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

2022071102023625

上世纪八十年代林斤澜到天津开会,顺便拜访了孙犁老先生,问起作协组织作家出国,为什么他不想出去的事情,老人说,不会打领带。老人后来还站起来讲故事,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前他出国,每天都是李季帮他打领带,他个子高,李季个子低,他总要俯首,李季总要抬头,很麻烦的。他还不时地用拳头敲打敲打自己的腰。林斤澜都看在眼里。

林斤澜在文章的最后说,行家认为,其实领带可以拉开摘下,再套上拉紧,是不必天天打结的。

林斤澜文章的题目是,《不会打领带》。

林斤澜还说,那时出国是热潮,多少人都想去,可孙犁老人不想去。不只不想出国,后来孙犁老人连津门也很少出了。

我读孙犁的作品,觉得他老年连家门也很少出的。他在好多书信里,都告戒亲友同事,出门要管理好自己,以防上当受骗,人身安全遭受威胁。他对社会总是有一种担心,总是有一种不满意。

孙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出国的活动情况,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文献资料,揣测不出老人在之后不想出国的心理,但我想,事实上至少能够说明两点,一是老人不是那种喜欢凑热闹的人;二是出国至少对孙犁来说,个人的收获可能不是太大。

还有,出国与不会打领带之间,因果关系听起来总还是有些滑稽,如果真要神经病般地细细思量,也许其间真有微言大义存焉。林语堂说,西服有什么好,冬天穿起来冷,夏天穿起来热。

有人说孙犁是中国最后一位具有儒家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了,可能有些绝对,但目下的中国,象孙犁一样的文人,确实没有了。好多好多的文人,连“不会打领带”的俏皮话也说不出,遑论和孙犁的优点比,就是缺点,也比不上。

林斤澜的文章很短,如果有人要编一部当代的《世说新语》,这一篇就不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0929

(8)
理洵的头像理洵
上一篇 2022年7月11日 上午8:32
下一篇 2022年7月11日 上午10:0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7条)

  • 晓舟同志的头像
    晓舟同志 2022年7月11日 上午10:36

    文中有WG敏感词,请在两小时内处理到位。

  • 邯郸常跃进的头像
    邯郸常跃进 2022年7月11日 下午12:16

    偶读老师的文章,却读到了林斤澜,更读到了孙犁,这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向老师问好!

  • 碧宇流云的头像
    碧宇流云 2022年7月11日 下午2:02

    欣赏学习老师新作!遥祝老师夏祺笔丰![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

  • 四格格的头像
    四格格 2022年7月16日 下午2:27

    还是小学时学孙犁先生的作品,如果没记错的话他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也许他骨子里认为乡土文化的‘土’,与出国的‘洋’格格不入吧。

  • 东北老太太的头像
    漫言华语 2022年8月14日 下午5:20

    那个年代抢出国名额都打破头,居然有人用“不会打领带”,这样牵强的理由拒绝出国,可见格局之高下。

  • 鸣虫的头像
    鸣虫 2023年8月20日 下午3:45

    淡淡地述说,却别有一番情致在里边,耐读!

  • 杨自记的头像
    杨自记 2024年7月3日 下午4:08

    出国是多令人羡慕的事,可是老人不想出,必然是有原因。岳父不想出国,后来他查出癌,三个月走了。岳母不肯去,担心留遗憾。等岳父走了,他们才去。现在岳母也不想出国看孙子辈,她老了,90大几,也走不动了。老知青也不想相互联系,许多人身体不好,没什么热情了。所以老人不想动,总是有许多原因。祝福朋友!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