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雨堂书事(三〇一)

IMG_5377

七月份应约完成一个月的日记写作,某刊要用。几乎每天晚九点左右,就在手机上写,写得很累。曾经有好些年,一直坚持着记日记,后来这份爱好被搁置了,坚持下来原来亦并非易事,所以偶尔翻看鲁迅、知堂等人日记,心中就难免会生些钦佩的敬意来。不过话说回来,亦只有像他们这样一些名人,日记于社会的意义,恐怕更能重要一些,一般的人家,除非经历重大社会变革,日记的价值就要小得多了。

前节书事已记下在孔网购得一册陶亢德著《陶庵回想录》,看物流动态,久不发货,便操作退货程序,却遭到拒绝,店家谓书已发出。实际上确乎如此,基本上是在正常的时间内收到书的。这本书在读书界引起较大波动,有人以为它比《知堂回想录》的价值要大。是自然的,写作环境与发表环境都有较大差别。陶庵这本书,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社会环境要宽松多了,而且,是在五十年之后发表出来的,其间涉及的人和事,虽然大多都为名人,但基本上都已作古,连作者本人亦是去世好些年了。所以说,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社会,对于现当代文学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这本书的文字,从气息上说,个人意绪的成分要浓一些,一个从旧时代走出的人,经历多次社会变革,自己又深受其害,情感自然是幽愤而激烈的,诉诸于文字,难免怨恨叠加。再说他与诸多作家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编辑与作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商人与作家的关系,因为作为主办方,他必须考虑刊物的商业效益。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刊物的主办方与作家之间,人性的魔方就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因而教科书中的文字便让人觉得不那么靠得住了,——原来人性亦是多面的。

往大院开会,会议结束后乘车去解放路,在淘书公社流连了一个中午。是好长时间没有去过了。购书三册,金性尧著《清宫玄机录》,天津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九年六月出版;蒋频著《印人逸事》,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一五年九月出版;刘二刚著《独上高楼》,北方文艺出版社二〇一六年八月出版。前两本是偏于讲故事的,现在喜欢这种没有负担,读起来很轻松的书籍了,当然,刘二刚文字的不羁亦是颇有意思的。画家里还有一位朱新建,这两天在家里拿出他的《打回原形》来读,也很热闹。

在孔网购得一册王仁湘著《南藩海昏侯》,三联书店二〇二二年五月出版。海昏侯墓的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作者作为考古界人士,持续关注考古成果发布,结合文献资料对汉时期海昏侯生活状况进行了较深较细的研究与还原。这本书彩页插图,以详实的考古发现作为论证依据,偏重于实物推理。记得北大辛德勇教授关于海昏侯亦曾出过两本书,一本重文献推理,一本重文物探究,可惜未曾购置一观。

昨日立秋,今天算是立秋后的第一天了。这些天持续高温天气,午后街上温度都在四十度以上,且水汽蒸腾,热得人很难受。据说立秋时点在下半天,高温天气又会强烈地持续一段时间,那是须坚持一段湿热高温天气了。最近很觉困乏,精神状态不好,不知什么缘故,心情似乎亦很糟,还是应调整调整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3990

(2)
理洵的头像理洵
上一篇 2022年8月8日 下午3:35
下一篇 2022年8月8日 下午9: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