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向大家聊聊我自己 (三)

欣赏--古诗·《夏意》
向大家聊聊我自己 (三)
       在这个节点上,我想插一杠子,先介绍一下我的家庭。
       我的家庭在历史上是出过不少名人的,也出现过不少传奇故事。尤其是我的十二世祖张缙彦,出任过兵部尚书、礼部侍郎等职,文武兼备,著作等身。据文献查,新乡县志、新乡市志以及《清史稿》《清史列传》都有他的单人传记。他的著作流传甚广,不少出版社新近还出版他著作多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
《清代诗文集汇编》第一二册,有他的《徵音诗集》一卷,《归怀诗集》一卷,《燕笺诗集》一卷。《清代诗文集汇编》第一三册,有他的《依水园诗集》四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第二三集,有他的《菉居诗集》一卷。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校点出版的《宁古塔山水记、域外集》,是他被流放时的著作,曾在中苏边界谈判时起过重要作用。因此我为我的先祖感到骄傲。
       当然,对于先祖历史我们要辩证的去接受,要有分析地去继承。每一个人,都有对与错,不能绝对地去看待他们的人和事,品评他们的人和事。顺便讲一个故事吧,大家一定会喜欢听。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才子,十九岁就高中举人,金榜题名那是指日可待的事。但是很不幸,中举后不久他突然双目失明了。在大比之年,他的两位同窗都中了进士,他惟有独自宅家拭泪。
       其中有一位同窗,原本一直对他是百般巴结的,总想从他手里多学一些本事。可是这位同窗中进士之后,把和我曾祖父的情谊全忘了,路过我们家门口时候连门都不再入,我曾祖父为之很生气。这位同窗姓夏,人称夏進士。
       有一年夏进士家里摊上了一场人命官司,而且总是打不赢。这时他想起了比他强许多的我的曾祖父。我曾祖父本不想管他家的事,但经不住他三番五次软磨硬泡,最后还是接手了。
       我曾祖父首先让夏進士把他家的状子读了读,太不费力气了,一下子就听出了破绽。状子上有一句话写道:“打死贼人在场口。”就凭此句, 我曾祖父说:“这官司赢不了啦。”
       夏进士也不傻,知道自己平日对我曾祖父不恭,这是在拿他的错,于是又是上烟又是递茶,弯着腰跟着伺候。
       等到第三天,我曾祖父怜他同窗情谊,终于说:“磨墨。”墨成后又说:“把场口的口字指给我。”我曾祖父摸着夏进士的手,在口字正中添了一笔。口字变成了中字。这时夏进士恍然大悟,连连说:“一字师也!一字师也!”夏进士家的官司最后打赢了。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被称作《一字师故事》。不是么,在麦场口把人打死了怎么能说人家偷麦子呢?一般麦场口都临着路,不允许人家走路吗?但改为场中,一下子就变得事实确凿了。
       我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官司里的贼人,是从麦场里逃跑时被捉,身上背着麦捆,被打死在了麦场口。改成场中仅一字之差,而作为狀子事实上面看来也确凿了,却与事实不符。
       我知道这个故事时年纪还很小,为了教育我,我的父亲胸怀正义,敢言祖上错,他把故事讲到最后时对我说:“写文章,把文章写精,用字用准,固然很重要。但口字改中字,未免有刀笔吏之嫌,做人主持正义是第一位的。”这算是故事中出了故事吧。
       然而,我的父亲坚持正义,持如是说,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种上了正义感种子。我终生都受益。也是那一次,我记下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名句。
                                                                                              2022年7月3日写于新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卯酉河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aoyouhe.com/archives/10017

(16)
2272 张英辅的头像2272 张英辅
上一篇 2022年7月4日 上午7:04
下一篇 2022年7月4日 上午8: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2条)

关注微信