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伴我陶然行(四)

博客伴我陶然行

(四)赋彩课堂——导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元代文学家乔吉认为:一篇好文章的结构应是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要美丽,主体要丰腴,结尾要有力。愚以为,一篇好文章的结构如此,一堂好课的结构也应如此。导入就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凤头”,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其处于积极状态,对上好这堂课至关重要。

1994年5月,我到上海名校大同中学学习考察,深入课堂听课。大同中学可了不起,百年老校!校长说他们学校培养了两个外交部长,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钱其琛,一位是偏安台湾的所谓的“外交部长”钱复。该校名师荟萃,是学习取经的好地方。我按该校教务处给的课表及位置按图索骥,坐进了高二(2)班教室。满怀期待听一节高水平的语文课,却不料语文教师临时有事调为数学课,上课铃响后想换来不及,退出不礼貌,于是硬着头皮听。却不料获得一次惊喜。

数学老师50岁左右,身材魁梧面相儒雅,天津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端着玻璃杯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开始上课了,老师说: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新课:椭圆。椭圆是你们非常熟悉的几何图形,你们每天都要与椭圆打10次以上交道。学生哗然,不可能,我才不和椭圆打交道呢,还10次以上。老师含笑问几个学生,你有没有?没有!你信不信?不信!你承不承认?不承认!看到学生众口一词否认,老师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哎呀,你们都不认账,我也不和你们计较了,我先喝口咖啡再说。于是端起放在讲台上的玻璃杯,侧身做欲喝状,玻璃杯刚一倾斜,老师惊叫:哎哟!椭圆来了!学生们此刻看得真真切切,咖啡的斜面就刚好是一个椭圆,当即大笑。老师把玻璃杯重新放回讲台上,回身问大家,现在还有没有人否认他每天没有和椭圆打过10次以上交道的?学生此时纷纷摇头,不仅承认自己每天都在与椭圆打交道,而且远在10次以上。老师趁热打铁,那咱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了解一下椭圆这个被我们长期忽视的老朋友?学生没有一个说不应该,对椭圆的探究——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其参数的几何意义,体验护照参数法的应用思想,探讨如何运用参数方程解决与椭圆有关的问题——就在学生满腔热情的状态下地开始了。

数学是我的短板,虽说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数学老师的这个“凤头”的精彩让我至今叹为观止难以忘怀。作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我是怎么打造“凤头”的呢?

 

1.利用情节类似的故事导入:

教《明湖居听书》一文时,电视台刚好播完电视连续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我就利用它来开头:

杨乃武蒙冤入狱,写了状子,要姐姐杨淑英进京告御状,特意嘱咐姐姐进京前先将状纸让其师白眉先生过目。白眉先生看状子上有一句话:“江南无日月,神州无青天”。捋须认为,若将此状递上去,非但救不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命,反而会成为一道催命符,白白断送了二人性命。于是大笔一挥,将“神州无青天”中的“无”字改成“有”字,变成了“江南无日月,神州有青天”,这一改,让老佛爷慈禧欢欣感叹。于是,接了诉状,派出要员彻查此案,使得杨乃武与小白菜死里逃生。要是按原稿拿上去,就算慈禧不动怒,负责复审的要员京官一看:‘江南无日月’,江南那些地方官都是贪官污吏,徇私枉法,屡次要置他于死地,确实是‘无日月’,该骂。可京官还没审呀,你就来一句‘神州无青天’,好哇,连我们也骂了,还给你平什么反呀,斩首算了!”(众笑)

我说:杨的冤案最终得以昭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舆论压力,朝中有主持公道的官员,统治集团内部的互相倾轧等。但确实也与杨本人的状纸写得好有关,那是字字血声声泪呀!白眉老先生改的那个字更是一字千金。现在我们将杨乃武、白眉二人比较一下,谁的文章写得更好?学生齐答:白眉老先生!记得剧中有人这样评价:“天下文章数浙江,浙江文章数余杭,余杭文章数杨乃武,杨乃武请白眉先生改文章。”这就叫做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明湖居听书》也是这样:妹妹说书说得好,姐姐比妹妹说得更好。没有听过她们姐妹说书的人初听妹妹说书,只觉得字字清脆,声声婉转,百变不穷,一切歌喉腔调俱出其下,叹为观止,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可是到听了姐姐说书以后,才知道姐姐比妹妹更高明。妹妹的好处人学得到,姐姐的好处人学不到;妹妹的好处人说得出,姐姐的好处人说不出…… 大家想不想见识一下?经过这一番类比介绍,学生几乎是迫不及待,要打开书本一读为快了。

 

2.利用相关话题导入

几年前我应邀到一所学校上“示范课”,校方“点菜”,让我上一首古诗词——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学生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教辅资料对这首诗的赏析学生也了解得八九不离十。该校全体语文教师都到场,师生们此时唯一的好奇心就是:看你怎么讲?

我是这样导入的:咱们班有没有同学到过寺庙?到过的请举手。当即有十多位学生举了手。我问其中一位举手的学生:你在寺庙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说一说,让没有到过寺庙的同学分享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感。那学生气哼哼地说:我什么也没有看见,烟熏火燎的,熏得我眼泪直流。我笑道:这位同学,其实你“看见”了,看见了寺庙里的香火旺盛。转而问其余到过寺庙的学生:这些香火是谁点燃的?学生纷纷回答:是香客、信众!我追问,他们为什么点燃香火?学生答:他们想求菩萨保佑。我点头,哦!原来他们是有求于菩萨。这些人啊,无事不登三宝殿,有求才到寺庙来。对这样的人,老师送他们两个字:俗人!又转回来问到过寺庙的学生,你们到寺庙也是去烧香求菩萨保佑吗?学生否认,我们只是去参观参观,拍几张照片而已。我笑道:哦,你们不是香客,是游客。老师也送你们两个字:闲人!学生皆笑。我进一步问:去寺庙的众人中,除了俗人和闲人,还有什么人?学生纷纷摇头:不知道。我告诉学生:还有这样的人,去寺庙既不是求神拜佛,也不是游玩观光,他是去参禅悟道!对于这样的人,老师也送他两个字:高人!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就是一位高人在寺庙参禅悟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大家想了解一下吗?此时学生的眼睛全都亮了。

 

3.欲擒故纵式的导入

当年,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鲁迅研究专家唐弢的一篇文章《作家要铸炼语言》。语文组的同行向我诉苦,作家要铸炼语言,关学生什么事?不要说学生对这样的课文不感兴趣,我们当老师的也不感兴趣哦。杨老师,您是全能的语文老师,什么课文您都能驾驭,能不能把这篇课文上给我们看看,让我们学习学习。我说猫门台哦(粤语:没问题)。于是约好时间,大家一起来切磋。

上课了,我先板书标题:作家要铸炼语言  唐弢    然后一言不发,盯住黑板发呆。学生以为我是在检查板书,纷纷提醒我:老师,没有错没有错!我转过身来,满脸愁容,说:我知道板书没有写错,同学们难道没有看出吗?老师是困惑,是不解。作家要铸炼语言。作家是干什么的?学生纷纷回答,是写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我点头,是啊,作家是什么人?是玩笔杆子的,是驾驭语言文字的高手。他们还需要铸炼语言吗?说作家要铸炼语言,是不是相当于说医生要讲究卫生、教师要学习文化、运动员要锻炼身体?有这个必要吗?学生一想,是啊,有这个必要吗?就在大家认为没有必要多此一举的时候,一个我心中暗暗期待的学生举手了:老师,我认为肯定有必要。要是没有必要,作者不会写这篇文章;要是没有必要,我们语文教材的编者不会把这篇文章编入教材。我惊喜地追问:你说得很有道理,那么依你看,这个必要性在哪里呢?该生道,我还没有找到,请容我再找找。我面向全班学生,同学们,刚才某某同学的发言你们赞不赞同?(学生齐答赞同) 既然大家赞同,那么这样,咱们就一起来研读一下课文,看看必要性在哪里,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全都急切地翻开课文,仔细研读寻找起“必要性”来。

 

除了上述所列的三种导入手段外,还有以复习旧课导入,以适合的歌曲导入,以社会热点导入,以传统佳节导入,以民俗民风导入,以点评时事导入,以亲身经历导入,以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甚至设计好的导入,因课堂学生状态的鲜活而弃之不用,即兴导入。同样一篇课文,这次用这种方式导入,下次用那种方式导入。每次导入都是新的,这样才能和学生一起,永远保持在一种兴奋的状态。成功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也能从学生身上获得启迪。比如上面所举的第三个导入案例。几年后,我与好友、湖北黄石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冯声科老师聊起这堂课,老冯说,这个学生发言不简单,他说出了这么一个事实:即一篇课文可以分为“四个文本”:作者文本、编者文本、教者文本、读者(学生)文本。我们教师要吃透文本,就要站在作者、编者、教者、读者的立场去解读,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文本的知音、学生的知音。(以上案例详见博文《一堂好课的结构也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答青年教师问》等)

 

后记:从教三十多年来,我的成功导入的案例很多,但由于当年没有博客,除了当时听过我的课的同行和学生至今偶尔提起外,大多数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比如今天,南头中学语文科组长彭公瑾老师给我留言:二十年前,有幸到翠园听过您的公开课,至今歌声仍在耳边回响。他所言的情景我一点印象都没了。有了博客这个没有门槛的自媒体,才有机会将案例整理成文挂上博客,于自己相当于存档,于同行则是线上的切磋和交流,而且对象远比到现场听课的人数多,还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必像正规的教研活动那样一本正经,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比如今天,我将拙文与大学师友分享,恩师周复刚教授当即回复:凤首者,凤冠惹眼,凤眼勾魂,令人心欲动而神已摇,皆昐登堂入室,一近芳泽,是为文者开篇之秘技也。万不可学小贩追售,商女拉客,令人闻声却步,见状旋踵。记得有一次我写好一篇怎样有效听课评课的博文,邀请仍在教学一线的大学同学来赏玩时,附上邀请词: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听课要听老杨评,说话要说大实话。一学姐柳眉倒竖:你肆意篡改革命歌曲,该当何罪?其余同学亦乐翻。博客伴我陶然行,此言不虚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1415

(26)
情满乌江的头像情满乌江
上一篇 2022年7月15日 下午2:41
下一篇 2022年7月15日 下午3: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2条)

  • 不变hong心(黃梅麟)的头像
    不变hong心(黃梅麟) 2022年7月15日 下午4:40

    单一个凤头就如此精彩!段段文字都吸引人,我若是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就获益不浅矣!想起几十年前,我十八岁高中毕业被叫去母校教初中语文,那时在印尼,华文教师缺乏,我没经验的也硬顶上去。那时若能有您这样的文章,我们就会教得好了!

  • 李宗宾19481957的头像
    李宗宾19481957 2022年7月15日 下午5:30

    读来受教啦,读杨老师的文章解渴!

  • 2272 张英辅的头像
    2272 张英辅 2022年7月15日 下午7:58

    我不是教师 但对您的教学导入法很感兴趣。我在国有大型企业里当过十好几年宣传部长 经常演讲 都说我口材好 其实也是用了您讲的这些办法 常常让大家爱听想听 看来不论干什么都有门道。乌江老师 您是好样的。

    • 情满乌江的头像
      情满乌江 2022年7月15日 下午10:34

      @2272 张英辅多谢张老师的点赞!演讲跟上课有很多地方相似。我应邀去外地讲学,每一场讲座我都把它当做是一场演讲,很受一线教师欢迎。以后有机会见面,咱们可以就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切磋。[花][花][花][花][花][花]

  • 风雨的头像
    风雨 2022年7月15日 下午8:03

    1.利用情节类似的故事导入:
    2.利用相关话题导入
    3.欲擒故纵式的导入
    [喝彩][喝彩][喝彩][喝彩][喝彩]

    • 情满乌江的头像
      情满乌江 2022年7月16日 上午11:10

      @风雨与风雨同行,感觉就是爽。[微笑][微笑][微笑][花][花][花]

  • 碧宇流云的头像
    碧宇流云 2022年7月15日 下午8:19

    我们教师要吃透文本,就要站在作者、编者、教者、读者的立场去解读,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文本的知音、学生的知音。[赞][赞][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花]

  • 黃東濤(東瑞)的头像
    黃東濤(東瑞) 2022年7月16日 上午10:58

    四篇授课艺术经验谈匆匆通读,非常佩服杨老师的资深,累计丰富经验。我拙于口才,有您口才的1/10就好了。文革中期的70-71年在合肥二中只当过一年初中语文老师,学生受读书无用论影响秩序不好,老师受欺凌。2006前后几年受邀到多家学校担任小小说创作坊导师,授课、改作业,也不过每月4次。大部分让他们阅读提高,我只是稍微谈小小说文体要求以及如何欣赏,你的经验丰富,阅历很深,当授课为艺术,花样、方法特多,难怪大获学生欢迎和学界好评。受益匪浅,赞赞赞

    • 情满乌江的头像
      情满乌江 2022年7月16日 上午11:09

      @黃東濤(東瑞)东瑞老师谦虚了,70年我刚入初中,我中学5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只享受过一年的专业语文老师的教导。其余时间,上我们语文课的老师有学农业气象的,有学德语的,只有初三时的语文老师是五十年代川大中文系毕业的。您是文学大师,我当年要是能够当您的学生,那一定获益匪浅。[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 黃東濤(東瑞)的头像
      黃東濤(東瑞) 2022年7月16日 下午1:18

      @情满乌江啊呀,杨老师开玩笑了。我不是谦虚,我口才的确不好。没有教学经验,文学大师更是不沾边,大学读不到半年,就下乡,四清,半工半读,停课闹革命、串联,斗私批修,最多程度就是高三。国学没学到:大师“占不到任何边。老师忘记,我最忌讳被称大师,不敢再和对方来往,压力太大,弘一是真正大师,他都不喜欢人称他大师,说,这里只有法师,没有大师。
      如坚持,我不敢再来看望杨老师了。

    • 情满乌江的头像
      情满乌江 2022年7月16日 下午1:26

      @黃東濤(東瑞)您成就卓著,还如此虚怀若谷,真的让我敬佩。遇上您是我的福气,您跟我最崇敬的吴义荣老师经历一样,如蒙不弃,以后您在我心目中就是良师益友宽厚的兄长。[赞][赞][赞][花][花][花][爱心][爱心][爱心]

  • ch雪梅的头像
    ch雪梅 2022年7月16日 下午12:13

    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幸听杨老师上语文课。以作者、编者、教者、读者去解读,脉络分明好生动。[赞][喝彩][花]

  • 锦瑟黎燕的头像
    锦瑟黎燕 2022年7月16日 下午2:09

    这样的语文教学,文脉丰厚,文心飞鸿,将中华文化的美学精华通透彰显,给学生以美与知识的熏陶与启迪。能成为你的学生,听你的课,好幸运,好有福。

    • 情满乌江的头像
      情满乌江 2022年7月16日 下午8:26

      @锦瑟黎燕多谢黎燕老师点赞,您的鼓励给了我力量,我会继续把后面几篇写好。再请您批评指正。[花][花][花][花][花][花]

  • 诚厚的头像
    诚厚 2022年7月18日 下午11:39

    杨老师不仅是位好教师,还是位优秀的教学研究者,善于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赞赏!

    • 情满乌江的头像
      情满乌江 2022年7月19日 下午1:51

      @诚厚多谢您的鼓励!当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师任教,校长看我嘴上无毛,怕我办事不牢,让我上《教育学》《心理学》。我们是七七级大学生,当年师范院校还没恢复这两门课的教学。《心理学》被批为“唯心论”、《教育学》的理论来自美国的杜威和前苏联的凯洛夫。一个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个是修正主义国家的,都属于被批判的对象。所以我虽然是师范院校毕业,却没有学过这两门课。中师安排我上这两门课,正好弥补了我知识结构中的空白。几年后我当教研员,听课评课总比其他同行受欢迎,全是得益于那两年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实践。教学比在大学学这两门课效果还要好,因为我只有自己先学懂了,才能传授给学生,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让学生感动。那不同寻常的两年是我最快乐的两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每天都有新的感悟。让我受益终身。[花][花][花][花][花][花]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