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铁达尼号”的悲剧重演,180多人死亡,120余人仍失踪,各国都派出了搜索志愿队支援,我参加了香港的志愿队,火速地飞到了海域现场。每天,在接待家属、外国使者、采访媒体的岛屿上,都是一片凄惨、忙乱的景象。
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天的下海搜索。
我下海前,一对夫妻满脸的泪,走到我跟前,看上去五十几岁的先生,抓住我的手:“蛙人先生,帮帮忙吧,为我们找找儿子,他穿着一件大红色寒衣,二十五六岁。可怜他一个人在又冷又黑的海水里,我只想再看一看他一眼,抱抱他,跟他说一声再见。”另一对夫妇接着也走过来,太太说:“蛙人先生,您下海搜索时也帮我们找找,我们的独生女,约二十出头,绑着马尾,身穿一件紫色皮大衣。我们等着她入土为安啊!”说完,她对着先前那对夫妇白了一眼,吐了口水在地上。那先前的夫妇,也回敬了两双白眼,老婆“丕!”了一声。
我受人之托,也就对他们的委托格外留意起来。
我们几个蛙人从船上跃入海中。不知那些不幸死去的游客在又冷又深的海水里,还能认得出五官面目吗?在深海中,庞大船骸清晰可辨。在那两小时内,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我开始游进船内,第四层接近船尾部的客舱有不少遗体,有的姿态和生前一模一样,只是呈现惊惶的表情:有的,头顶铁板,漂浮着,面目恐怖、模糊。我不忍仔细目睹,尤其是当好大的鲨鱼在他们周围遊来遊去,一些断肢残腿在我眼前游荡时,一阵阵恶心涌上我胸口。我从第四层努力游动,到了第三层的休息室,发现这儿遗体不少:但不少肉体已经开始腐烂;第三层的另一侧看来就是餐厅。哗。好大的餐厅。固定在地板上的座椅依然如旧,约有百老套哩。尸体处处,情状凄惨。那些残手、断成半截的身躯、衣服、垃圾到处漂浮,到处散布,···厨房里的罐头、铁柜里的罐装瓶装各色汽水几乎原封不动,散乱地躺在地板上······我的心实在承受不了,好想快快上岸。
但就在这时,我的蛙人眼镜里似有电光火石一闪!
就在餐厅的一个角落,一张小餐桌与墙角之间,坐着一对男女。女的,约二十出头,绑着马尾,身穿一件紫色皮大衣;男的,穿着一件大红色寒衣,二十五六岁。这,不就是我下海之前,那两对夫妇所描述的、要寻找的女儿和儿子吗?不知为什么,他们也许年轻的关系?还是什么原因?五官面目居然没有什么大变化,只是眼睛张得好大,显得有些惊慌而已,最不可理喻的是那轻轻掠过脸面和嘴角的一抹微笑,还保持着活着时的最后一刻,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我拍下他们的面容和姿态。我端详了他们好久好久,觉得他们的姿态有点不同寻常,却一时又说不出特别在哪。我仔细观察,才发现这一对男女紧紧地靠坐在一起。女孩的左手腕和男孩的右手腕用了一条细长的手拍紧紧地绑着。他们前面就是一张餐桌。我再将头往下看,颇吃了一惊!女孩的左脚与男孩的右脚不但绑在一起,而且用一条粗大的行李绑带绑在一条固定的圆柱铁桌脚上。前者,他们决心死也要死在一起。后者,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决心一死?
放弃了逃出生天的希望?再仔细一看,他们的肚腹部分鼓鼓的,好似藏着什么?我动了动,突然,有个装饼干的圆形玻璃罐从他们衣服下浮出,我看到了透明罐里装着两个手机。我大喜,赶紧装进我背囊里。
很快我游上来。我把空罐里的两个手机掏出时,那两对父母见到手机,如见到了儿女。他们一把抢过属于自己孩子的。在不同手机的父母”WHATSAPP”群组里,两对父母读到了相同的短信~
亲爱的爸妈:
告别了。希望不要太难过。我们的婚事没有得到您们的同意,我们很伤心。这一次灾难,我们本有乘救生艇逃出生天的机会,可是我们将机会让给了一对母子,他们失去任何一方都会很不幸,而我们能在一起已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呢。再见了,请爸妈勿太悲伤。
儿(女)9 月 4 日
2022年8月28日于香港「不写最累」书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6060
评论列表(45条)
意想不到的结尾,这就是小说。
@2272 张英辅:开始的描述(两对夫妇吵架已经埋下伏笔),谢谢你
凄美的爱情故事,高尚的人格魅力,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一对年轻人,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也要同年同月同日死,至死在一起永远不变,这样的爱情,令人敬佩!想起现在有的年轻人,比较自私,经不起考验,验证了那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那是多么悲哀啊!老师的文章充满正能量,是很好的教材,特别是年轻人的爱情观,要正确对待。为您点赞![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蓓蕾含香:先简覆——王老师,我给悠扬老师的新博文评语里,点赞了您几句,看到了吗?
@黃東濤(東瑞):谢谢东瑞老师的鼓励!写留评是读者对作者的尊重,对文章本身的领悟,究竟我学到了什么,了解作者的原意,再表达自己的感想。我也是在您的引领指导下,慢慢学习,慢慢进步的。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
@蓓蕾含香:谢谢王老师的评语,这篇小小说我称为新闻小小说,灾难是真实的,开头有位家长的话(我要抱抱他)也是原话,其他都是创作了,殉情题材一不慎重,就会有争议,于是结尾就有了那封遗书,比较完美地解决了全文的主题,提升了层次。
感人至深的故事。
@霁月:谢谢一句式评语。精炼。
东瑞老师细腻的文笔再现了小“铁达尼号”悲剧的重演,两对老夫妇痛失子女,对搜救蛙人的请求,语言生动感人让人泪目。蛙人看到的一幕,震撼人心,两位年轻人正是两对夫妇寻找的子女,她们的手和脚绑在了一起,决心死在一起。衣服内的瓶子放着他们的手机,手机里的遗言,告诉父母他们为了把生的机会让给了一对母子,选择了“死在一起”。故事精彩,传递着大爱,佩服东瑞老师的构思。[喝彩][喝彩][喝彩][赞][赞][赞]
@悠扬琴声68:谢谢王老师来访和留言,为了方便,本篇的叙述角安排为蛙人,这样他的视角写起来(第一人称)会显得比较真实和方便。开头的伏笔和结尾的信为我解决了这篇小小说提出的几个难题,谢谢您的高评。
欣赏好小说,欣赏好故事,精彩[赞][赞][赞][赞][赞]
@风雨:谢谢风雨老师的来访和留言鼓励。
一个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但愿它只是故事,现实中不要有这样的悲剧出现。
@飞花如雪:灾难是当年的真实的大新闻,开头的一位家长的“让我抱抱他”也是记者采访的原话,曾经感动了我,于是想象力飞翔,写了此篇。
先生的这篇小小说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也是对现实许多年轻人爱情观的一种讽刺。漂亮!
@鱼满仓:谢谢鱼满仓的来访和好评,希望再读到你的美食文章。
忠貞愛情和捨身救人的故事,感動人心![赞][赞][赞]
@不变hong心(黃梅麟):谢谢梅兄的阅读和好评。谢谢,此篇也构思了不少时间。
东瑞老师讲述了一段凄美的故事。一对恋人因为婚姻得不到双方父母的祝福,选择了为爱殉情。而他们的死,成就了他人的生。他们是善良的,至死都只愿意成全别人,并且没有丝毫对父母的抱怨。想必父母看到遗言会追悔莫及。
@难诉相思:是的,谢谢蒋老师的阅读和评价,真是对我的鼓励。想必父母看到遗言会追悔莫及,一定是这样吧。
东瑞老师以灵动的奇特构思、细腻的情节描写、流畅的神韵之下一个凄美的、感人落泪的爱情故事诞生了。人性之善、之美、之爱淋漓尽致的熠熠生辉![赞][赞][喝彩][喝彩][花][花]
@碧宇流云:谢谢流云老师的精彩高评,当年的灾难,酝酿了此篇,希望天下的父母成全儿女的所爱。
小小说末尾很难处理,此篇如有神助,终于完篇。
爱情故事惊天地,生还希望赐他人。
挚爱相依在一起,良善舍己美灵魂。
—-流云赏读此文拙笔
@碧宇流云:谢谢流云老师的精彩赋诗,为我的小文增添万分光彩!
拜读精彩,老师的故事引人入胜。
@炫风之影:谢谢炫风老师来访。
故事凄美,可歌可泣。开头有伏笔,结尾有照应。[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情满乌江:谢谢杨老师精彩留言。
上天无意中成全了他和她,永远在一起,以一场灾难的方式,生死相依的结局好难受。东瑞老师细腻深透精致的笔触,拜赏学习。秋祺开心!
@ch雪梅:谢谢雪梅老师的好评。
读东瑞小小说《蛙人日志》
“铁达尼号”悲剧生,灾祸无情人有情。
恩爱新婚海底愿,逃生母子水浮萍。
人格魅力见高尚,至爱同林有真诚。
信哉蛙人叙目睹,作家笔下滚雷声。
“女孩的左手腕和男孩的右手腕用了一条细长的手拍紧紧地绑着”。(纠错,“拍”应为“帕”)。
@雷泽风:谢谢雷老师赋诗增光,蓬荜生辉。谢谢指正错字。
那先前的夫妇,也回敬了两双白眼,老婆“丕!”了一声。“丕”应为“呸”。
@雷泽风:谢谢雷老师指正错字,惭愧,我常常写错字和读错音,改打屁股。
@黃東濤(東瑞):东瑞老师虚心!瑕不掩瑜。
東瑞老师是写“小小说”的天才作家,把自己代入小说中的第一身。给写小小说的初学者一种启发。正如“蓓蕾含香”老师的赞文中所说:老师的文章充满正能量,是很好的教材,特别是年轻人的爱情观,要正确对待。[赞][赞][赞][赞][赞][赞][花][花][花][花][花][花]
@阿凯:谢谢阿凯兄,您的精彩评语,初了“天才”两字,其他可以照单全收。因为我生性鲁钝,晚熟,凭不写最累的勤奋精神才可以有点拿出来的东西,否则更惭愧。
欣赏!令人感动,又悲哀。
@华章秋韵:谢谢老师来访鼓励支持。
这是一则凄美得让人潸然泪下的爱情故事,在生死与共的恋情里,却又展现了人性至高的亮光——“这一次灾难,我们本有乘救生艇逃出生天的机会,可是我们将机会让给了一对母子,他们失去任何一方都会很不幸,而我们能在一起已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呢。”,这样的结局,不但出人意表,而且,触动人心。东瑞这篇感人至深的作品,希望日后能改编成微型电影。
@尤今:谢谢尤今来访和写了那么好的评论,大大鼓舞了东瑞。那是一次真实的沉船灾难,我看到新闻报道说,有位家长对蛙人说,请你们一定要找到我儿子,我要抱抱他。。。正是这一句话触动了我,虚构了这篇故事。末尾是自然浮现的结局。
一个悲剧中闪烁着人间真爱和大爱之光,让读者的感动超越了悲伤。钦佩东瑞老师精妙的构思!
@诚厚:谢谢诚厚老师的称赞和评语,此篇获得当年的年度全国小小说排行榜100篇。
在生命面前,选择了爱情,把生的机会留给亲情(一对母女)而死亡因为有爱情相伴,变得不可怕,不可悲,虽然悲壮,却也幸福。看到最后,眼眶潮湿了。感动于作者的细腻与深情。这样的爱情,这样的观念可能存在于我们这一辈,上上一辈,但我们的下一辈,让他们来写,一定写不出如此感人的故事。不希望这故事是真的,但希望这样的爱情是真实存在的。谢谢东瑞老师
@似水若烟:谢谢若烟老师的精彩评语,将生命、爱情和亲情排比,把人物的选择做了高度的评价,并产生共情。这是新时代的罗朱式悲剧,前面的伏笔预示了可能发生什么。最奇异的是本篇的开头一位家长的话,曾经被报道过,是真实的,不知怎的,我居然联想到铁达尼灾难又一出小型的爱情殉情之歌。当年,此篇曾经被选为全国小小说年度排行榜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