可爱]
@风雨:多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花][花][花][花][花][花]
好快乐的童年,邻家小妹妹如果看到邻家小哥哥写的这篇回忆录,应该会很高兴吧。
@四格格:已经失联51年了。我听说她三十年前经历下岗、买断工龄,后面的情况就不知道了。我认识她的一个侄女,向她侄女打听她的联系方式。她侄女说不知道。她和侄女的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姐妹,据说关系不太好,很多年不往来了。如果有缘再见面,我一定把这篇文章给她看。
爱唱歌的邻家小妹,偷学歌的邻家哥哥。儿时的乐趣!
@诚厚:童年的往事难忘怀。多谢您的赠玉鼓励![花][花][花][花][花][花]
歌唱的蛮好听啊!杨老师有现成的阿钟老师。[咧嘴笑][喝彩][赞]
@ch雪梅:跟聪颖伶俐的阿钟相比,我当时愚顽懵懂,她对我的影响是一场及时雨。[微笑][微笑][微笑][花][花][花]
青涩时期的朦胧情愫,难怪阔别51年还万里追踪,想看今天的她,可见印象很深刻。
@黃東濤(東瑞):半个世纪过去了,物是人非,但愿能在有生之年重逢,初心依旧。[微笑][微笑][微笑][花][花][花]
老师将少年往事,深情回望,灵动抒写,无论情境还是儿歌,都生动多彩,形象鲜活,声情并茂,画面感与现场感极强,十分传神,直入人心,引人共鸣,不由自主回想自己的少年岁月。这就是出神入化,功力了得。
@锦瑟黎燕:您的精美点评是对我的最大的鼓励,非常感谢您!祝您和家人中秋佳节快乐!幸福安康![花][花][花][花][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