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 人 (小小说)
小任工作15年,也结婚10年了,可他还没有房子。没房子只好租房子,他今年搬到这儿,明年搬到那儿,这不,这次他搬到了一座单元楼里。
这是一座老式楼房,每层三户,小任就搬到了中间那户。收拾好房子,两口子商量着让左右邻居来家里坐坐,说初来乍到的,应主动与邻居搞好关系。
这天,小任两口子早早下班,弄了几个菜,就邀请左右邻居来家里小聚。左邻居爽快,说了几句客气话就来到了小任家。右邻居似乎有些不痛快,说家里有事不肯过来,在小任执意拉扯下,右邻居总算过来了。
左右邻居刚坐下不久,小任就发现了问题:三个人酒喝得很慢,菜几乎没怎么动,而且两位邻居都不怎么说话。小任说话时,左右邻居还不时嗯嗯作对,但左邻居说话时,右邻居就不吭了,右邻居说话时,左邻居就干脆把脸扭向一旁。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任一边喝酒,一边思忖着。终于,右邻居说:“实在对不起,我确实有事,我把这杯酒喝干,我先走一步。”小任不好再挽留,只好任右邻居先走。
右邻居一走,桌上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小任和左邻居称兄道弟你一杯我一杯的喝了起来。言谈中小任听出了问题缘由,原来左右邻居长期不和,而且还经常闹出一些小摩擦。
送走客人,小任心中生出许多不快,好不容易搬一次家,怎么偏遇到这样的邻居呢?小任的妻子倒是有些不在乎:“那怕什么?咱们都和他们和平相处,他们之间的矛盾咱们不管。”小任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也不再说什么,趁着酒意睡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小任两口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见了左右邻居点点头问个好,遇到什么出力的事也伸手帮帮忙,左右邻居之间也相安无事。
有一天,小任下班回家刚上楼就听得有人吵架,细一听正是左右邻居。他不容多想,加快步伐赶紧上楼,想问问情况劝开双方。可上楼一看,两个人已动开了手。只见他们你一拳我一脚,一会儿就搂在了一起。小任无从下手,只好大声喊“别打了别打了!”
然而两个人并没有停手,打着打着,两个人就一起顺着楼梯滚了下去。小任赶紧往下跑去,可等他下去楼梯时,两个人已躺在地上,只见左邻居用手捂着还冒血的额头一边骂一边哎呀哎呀叫着,右邻居从地上爬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
左右邻居之间的战争终于爆发。想起那刚刚发生的一幕,小任心里一阵阵发抖,他根本想不到邻居之间的矛盾会发展到动武和流血。可事情到此并没有完,后来他听说左邻居将右邻居告到了派出所。
几天以后,小任正在家里吃饭,突然,头上打着绷带的左邻居敲门进来了。他说那天是右邻居先动的手,希望小任能给他当个证人。左邻居走后不久,右邻居又敲响了小任家的门。他说那天是左邻居先动的手,希望小任给他当个证人。
按说小任是唯一的现场目击者,作为证人他理所应当,可他那天却真的没看清是谁先动的手,他怎么作证呢?
左邻居不断来找小任,右邻居也不断来找小任。小任心里作难了,这到底怎么作证呢?别说自己当时没看清谁先动的手,就是看清了,又该怎么说呢?
小任的妻子从没遇到过这种事,竟急得哭了起来,哭了半天才说:“咱不当证人。”
过了几天,左邻居右邻居一直找小任,可一直找不着,打电话也不接。又找了几天,还是找不着。
左邻居右邻居都急了,小任上哪儿去了呢?不知谁急得没办法了,就搬来凳子把着门头往小任家里看。这一看不要紧,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了。
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小任一家偷偷搬走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2208
评论列表(35条)
欣赏佳作,欣赏好小说,精彩![花][花][花][花][花]
@风雨:感谢朋友的欣赏,向您问好!
所以,古代孟母三择邻是有道理的。
@四格格:老师说的非常在理,谢谢您!
写得很实在,人的涵养太重要了。
@2272 张英辅:感谢老师的欣赏,向您问好!
邻居好赛金宝,因为要在这里生活,遇到这样的邻居是比较麻烦的,还是躲远一点好。
@蓓蕾含香:谢谢老师的阅读,向您问好!
这样的证人确实难做,结尾出人意料。写得真好!向您学习啊!
@华章秋韵:感谢朋友的欣赏!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有这样的邻居怎么能安居乐业。
@地质之花:是啊,感谢老师的欣赏!
遇到这样的邻居,也只能躲了。兄弟的小小说写得很精彩,欣赏,顶赞!
@诚厚:感谢老师来读,都请您多提宝贵意见,向您学习!
拜读,精彩。
@炫风之影:感谢朋友的欣赏!
哦,左右为难,一走了之。看来家当不太多,搬一次家不太难,如果难,工程未免太大了。
@黃東濤(東瑞):谢谢老师的欣赏,搬一次家真的不易,但他执意要搬走,可见他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虚构的故事,可能经不起推敲,感谢老师提出问题,向您学习!
左邻右舍,和睦相处,这是影响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难诉相思:精彩的评论,谢谢老师!
遇到这样的邻居真是头疼。
@名山有径:是的,谢谢老师的欣赏!
这个证人不好当,
挨门合户应商量。
恃强凌弱非丈夫,
和风细雨日月长。
@雷泽风:谢谢老师,精彩评论,为您点赞!
这叫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四格格:是的,谢谢老师的欣赏!
晚上好
@名山有径:谢谢老师!
故事蛮有趣的,情节的发展也循序渐进,包袱抖得是时候,小小说难写,就在于故事发展到高潮是时,急煞车结束,把想象留给读者。妙手!
@淡墨:感谢老师精彩的点评,向您学习!
故事生动形象,反映人与人难处,都想证明自己无错,都不想吃亏。映射现实生活的人与人关心。
@杨自记:杨老师的点评非常精彩,谢谢您!
@邯郸常跃进:谢谢你了。
期待新篇
@名山有径:感谢老师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