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子,是我的师院同学滑国璋的笔名,现在是内蒙古著名作家、书法家、画家。
读书时我们个个狂放不羁,都在自己的姓氏后面加了一个“子”字,刘棣称为刘子,王永良称为王子,潘志成称为潘子,我也大言不惭地称为李子,大有和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来个肩并肩的比拼。6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几个都没有成为文学、哲学大家,那个“子”字也就没叫起来,只有滑国璋同学成为了文学大家,滑子亦名副其实啦。
读书时滑子是中文系的,但他酷爱美术。我是美术系的,却钟爱文学。不谋而合的我们俩由于爱好趋同而成了无话不说知心朋友,近60年来一直联系不断。
滑子人长得很精神,深邃的眼睛看人很友善,瘦弱的身躯充满着人生的智慧,1964年,我们一入学就发现滑子三天两头地就往艺术系的小红楼跑,他一是探望包头九中校友潘志成,顺便看看我们画画儿,二是我们系里音乐专业的一群小丫头个个如花似玉,他来这里也有和小女生儿接触的意思,今天胳膊夹一本《红楼梦》,明天口袋塞一本《聊斋》,美女们读完,滑子会热情地和她们开展讨论,他能对书中的诗词倒背如流,对书中的人物命运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滑子还无师自通滴很有音乐天赋,他能捏着细嗓子和女生们清唱越剧红楼梦,把“黛玉葬花”唱得那叫一个字正腔圆、委婉动听,所以身边总有美女同学向他求教。刚开始我们一帮男生还挺嫉妒他的,时间长了才知道滑子心思单纯,既无贼心,又无贼胆,对漂亮的女同学从来不敢动非分之想。我们就笑滑子原来是“银样蜡头枪”,中看不中用,他就庄重的对我们说,美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占有的。这样的审美思想,他在80年代初在《内蒙古青年》杂志曾以“身边的美学”为专栏题目,写了近百篇讨论美学的文章,引起了自治区内外的好评。
我大学毕业后的十年,内蒙东三盟划给东北三省,身在辽宁省的我和滑子基本上失去了联系,只是听说他在内蒙党委《实践》杂志社当编辑。80年代初我们又重新划回内蒙古,到内蒙首府呼市办事的机会多了起来,几经打听找到了滑子的家,亲眼目睹了滑子在痛苦的婚姻生活中挣扎。十几年没见老同学了,经济不富裕的我还动了心思买了点见面礼物,记得第一次去他家,我买了一只熏鸡、一小箱青岛啤酒,没想到一推开他家的门就闻到了“火药味儿”,小两口正在冷战,毫无思想准备的我尴尬得动手摘菜、切菜、炒菜,滑子闷头不语地洗米蒸饭、做汤,待饭菜上桌,酒倒满杯,他的妻带着女儿在饭桌另一角只吃米饭和咸菜,我带来的撕好了的熏鸡和倒满杯的啤酒,娘俩儿连看都不看一眼。滑子脸上的肌肉抽搐着,一脸苦笑地劝我喝酒、吃菜。这顿饭我都不知道咋吃下去的,惊愕之余我知道了什么是“死亡了的婚姻”,心想大学读书时喜欢风花雪月、多愁善感的滑子,这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时间不长滑子来信说他离婚了。
浪漫的滑子的第二次婚姻找了一个比他小24岁的爱画画的小姑娘,婚前滑子曾带女孩儿到我家住了十几天,我的妻子儿女都非常喜欢滑子带来的那个天真烂漫的白白胖胖的20岁的小女孩儿,每天虽然吃的是小米饭、葱蘸酱,偶尔吃几颗咸鸭蛋,可他们却非常满意,滑子就在我家和大学同学巴国强、张全栋聚会,就用家常饭、家常菜待客。当时滑子任内蒙古党委《实践》杂志社编辑室主任,我们当地党委宣传部长也是我们大学同学知道后,特意安排滑子住在政府宾馆高级包间,到贵宾小食堂去吃饭,可热恋之中的滑子不想让未婚妻抛头露面,一直在我那简陋的小平房里住了半个月。
又过了几年,他俩冲破女方家长的反对和社会舆论不容的重重阻力,终于结为夫妇。为此他50岁就提前“称病”退休回家陪小娇妻。小妻子向他努力地学习绘画,美术能力突飞猛进渐成大器,画的中国画挂在画店已经有人订购,后到天津美术学院进修,回来在滑子的运作下,当上了大学老师。此时国家的经济变化天翻地覆,“拜金主义”早已风靡神州,种菊东篱下的滑子不抓经济,还钟情于儿女情长,这已经不合时宜了,此时自然而然的又发生了婚变,人人都有思想准备,唯有滑子没想到,女孩儿受不了滑子“囊中羞涩,花生米也能下酒;骨里穷酸,为难事不去求人。”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状态而走出了滑子精心构筑的家,结束了15年的婚姻。
心灰意冷的滑子据此写出了40万字自传体小说《风过无痕》,在新浪博客小说专栏连载,引起了网络媒体和出版界的关注,内蒙古远方出版社在网络小说的基础上,重新命名为《七九河开》出版发行,小说在呼和浩特《北方晚报》长期连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小说出版后大受欢迎,小说连续再版,并被评为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滑子的中国画、书法作品也行情见涨,听同学说他一幅水墨《梅花图》已经卖到了8万人民币。校庆期间,得知滑子被内蒙古师范大学聘为教授。
—
–
附滑子诗:《七九河开》研讨会感赋
余之文学自传《七九河开》2007年2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社长陈莎莎带四位责编到我家送书时恰为七九之日。3月16日举行本书研讨会,作家冯苓植、邓九刚、徐扬。批评家李锐、李树榕、曾宪东、尚贵荣,官员侯世忠、管炳东、王树青、 博宏等济济一堂。《内蒙古日报》总编贾学义,《北方新报》总编李德斌,《北方家庭报》总编贾渊,《内蒙古商报》总编李希晓等在座,竟有未及发言者。散会之际,曾宪东对我玩笑说“等于给你提前开了个隆重的葬礼”。
一堂才俊逞辞锋,十万清流画冰凌。断肠文字知音解,绝胜葬礼念生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3845
评论列表(34条)
滑子多才,素质全面。[赞][赞][赞]
@情满乌江:谢谢杨老师点赞,问候老师秋安!
当一扇门关闭后,必有另一扇门在重新开启,你的主人公滑子走进了另一扇门。
@四格格:是滴,滑子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就得承受这样的生活之重!
欣赏佳作,分享精彩,周日愉快,上午好![花][花][花]
@风雨:谢谢老师阅读,问候秋安!
才子滑子,可惜了好姻缘。
@霁月:都是好姻缘,就是过不到头儿,可惜了!
滑子同学,很是同情他,两段婚姻,都是半路夭折,虽有天大本事,也不幸福。可又想,性格决定命运,子非鱼焉知鱼不乐也?我又释然了……
很有特色的博文,很有特色的主人公,读到这样的博文,幸运也![花][花][花][花][花][花]
临屏即兴赠滑子
人生万世莽苍苍 不知何时能开张
滑子有才终脱颖 七九河开百草芳
@2272 张英辅:谢谢老师的评论和诗词,滑子同学和我交往多年,期间从滑子身上学习了好多知识,让我上新浪博客学习写作就是滑子的主意,他接受新事物快,反应也快,进步显著。回忆老同学,感到很温馨!
人生总是不会太完美,当滑子事业一步步成功后,婚姻却一步步失败,也许这就是一种平衡。
@四格格:老师说的非常好,滑子就是这样的!问候老师下午好!!
才子遇知己,方可百年好啊!才子的婚姻令人惋惜,好在才华终究不曾埋没。
@飞花如雪:滑子的婚姻之路命运多舛,而这些逆境正激起了滑子的悲情创作欲望,伴随着小说的洛阳纸贵,滑子的人生更有悲怆感。
人生总有一些不完美的事情,才子在婚姻上的不幸令人心痛,好在没有放弃专业,修成正果。
@蓓蕾含香:是啊,不完美的人生,滑子的文学创作成功,付出的太多了,令人叹息不止!
失时倒霉遇佳人。
@晓舟同志:谢谢老师的评论,滑子的婚姻之路命运多舛,而这些逆境正激起了滑子的悲情创作欲望,伴随着小说的洛阳纸贵,滑子的人生更有悲怆感。
有才华的人,往往生活中经历苦难。
@杨自记:苦难经历出文学,可能就是这个道理啊!卓尔不群的滑子,可怜的滑子,令人羡慕的滑子,光鲜亮丽的滑子,灰头土脸的滑子……
@李宗宾19481957:好吃好喝的人,往往写不出特别好的东西。苦难经历是好作品源泉。
有才有特色的人。
@炫风之影:滑子同学是性情中人,的确有才有性格!!
滑子走过坎坷的人生路途,先苦后甜。
@阿凯:滑子用将近一生的经历写作自己,需要勇气魄力,更需要能力!
滑子是位才子,只是婚姻有点坎坷。看来,在婚姻问题上,审美是双向的。
@诚厚: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滑子的美学理论,在现实的柴米油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婚姻不顺,才情依旧。文学绘画造诣深厚。
@ch雪梅:滑子的婚姻,令人叹惋。
@李宗宾19481957:但是滑子又是幸运的,大器晚成的暮年,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谈笑有鸿儒,葬礼无白丁。第一次看到有姓滑的。
才华与人生,总有好多无奈。
@川明:文人的个性是双刃剑,个性张扬独往独来,在家庭生活中极不适应,滑子就属于生活的失意者。但他艺术生活文学创作却是实实在在的成功者,真是无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