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小元不过十五岁。
那一年的偶然一天,如果小元不出游,他的知名度可能没现在大。
那一天,他与一位朋友到山西太原汾水一带游览,该是自由行吧?
那一天,小元听说山西汾水两岸的风景很美,想到那里看看。同行的小佳本来执意要到市集走走,说也许有什么东西好看?好买?小元却坚持,说道:“老师布置要写的文章过几天就要交,我们还是去汾水走走吧。也许有什么好灵感。之后再到市集不迟。”小佳笑道:“我知道,你想做你恩师郝天挺老师的爱将、你父亲的好儿子,再写几篇传世文章!呵呵。”口气当中不乏嫉妒之意。小元笑道:“你错了!我父亲跟我说过,汾水那一带有密林、有河流,景色一向不错,他叫我到那里散心小游。”小元的父亲元德明是著名诗人,遗传儿子也热爱文学;他希望儿子将来考进大学,也有一番作为。小元自小深受老爸影响,家庭的浓厚书香氛围熏陶着他,八岁时候,小元已能写一些短诗,也能猜中不少灯谜了。在小学里都盛传他是一名神童。
小佳拗不过小元的坚持,他们终于出发了。一路上天色阴沉,树叶飘零,太原街市一片仓惶景象,街上车马稀落。他们乘搭的马车将他们载到一个无名小镇。车夫说:“你们可以下车了。这里有小旅店,如果不投宿,也可以穿过前面一片小森林,直走抵达汾水。”小元付了车资,和小佳一道下车。他们按事前的行程计划,径直向小森林深处走去。
他们渐行渐远,已经走到密林深处。树林幽深,光线昏暗,冷意嗖嗖,是一年的深秋了。但步行约莫十几分钟,景色突然开阔,树木稀疏,远处呈现一片广阔的丘陵和平原,山脚下有七八农舍,炊烟袅袅,直飘上秋季的辽阔天空。虽然已经是深秋了,但秋高气爽,晴朗的天空不时有候鸟飞向南方。最美的是好几组南飞雁,排成大大的人字阵,徐徐南移,非常壮观。也有成双成对的,结伴飞翔,羡煞人家怨偶。
“休息一会吧?”小元说,小佳没有异议。正当他们要将肩上包袱安放在路旁树下,突然,眼前走来一位年若三十几岁的猎人,他背上背着重负,以网网住,看来是他今天的战利品吧?年轻的猎人见到小元他们,不住地摇摇头叹息道:“太感人呢了,太感人了!”说着,他将肩上扛着的包袱,从身上卸下来,往地上一放:“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森林小道本来就很狭小,再被猎人一阻,小元不得不停下来。那个猎人蹲下来,将网解开,露出两只大雁,已经奄奄一息。一只,胸部的羽毛被一片殷红鲜血糊住,一支利箭穿胸而过,看来就是猎人今天的杰作了;另一只,伤处在头部,看来十分严重,颈脖血淋淋的,头部器官模糊不清,脖子中间软软的,彷佛已经折断。
“啊?”小元和小佳看得痴了,面面相看,又看看那位猎户,一时惊讶不已,不知刚才发生了怎样的惨剧?为什么一对大雁的死法居然完全不同。
年轻的猎户说,事情是这样的:今天一早,他到林子里打猎,原以为可以猎到鹿子白兔什么的,没料到陆地上的一无收获,正犹豫要不要放弃时,忽然,抬头仰望,竟然看到一双大雁从远处的天边慢慢结伴飞来·····
这个时候,时间彷佛倒流,地面上的所有人都抬头遥望,好似又看到了那一对从天边飞来的大雁。听到牠们的对话。牠们以亲昵称呼相称,看来是夫妻。
“阿情,我们还有多远?还要几天?才能到达我们要到的南方?”其中一只说。
“阿爱,耐心点吧?没有再来个三五天,我们是到不了的。”
“我好累,怕是飞不动了!”
“要不要我背妳呢?”
“啊!我那么重,你怎么行?我们会一起跌落下去的!”
“前面是一片小森林,我们要格外小心。那些猎人好坏,会躲在隐蔽处,把弓箭瞄准我们。”
“对了,阿情,万一我被他们射中,死了,你怎么办?”
“妳想想,没有了妳,我还能活吗?我会随妳而去的。”
阿情这一番话,听得阿爱眼睛顿湿,是的,多少年了,他们出双入对,有影皆双,夫唱妇随,可谓二十四小时未曾分离,飞过多少年的春夏秋冬,飞过多少次的天南地北,已经数不清飞过多少年多少的行程了。牠们这多年来不知遇到过多少次狂风暴雨,也不知避过多少次无情的来自地面的利箭······难能的是居然到今天还能够结伴而飞!
猎户继续说:“牠们越飞越近了,我躲在一株树的浓密树叶遮蔽处,将我弓上的箭对准了其中一只。我随着牠们身影的移动而移动我的箭、调节着我瞄准的焦点,准备牠们飞到距离我头上最近的时候,把箭射出去。在我的打猎生涯中,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任何生灵可以逃得过我的箭。那一双大雁太麻痹了,好似一路上都在卿卿我我,完全没留意很快就会成为我的网中物。说时迟那时快,嗖嗖嗖····我的箭射了出去······我看到,半空中黑影一闪,其中被我瞄准的那只胸部果然中箭,成自由垂直落体从空中跌落了下来,应是穿胸而死吧!当我的猎物堕跌地面,果然,牠被我射中了要害。我抬头一看,竟然看到了那另一只在半空中不断地打圈圈,盘旋不愿离去。我听到那凄惨的悲鸣从牠口部不断发出来,听得我呆了。”
阿爱!妳就这样对我不告而别,离我而去吗?猎人!你就这样为了赚几个钱竟忍心把我的一生至爱打死、叫我们永远阴阳永隔吗!阿爱,你不声不响地去了去了!天啊。这晴天霹雳叫我如何能承受啊。我们一起飞翔、一起栖息,哪怕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也感到一起结伴奋斗的欢乐,何曾分开过一分一秒啊!离别、天各一方,还有什么意思呢?不要说只有人类才懂得什么痴情,我们雁儿的相爱一点也不比你们逊色!现在,妳既然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的生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看看那些望不到尽头的万里云层,此刻都是灰沉阴暗的一片;地面上那些山山水水,都呈现荒芜、枯萎、凄凉的寂静景色,我的心万分沉重,时间已经凝止在妳被不良猎人射死的那一刻了!妳是我心中永远的痛。还有那么长的一段行程,我已经乏力飞翔!眼前只有大片黑暗!我独自一个、孤零零地与谁同飞呢?妳就等我一下吧。
猎人继续说下去,他看到那只仍活着的大雁,久久地盘旋在伴侣被射落的天空不去,悲切的哀鸣如缕不绝,原来拉满弓弦的箭慢慢地放松了,箭也跌落在地上。他原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成全牠们,但他抓弓的手强烈地颤抖起来了。他说,他不能再向这一对情侣的另一只下毒手了。他低首望着那头被他射死的大雁阿爱,胸部流出来的血染红了羽毛,地上是一滩血;他又抬头看天空,一时间惊吓得心胆几乎俱裂!只见此刻,那一只痛心伴侣死去的大雁在绕了几个大圈、哀鸣不止之后,突然来一个急转身,头部向下,呈现垂直的直线,说时迟,那时快,牠像化为一只箭一样,朝地面速度非常快地直冲而下,样子又像极了一颗雁型的炸弹,他以为是在向他做报复,人雁同归于尽.他忙蒙着头闪跌一边,“扑!”一声物体冲击地面爆发出惊人的巨响!猎人才看清楚,大雁头部撞击地面,鲜血四溅、模糊了大雁眼嘴,颈脖当场折断,并溅的血也喷了猎人一脸,他大悟也大骇,侥幸存活的大雁为牠的至爱做了壮烈的殉情之举。
断气的大雁呼吸仍一鼓一鼓的,他脱下了帽,跪坐,头部往泥地三敬叩。
“这就是牠们的全部故事。一只先被我射死,一只为牠的伴侣殉情而死。”至此,猎人讲完了他的故事。
小元眼眶湿湿的,不需与来伴商量,掏出银子,递给猎户道:“我买下了。”猎户二话没说,就把两只大雁网好,交给小元。小元和同伴继续向前走,约莫一个多时辰的光景,终于走到了汾水河畔的一个山丘。他们一边挖土,一边遥望河流的那岸(北方),深秋下只有几家残破的茅屋,野草在秋风中摇摆抖动,孤寂的炊烟向低低的云层袅袅而去,景色是那么荒凉寒怆,啊!当年曾经的热闹景象已经一点也不复存在,死得那么惨烈的情侣大雁也不可能活过来了,在秋风中,彷佛听到山鬼在啼哭哀号的声音,雁魂自然招不回来了,不过,天下的莺儿燕儿都要自叹不如了,你们死后只能一般地葬于黄土,不为人知,那像雁兒你们俩那样殉情合葬一窟,连上苍都要嫉妒万分啊!就让几百年后的文人墨客,狂歌痛饮,年年都来这儿悼念妳们吧。
一座大雁的坟墓隆立起来了,上面竖立写着“雁丘”的木牌子,周围垒着一些小石头。小元和他的朋友跪着三拜,良久才起身,回程,风刮得更紧了。
小元回家不久,有感而发,写成了不讲究韵律的《雁丘诗》。這一年小元十五岁。但殉情大雁的故事令他一辈子难忘,一直到他六十岁左右,他再度按照《摸鱼儿》的词调将少年时候写的《雁丘诗》进行重大修改,成为了不朽的名篇《摸鱼儿(问人间情是何物)》。
小元,就是元好问(1190—1257),大名鼎鼎的金朝诗人。这首词令他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上留名,也成了他的传世之作。
《摸鱼儿》全词如下——
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5214
评论列表(41条)
感动的我泪目了,,,愿人间真情多多。[赞]
@鱼满仓:谢谢老师的首席评论,感受到您的真情流露,非常感恩。
东瑞老师好文采,这现代版《雁丘》何其感人,连我的老淚也纵横了![喝彩][喝彩][喝彩]
@2272 张英辅:故事新编,将一首著名的诗词改编成为一篇小说,需要参考不少资料,谢谢您的好评。
老师若有时间,请评一下我的《花径与旷野》之四,可以吗?
@2272 张英辅:已经另覆。
天下万物,皆为情生;天下万物,皆为情死。一个情字从远古渗透至今,还将向未来渗透。
@四格格:读了元氏的诗词,方知,天下的大情种未必就是人类,应该首推这一对形影不离的雌雄大雁,谢谢四格格老师的大《情论》,说透人世间的千古不了情。妙而高。
欣赏东瑞老师佳作! 东瑞老师以丰富的想象力,流畅的妙韵,超凡的比喻、拟人之艺术手法描写了小元的出游,知道了深秋一对大雁向南方而飞,空中细腻的情感交流,然遇到猎人而发生了凄美、悲壮的殉情的故事。小元为其感动,以其善良、人性之美买下死去的一对大雁并埋葬为《雁丘》,此文情节跌宕起伏、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啊……大赞[喝彩][喝彩][花][花]
古风·问人间情是何物?
问人间情是何物?肯于舍己生死中。
大雁碧空双飞舞,一箭而亡另顺从。
飞禽尚知爱情重,人类勿去偏路行。
敬畏生命众知晓,真挚专一若霞红。
@碧宇流云:谢谢流云老师的超长好评论,开心之余又惭愧万分,我只不过喜欢这首《雁丘》,也记得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里曾经全文引用,印象深刻,于是找来了能找到的资料,加予充实,写成了此篇现代包装的小说,谢谢您的赋诗,令小文大大生色,增添无数光辉。
@碧宇流云:精彩诗词已经收藏了!
只知世上有痴情人,谁知竟有痴情鸟,一点也不比人类逊色,感人落泪!老师写得如此动人,可以做一个话剧演出,对白生动形象,教育意义深远。为老师点赞![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蓓蕾含香:谢谢王老师的好评,喜欢《雁丘》读过好几遍,也参考了诗词的创作背景,于是改编成了这样一篇现代故事。
雁如此忠於情,那些玩弄爱情的人,真不如雁了!
兄把这故事写活了!很令人感动,赚我热泪呀!
@不变hong心(黃梅麟):情是何物,这句话被引用不知多少次。但有关故事罕见被认真演绎,只是读过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里引用过,相信读者会有兴趣,因此写成了它,谢谢兄的投入阅读,精彩评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霁月:谢谢小月。
东瑞老师飞来神笔,把元好问的一首词《摸鱼儿》翻新成一篇感人肺腑的寓言故事,其艺术功力不亚于《东郭先生和狼》、《农夫与蛇的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诚如黄梅鳞老师所言:雁如此忠于情,那些玩弄爱情的人,真不如雁了!今天早晨看山东卫视系列栏目《人间烟火》,我就对孩子们感叹,现在的一写年轻人,把婚姻当儿戏,就像吹灯草灰一样容易。今天结,明天离,甚至把离婚当作时髦事风流事,毫无对婚姻的敬畏之心。用句时髦话说,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喝彩][喝彩][喝彩]
@雷泽风:谢谢雷老师的精彩评语和丰富联想;现代不少年轻人只是讲求曾经拥有而不追求天长地久了,令人嘘唏感叹!今不如昔!梁祝化蝶,大雁殉情,痴心长者力求一起安乐死,都谱写了爱的真曲,现实证明。传统有传统的好,真爱还是有价值的,才是永恒的。
读东瑞《问人间情是何物——(雁丘)现代版》
雁丘悲愤白杨村,故事凄凄到于今。
魂断南天汾水路,情殉北国青枫林。
猎人毒箭云层黯,骚客诗文血泪涔。
告慰人间众儿女,当惜恩爱贵如金!
@雷泽风:读雷老师的深刻七律,感动不已。不仅文字工整壮美,音律铿锵,而且悲情贯穿,力透纸背,马上收藏了!
东瑞老师的现代版《雁丘》,更像一篇凄婉美丽的童话,催人泪下,发人深思。大雁的生死相许,令太多的凡人汗颜。愿人们在爱惜自己的同时,更怜悯大千世界的弱小生灵。
@难诉相思:谢谢蒋老师的阅读和评价,是寓言、童话还是短篇已经不考虑,我是将它写得现代一些,因此也增添、解读了“鸟语”(空中的大雁对白),参考了一些有关资料,写成了它,算是一篇对元好问的致敬之作。
从《雁丘诗》到《模鱼儿》,再到现代版本的《雁丘》,都一直在传颂着一个令人感动,催人泪下但又很美好的爱情故事。
@豫莲芳草:谢谢师老师的阅读和评语,谢谢。
东瑞老师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把元好问的一首词《摸鱼儿》翻新成一篇感人肺腑的寓言故事,引人入胜,非常感人,赚人热泪。那只侥幸存活的大雁为牠的至爱做了壮烈的殉情之举,让我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那只大雁的哀嚎声在我耳旁萦绕,久久不能离去。。。[喝彩][喝彩][喝彩][赞][赞][赞][花][花][花]
@悠扬琴声68:谢谢王淑琴老师的阅读和好评,故事新编也是一条有创意的创作之路。鲁迅、刘以鬯和不少老前辈都尝试过,值得一试。大雁是大情种,不亚于人类中的有情人。
原来,“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竟是源自于此,长知识了[赞][赞][赞]
@飞花如雪:谢谢老师,金庸在他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也引用过。我很喜欢,喜欢的几首也改编成短篇了。
东瑞老师娓娓道来的故事让人感动又感叹,这大雁情侣的爱让世间之人也为之落泪了[赞][爱心][爱心][爱心][爱心]
@飞花如雪:谢谢您,是的,大情种大雁,叫一些薄情无义的恋中男女无地自容了啊。
凄美的故事!爱,是永远的话题,爱,不止是人类拥有,动物的爱,更加催人泪下!《雁丘》!天尽头,何处有《香囚》?现实版的问世间情为何物!
好故事,老师的爱情故事,总会感动无数人!
@玉梅:谢谢吴老师,好久没看到您发文章。
谢谢您对此篇故事新编的评价,是的,爱情原来是人和飞禽都一样啊。
@黃東濤(東瑞):这里的婆婆太多,有被管束的感觉,不敢轻易发文了!
东瑞老师大雁殉情的故事,感动了猎人,感动了诗人,也感动了读者。欣赏典故般的现代版故事,顶赞!
@诚厚:谢谢诚厚老师的阅读和好评,谢谢你说的三感动,东瑞读了你的评语,也被感动,变成了四感动啊。
感谢东瑞老师,让这首感人肺腑的词演绎成一篇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记得当年第一次看这词,是在金庸的《神雕侠侣》看完第一件事,跑去书店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然后翻遍全书才恍然:这是词又不是诗,而且还不是唐……但也足见这首词给年少的我的震撼,看了东瑞老师写的感人故事,我想到也来发一篇文……[咧嘴笑]
@似水若烟:谢谢若烟老师的来访和留言,我喜欢《雁丘》也是来自金庸小说的引录。也看到问世间情是何物这一句常常被人们引用,后来找到原诗很少喜欢,读了所有力所能及的资料,就写了此篇。最让人感动的是除了大雁的殉情故事,还有作者元好问“写成了不讲究韵律的《雁丘诗》。這一年小元十五岁。但殉情大雁的故事令他一辈子难忘,一直到他六十岁左右,他再度按照《摸鱼儿》的词调将少年时候写的《雁丘诗》进行重大修改,成为了不朽的名篇《摸鱼儿(问人间情是何物)》”时隔四十年,一篇文章到老还在修改,可见文学确实一门没有止境的艺术。
@似水若烟:重点是创作了雌雄大雁的对话,还有最后的心灵独白,这应该是西式了,也现代化了。创作部分在这几方面比较强。
@黃東濤(東瑞):谢谢东瑞老师如此详细的回复,灵感来源于诗词,但故事完全是东瑞老师的风格哦。一首好的诗词,流传千古,一个好的故事,感动古今,都源于作者创作时的艺术感染力,因为真挚,真诚,外加博学多才,千锤百炼,自然成就不世佳作
@似水若烟:很少喜欢/很是喜欢——————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