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运动,初中时打篮球、踢足球,上高中后迷上了篮球,1991年在中国男足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遭遇黑色三分钟时还给当时的主教练徐根宝写过信,虽然这封信没有最后寄出,却代表了一个高中学生的情怀。
在学校练习球技,暑假时回家代表村里与别的村进行比赛,甚至在高考前一个月还在球场上玩到天黑。高一时代表班级参加1500米比赛,虽然排在最后几名,但依然坚持跑完全程。父亲当时来学校看我,在教室从来找不到我,都是在球场上才能找到我。上大学之后,更着迷于足球,当然篮球也依然喜欢,学会了打乒乓球,打羽毛球,也小有进步。
参加工作之后,曾在《城市晚报》体育部工作过一段时间,在那时结识了不少竞技体育界的大腕,在报纸上有自己的专栏,对当时发生的体育比赛给出及时的评论。我还练习了正规的游泳,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虽然动作不甚规范,但至少能在大江大河里畅游。三亚的大东海,大连的付家庄,都留下了自己游泳的身影。从事领导岗位之后,负责公司综合行政、企业文化建设,经常组织文体活动,也代表公司参加一些比赛,虽然年过四十,但与年轻人在一起,我也不甘落后。
现在身体也有一些毛病,滑膜炎、关节炎,多半是当年从事运动时留下的后遗症。现在上一线的时候少了,更多的是看比赛。
姚明最火的时候,每天的爱好就是看姚明的比赛。因为姚明的退役,让我失去了对NBA的兴趣。现在武磊在西甲联赛打拼,虽然打不上主力,但也是中国球迷的寄托,我也不例外。
现在中国体育拿的出手的其实并不太多,一是中国女排,一是中国乒乓,一是中国举重,一是中国射击。在国际体育的重要项目田径、游泳、足球上,与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远。国人关注的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也只有女子队还能与世界叫下板,中国男足、中国男篮、中国男排,不用说冲出亚洲,就连亚洲二流水平,都很难保住。这就是中国体育的悲哀。
中国在每届奥运会上可能获得很多金牌,但在三大球上(男子)表现得一无是处。阿根廷每届奥运会上可能只获一块金牌,但恰恰是分量最重的男足金牌。竞技体育在某些方面是民族精神的寄托,现在的中国体育,表面上挺火,但真正拿的出手的不多。
从一个体育参与者到一个体育旁观者,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历练。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看到中国男足打入世界杯,能看到中国男排打进奥运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2176
评论列表(8条)
照片调居中。有键可操作。
@晓舟同志:已调整。
加油!
体育项目一旦参与过竞技,从场上到场外,爱好必将追随终生。积极乐观,点赞?
到一定年龄后,运动就不要过于剧烈。
即使做不了运动健将,就是做过当运动健将的梦也不错。
以前我也喜欢看NBA,因为有姚明,王治郅,巴特,孙悦这些中国球员,也知道一些外国明星球员,科比,詹姆斯,大鲨鱼奥尼尔,韦德,自从咱们的球员不在NBA打球,现在就看的少了。
分享精彩,周六愉快,问候![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