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从一首元稹的《小暑六月节》开始,在这个炎炎夏日的节气里,适合读诗喝茶赏荷听故事。 小暑是农历廿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也。小暑为小热,六月节。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安然度夏,需注意饮食,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热要喝粥,有一种粥消暑排毒祛湿效果很好,就是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喜欢吃甜的下点冰糖,喜欢吃咸的可下盐,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也可适当吃些水果,比如西瓜,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这是古代人民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读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让人忽然想去看荷。总觉得,荷花是大自然对夏天的恩赐。这么清凉洁净的植物,亭亭立于夏中央,把夏日的炎热都挡去,让火热的烈阳也少了几分火爆,阳光再猛,荷花自有一种冰股玉骨心静自然凉的优雅;夏雨再猛,它也自有百花丛中过半点不沾身的拂尘出世。这夏日,若有一片幽幽竹林,一汪阵阵荷风,林下烧水烹泉,池边冲茶品茗,无须名山秀水,已是欣然陶醉;不必幽泉名茶,已经胜似神仙。 哪怕并无明月相照,亦无知音相陪,哪怕不懂半点琴艺,更无故人可怀,可这心上无事,身上无病,眼中有荷,眸里绿竹,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也。
读过了诗,赏了荷,喝会茶,再来听听故事。小暑一般都在农历六月初六前后,而“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记得奶奶在世,她从七十岁开始便自己亲手裁剪,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制作自己与爷爷的寿衣,每年的六月初六这一天就要拿出来晒,除了这个日子,其他日子都不行,因为只有这个日子晒寿衣才会百无禁忌。
而民间还有一个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呢,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不是被分割在银河两岸吗,一年中也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他们中间横阻着一条银河,无船可渡,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脚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这也是为什么夏日雨后多有彩虹之故。
还有另一个传说是与小白龙有关的。相传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它速度极快,所以有时候你才看到乌云刚起,转眼便雷电交加,暴雨倾盆;有时候这边雨大如珠,另一边的天空却明亮如镜,蓝天白云一片静美。可见呀,小白龙思念娘亲之切。
其实在潮汕,还有另一个传说,这个传说的习俗至今还保留下来。是去世的亲人,若过了百日,便会在这一天超度死者灵魂,让其过奈何桥,安心到另一个世界去。,超若是下半年去世的,也得在明年的六月六日“过桥”。但这种“过桥”仪式只是为死者举行一次。
举行仪式时,必须备办纸钱三牲、瓜果(西瓜为主),然后用米粉蒸制七块两三寸宽、七八寸长的“桥板”和几个“桥墩”,以及一端宽一端窄的“狗舌”,将它们在逝者灵前架起“奈何桥”。这样,祀拜后好让逝去的亲人在来到奈何桥头时,把“狗舌”丢至桥下喂狗,把三牲及纸钱施舍给桥头的孤鬼,不致被他们拖下桥去。而瓜是献给阎罗王的,请其高抬贵手,来世做个更好的人。这种“过桥”仪式从六月初五晚一直到初六凌晨才结束。
潮汕地区六月初六“过桥”和“挑西瓜”习俗来源于《西游记》第十、十一回的故事:唐太宗因泾河龙王告了一状,被阎罗王请到阴间对质,丞相魏徵致函判官崔珏,将李世民的阳寿延长二十年。李世民答应以瓜果相报阎罗王。阎王说东瓜、南瓜都曾吃过,就是不曾吃过西瓜。太宗欣然答应,保证回去派人送来。 太宗回阳间必经过奈何桥,桥下的很多孤魂野鬼纷纷上来拦路索命,求他赐钱,否则就不让他通过,如果是被他们拖下桥去,更是永世不得超生。唐太宗只好设法借钱施济。太宗回阳间后,即履行诺言,出榜招人进瓜到阴司里去。数日后,有一个叫刘全的人,甘愿舍命送瓜,以趁此机会到阴间与早年夭折的爱妻相会。阎王收到西瓜后十分高兴,将刘全夫妻一并转回阳世,这也让唐太宗李世民能延长二十年寿命。
所以潮汕地区有个传说,六月六日,其实也就是初五晚上,这天,地府的鬼魂会跑到阳间“挑西瓜”回去消暑。但是小鬼懒隋,往往抓人代挑。因此,潮人在此日有许多习俗禁忌:不到亲朋家串门,否则将会给亲朋带来不祥;晚上不能出门,更不能在野外露宿,以防被小鬼“抓壮丁”;在大门和各房门环上插上桃枝柳枝,用以驱邪,阻挡阎王派“人”上门拉脚挑西瓜。在初六前更不能买整个西瓜那是需要“过桥”的人家才会备上的。
听过了故事,如果依然难摆脱炎热,不妨看看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是如何《消暑 》的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如此暑热,只想端坐院里,排空一切杂念,消去眼前烦心事,想那一溪流水濯清凉,半天白云遮艳阳,心中无事,自然心静生凉,似也能感到竹梢微风细细,檐下清风微微。
或于夜晚,学一学宋朝的秦观《纳凉》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赏析:携杖出户寻风纳凉,信步至画桥南畔,看到绿柳成行自生荫,一弯月儿驻柳梢,忽听笛声悠扬月色荡漾。晚风初起,池中莲香,满眼清碧,一池如禅。无边自在,凉意顿生。一桥一池,柳边荷意,月下笛声,怎不消暑,怎会不清凉?
而我,却如往常一样,饭后上露台,清洒庭院,浇灌花木,于木桌木椅上摆上工夫茶具,待月起或者星现,母亲上楼来,燃起一炉木炭,煮上清泉,冲上工夫茶,星空树下,草木花旁,茶香四起,炉火不觉热,反倒自有别人无法体味的生津木炭香。此时倒想读一读晁补之的《能赋堂烹茶(其二)》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诗人的小暑约上好友,烹上好茶,叙旧海聊。今天的我们同样可以,庭中品茗,树下听风,或者不远处的小区,还有夏虫鸣唱,更是一曲不可多得的天籁。
用心将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用真挚对待日子,以温柔守护自己,让美好还于生活。寻夏日的 一抹清凉恰到好处的闲适惬意,随遇而安拈岁月的 一颗素心轻倚节气的转角于简静时光听雨丝如织 安之若素
赏 一朵莲 不染纤尘
独享心灵的皈依 清澈如初拥树下的斑驳阳光 任流淌的心事绚丽心香守 光阴的一剪清闲 褪去眉眼间的繁琐点点闲逸安祥
盛夏小暑 弥漫着淡淡的香
抒写着生命的山长水阔绿意浸染的草木闲花洋溢着最初的萌动和欣喜心之所至 情之所依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的清简心中的风景,眼里的诗情在路上 在日子 在平常瞬间
小暑已至,隐于自家庭院,守一份心静。
轻摇羽扇,斜躺摇椅心悠然。或得几日闲暇,哪怕半日偷闲可隐于山林,听风吟,闻虫鸣。或隐于诗书里,一卷书,半盏茶,诗中景,书中境,身未动,心已远。
人皆苦炎夏,但惜夏日长。愿你心存美好,静享清宁,小暑,浅握清风,夏安愿你过的都是自己想要的日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0435
评论列表(16条)
晨早抢沙发,咖啡伴读美文,何等快哉。
“”一卷书,半盏茶,诗中景,书中境,身未动,心已远。“以咖啡代茶,领略您文中的情致和情调。
稍迟写几句感触。
@黃東濤(東瑞):东瑞老师早晨以咖啡代茶,那我晚上便以茶待咖啡,茶之清香,咖啡之醇厚,早晨之凉意,夜晚之夏风,一早一晚,朝夕之间,尽在这字里行间[咧嘴笑]
若烟故事若烟 似水故事若水 荷香茶书 消暑消夏 快乐至极 夫复何求。祝福好友了!
@2272 张英辅:小暑小暑,何以消暑,张老师的祝福,就是最好的凉饮[调皮]
欣赏学习老师美韵连连,畅怀篇篇,意境幽雅,心歌九天![赞][赞][喝彩][喝彩][花][花]
@碧宇流云:流云老师这一赞,仿如晚风彩霞般让人愉悦啊[花]
情调很小资舒雅,文采极优美惑人,文章由小暑节气引发,将其来龙去脉一一叙述,前半,赏荷饮茶读书讲故事,一发不可遏止,牛郎织女七夕渡桥、小白龙犯天条以及亡者顺利渡过奈何桥等等典故传说,如数家珍一网打尽,知性爆棚,造益读者;后半,引经据典,引出李白之《消暑》、秦观之《纳凉》等等,如何享受夏天的方法不吝惜告知,(如“一卷书,半盏茶,诗中景,书中境,身未动,心已远”)构成一篇知性感性兼及,包含叙事、状物、抒情三种(余光中说散文的六种功能)都具备的奇文和美文。文章告诉读者,炎热不可怕,夏天还是可爱的,关键是要懂得夏天,端看你以怎样的方式渡过。
@黃東濤(東瑞):东瑞老师的评语不是评语,面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精彩文章,其实不用看烟儿的文,东瑞老师的评胜于文章何止百倍?读来真真是受益匪浅,这份细细读来,又细致梳理,不管什么典故,谁家诗意,都在您博学的知识里,不只博学多才,还特别用心鼓励,让人又是受宠若惊,又有点沾沾自喜[调皮]
小暑来了,要想些消暑的招。我还是给自己做碗水晶糕吧![咧嘴笑][咧嘴笑][咧嘴笑][花][花][花]
@难诉相思:哇,水晶糕[色]
赏荷品茶翻翻书,暑消凉自来。
@四格格:恩恩,还有逛博看文,与四格格的留言,同样清新凉爽[调皮][花]
内容丰富多彩,把与小暑有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民情逐一介绍,充满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我尤其欣赏本文的标题:何以消暑?荷香茶书。有孟德之风,比孟德心境更佳,孟德解忧唯有杜康,而作者消暑却是诗书荷香茶。此种境界令人神往![赞][赞][赞][喝彩][喝彩][喝彩][花][花][花]
@情满乌江:谢谢老师,最让人欢喜得找不着北的是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相比,又惶恐又暗自窃喜[偷笑]
美文,赞。
@炫风之影:炫风的赞,比夏天的风还要受用[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